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河北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6]

河北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6]

  西汉置瘿陶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宁晋县,取“安宁”之意。《唐会要》卷七十一:“廮陶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宁晋县。”《河北省县名考源》:“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宁晋县,以此为古晋地并取安宁之义为名。”《宁晋县城区主要街路名称调整和命名方案》中说道:“天宝东(西)街:为县城主干道,因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始称“宁晋”而得名。” [详细]
  汉书·地理志》巨鹿郡巨鹿县:“禹贡大陆泽在北。”'巨鹿'原本为'大麓',最早见于《尚书》。它记载:'尧试舜百揆纳于大麓',古时候,大巨二字相通,麓鹿二字意近。战国末年,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把'大麓'写作'巨鹿',这就是巨鹿名字的来历。 [详细]
  西汉置堂阳县;五代改蒲泽县;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置新河县,以毗邻漳水新迁河道得名新河。近代又有滏阳新河从新河县穿过,新河之名可谓名副其实。 [详细]
  “广宗”一名始见于西汉时期,《汉书·诸侯王表》载:汉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孙刘如意为广宗王,盖取“推广宗子”之意为名。东汉章帝置广宗县,取“以广先帝基业”之意。 [详细]
  秦置巨鹿县,县治位于今平乡,东汉时析巨鹿县南部置为平乡县,以地势平坦而得名。该地在西汉时期曾封为平乡侯国,《汉书·王子侯表》:神爵四年(前58年)封平千顷王子为“平乡侯”,即此。 [详细]
  金置洺水县,后徙为威州治所;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威州为威县。据明嘉靖《广平府地》卷1《封域志》:“井陉者山之阨塞也,斥漳者河之津要也,屏蔽天邑,防御暴客,此其所以用威也。”旧之威州、今之威县得名以此。 [详细]
  西汉置清河郡,以境内清河而得名。 [详细]
  以地处原临清县运河以西、为历史上的水西临清而得名。 [详细]
  南宫适,字子容,春秋末年鲁国人,既是孔子的学生,又是孔子的侄婿。《史记·仲尼弟子传》载:“南宫括,字子容”,司马贞《索隐》称:“蓋居南宫因姓焉。”司马贞的意思是说南宫适因为居于南宫,故此得姓南宫,南宫县志记载,因为南宫适居住于此,故此地得名南宫。 [详细]
  秦置信都县,汉改襄国县,隋改龙冈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龙岗县南境置沙河县,以大沙河流经其境而得名,1987年撤县设沙河市。 [详细]
  “雄安”取自“雄县、安新县”各一字,朗朗上口声名远扬,既尊重历史,又寓意吉祥“雄”字意味宏伟、阳刚、英雄“安”字包含稳定、牢固、安康体现了地域特色,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契合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详细]
  容城之名始见于汉代。据《容城县志》记载,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以匈奴降王徐卢封容城侯,是为容城侯国。据《容城县志》记载:“汉封降王有容氏于此,置容城县。”容城一名的由来,盖从“有容氏”与“成侯国”各取一字衍变而来,后来成渐变为城)。 [详细]
  民国3年(1914年)取安州、新安二地名各首字称安新县,抗战初期曾划为安新和新安二县,后又曾划为安新、白洋二县。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合为安新县。 [详细]
  “雄县古称“瓦桥关”,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之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雄"名源于此。 [详细]
  原来以清苑为中心,北魏太和元年(4 77年)设清苑县,五代时被契丹侵兵 焚毁,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在其祖陵附近的清苑废城设“保塞军 ”(“军”是宋辽金时期在要塞所设的行 政区划,驻有重兵),984年升为“保州”。1213年蒙古军队攻陷金国保州, 屠城。1227年蒙将张柔重建城池,12 75年元帝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设“保定路”,从此有了保定之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