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点推荐 > 江苏省第十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
江苏省第十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
根据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关于做好第十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申报、初审、考核程序,拟提请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对各市推荐的588个村、281个社区命名为第十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寓意粮食产量高,年年丰收,故名。1949年属杨集区太和乡,1958年属杨集公社,1966年属界圩公社条丰大队,1976年划出设广丰大队,1983年改为广丰村村民委员会,属杨集镇,沿用至今。广丰村:位于杨集镇以西3公里处。……。 |
此地有一小木桥,因是外国人所建,故名。解放前为南十队,1957年为洋桥高级社,1958年属圩丰公社,得名洋桥大队,1983年改为洋桥村村民委员会,属圩丰乡,2001年改圩丰镇,沿用至今。洋桥村:位于圩丰镇东南4公里处。……。 |
据传明朝洪武三年,霍姓从河北省逃到此地落户,由于村落逐渐扩大,且建村较早,故名。民国年间,属东海县泊南乡第一区,1949年属龙苴区下坊乡,1958年得名老霍大队,1983年改为老霍村村民委员会,属穆圩乡,2013年属龙苴镇,沿用至今。老霍村:位于穆圩村以西3公里处。……。 |
清朝时期,此处是一片芦苇荡,地势低洼,每逢下大雨时,积水成片,渔民们用柴窜打段取鱼,因该处为第二段,故名。1949年为合兴村,1958年属四队公社合兴大队,1980年分队时改为二段队,1983年改为二段村村民委员会,属四队乡管辖,1988年后,归四队镇管辖,沿用至今。二段村:位于四队镇以南2公里处。……。 |
王姓住小土堆上,故名。1928年原为二区伊山乡,1949年属王集区镇北乡,1958年得名得名任徐大队,1966年更名为三里大队,1983年改为小垛村村民委员会,属东王集乡,2015年属东王集镇,沿用至今。小垛村:位于东王集镇西北2公里处。……。 |
因该处地势较低,每到夏秋季节,积水很深,当时有黄姓三户住在此处,故名。1935年属第二区白蚬乡,1949年属陈楼区白蚬乡,1958年属白蚬公社,得名黄荡大队,1983年改为黄荡村村民委员会,属白蚬乡,2001年黄舍村村民委员会并入,2013年属下车镇,沿用至今。黄荡村:位于陈庄村以南3公里处。……。 |
寓生活富裕,农业丰收之意,故名。建国前二区陡北乡,1949年伊山区树云乡,1958年得名裕丰大队,1983年改为裕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裕丰村:位于侍庄街道东北2公里处。……。 |
因位于小伊山,故名。解放前属灌云县二区。1950年属灌云县小伊乡。1956年属伊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小伊公社,得名小伊大队。1983年改为小伊村村民委员会。2019年12月18日小伊撤乡设镇,沿用至今。小伊村:位于小伊乡政府所在地。……。 |
因解放战争的一次阻击战在大兴沟,为纪念此次战争,故名。1958年得名人民大队,1976年改为大兴沟大队,1983年改为大兴沟村村民委员会,属图河乡,2015年改图河镇,沿用至今。大兴沟村:位于图河镇以北3公里处。……。 |
因是吴姓人家逃荒到此居住,形成村落后又筑圩防匪,故名。1949年属大兴乡,1957年属陡沟公社,得名吴圩大队,1983年改为吴圩村村民委员会,属陡沟乡,2013年属南岗乡,2019年12月18日南岗撤乡设镇,沿用至今。吴圩村:位于陡沟村以南2公里处。……。 |
因该村位于灌南县驻地新安镇的西部,故名。2004年由肖大桥村村民委员会和惠涧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镇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镇西村】有村民小组9个,常住户1046户,4326口人,耕地面积4688亩,粮食总产量4756吨。集体经济收入15.97万元,人均纯收入1.26万元,村民主要从事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餐饮业、建筑业。村党支部书记:张一标;村委会主任:吉开青;主办会计:潘金举。……。 |
因位于南六塘河沿岸而得名。1958年建县时设立六塘大队属六塘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时,改为六塘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六塘乡并入李集乡,2018年李集乡改镇仍称六塘村,沿用至今。六塘村:位于李集乡以南3公里处。……。 |
因驻地居民点陡湾而得名。1958年建县时设立陡湾大队属花园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时,改为陡湾村村民委员会。2013年花园乡与新集乡合并成立新集镇,仍称陡湾村,沿用至今。陡湾村:位于花园村东北5公里处。……。 |
因境内上马台较为出名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马台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马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马台村:位于张店镇东南2公里处。……。 |
因驻地居民点佑兴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佑兴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佑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佑兴村:位于田楼中学东北2公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