
>
重点推荐 > 江苏省第十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9]
江苏省第十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9]
根据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关于做好第十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申报、初审、考核程序,拟提请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对各市推荐的588个村、281个社区命名为第十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因村内有居民点田七圩、程七圩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七圩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七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七圩村:位于田楼中学以北6公里处。……。 |
因驻地居民点老垛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老垛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老垛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老垛村:位于孟兴庄镇东南3公里处。……。 |
因以前有一位倪姓的地主居住在此,且有一个很大的打谷场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倪场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倪场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9月圩四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倪场村:位于孟兴庄镇以南4公里处。……。 |
因位于镇西部,从官庄分出建立的村庄,故名。建国初分别名为李官庄村、匡林村;1958年分别改为李官庄大队、匡林大队;1983年分别改为李官庄村村民委员会、匡林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两村合并为西官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西官庄村:位于官河村西北3公里处。……。 |
相传古时龙王河上游,河宽水急,原有桥梁,后冲跨,留有桥墩。因河东村和河东旁有墩尚村,故两个村各取“河”字和“墩”字,定名为河墩村。解放初期分别名为河东尚庄村、墩上村;1958年与河南尚庄、河西尚庄合并为尚庄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河东尚庄村村民委员会、墩上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两村合并为河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河墩村:位于厉庄镇东北3公里处,含墩尚等自然村。……。 |
因驻地西朱堵自然村,故名。建国初分别名为前西朱堵村、后西朱堵村;1958年分别改为前西朱堵大队、后西朱堵大队;1983年分别改为前西朱堵村村民委员会、后西朱堵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两村合并为西朱堵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西朱堵村:位于城西镇政府所在地。……。 |
因从韩口村搬迁至当地,新建村庄,故名。1966年为属韩口大队;1983年单独设置为新韩口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新韩口村:位于潮河口村东北侧。……。 |
该村千年前自沉入海底的甘县迁此,故名。解放初为甘县村;1958年改甘县大队;1983年改为甘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甘县村:位于柘汪镇东北1公里处。……。 |
庄临古代烧瓦制陶取土而形成的大沟,且村庄较大,故名。人民公社化以前为大瓦沟村;人民公社化期间为大瓦沟大队;1983年改为大瓦沟村村民委员会;2013年2月所在行政区由原门河镇合并入城头镇,沿用至今。大瓦沟村:位于兴河村以南5公里处。……。 |
因该村原居两座岭下,临沟,又处一片草荒地,草多黄色,故名。建国初名为黄草沟村;1958年改为黄草沟大队;1983年改为黄草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黄草沟村:位于城头镇西南2公里处。……。 |
该村大,又相传有官员经过此地,故名。解放初期为大官庄村;1958年改为大官庄大队;1983年改为大官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徐莒州村村民委员会、马朱孟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大官庄村:位于龙河村西南2公里处。……。 |
因村头有一棵双杈槐树,故名。1957年为双槐村;1958年改为双槐大队;1983年改为双槐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双槐村:位于罗阳中学以北2公里处。……。 |
因村庄后面有一土坡,居墩前,故名。建国初名为墩前村;1958年改属墩前大队;1983年改为墩前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与大洼自然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墩前村:位于塔山镇以西2公里处。……。 |
因有太河县令倪文纯和其孙倪长犀(清朝康熙进士),庄以“倪家陵”演变定名。建国初名为倪林村;1958年改属倪林大队;1983年改为倪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倪林村:位于塔山镇以东2公里处。……。 |
相传宋朝杨广征东路过此处,修场操兵演马,故名。解放初为演马场村;1962年为演马场大队;1983年改为演马场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演马场村:位于班庄镇东北3公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