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湖北省各市州县区地名来历[4]

湖北省各市州县区地名来历[4]

  襄阳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
47、襄城区 [湖北省襄阳市] 因为在襄阳的城区,故名。
  襄城区系襄阳市辖主城区之一,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襄阳市委、市政府党政机关所在地。襄城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北临汉水咫距樊城区,东环汉江濒依襄州区,南与宜城市、南漳县接壤,西与谷城县毗邻。自古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之称。襄城区总面积664.08平方千米,常驻人口……。
  西周时宣王封卿士仲山甫为樊城侯,食邑于此,由此而得名“樊城”。
  唐为襄州治,2001年-2010年为襄阳区。2010年,襄樊市改名襄阳市,区和市同名,为了避免混淆,改为襄州区。
50、南漳县 [湖北省襄阳市] 因为本地南有漳河,故名。
   南漳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樊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南漳县素有“金南漳”之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荆山山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地理位置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蕴育的生态资源,为南漳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商品粮基地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
  谷城县因古谷国而得名,谷城是春秋时期谷伯绥的采邑。
  赵宋太祖时置保康军,取名保康,永保安康的意思。
  因地处汉江故道之口而得名。明末清初的时候,曾经叫过“新镇“,看来老和新,都是相对的。
  旧称棘阳。据《汉书·地图志》记载:“在棘水之阳”,故名枣阳。
  据《今县释名):“本鄢,为楚之别都,有鄢城。汉惠帝改今名,有鄢水,一日夷水,桓温父名彝,改日蛮水。”宜城似由夷水得名。
  秦置鄂县,以古邑和古国为县名。
  因境内有梁子湖而得名,湖以梁子山为名。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南征途经此地,因此地风景优美,遂取“花容月貌”之意而赐名为“华容”。
  春秋时楚封鄂王于此,故名。
60、荆门市 [湖北省] 以城南荆门山而得名。
  荆门市辖东宝区、掇刀区、沙洋县、京山县、钟祥市及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高新区。有2个乡、50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和1375个村民委员会。辖区面积124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17万公顷。年末户籍人口300.78万人,常住人口288.7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26‰,人口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长率4.24‰。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