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置瘿陶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宁晋县,取“安宁”之意。《唐会要》卷七十一:“廮陶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宁晋县。”《河北省县名考源》:“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宁晋县,以此为古晋地并取安宁之义为名。”《宁晋县城区主要街路名称调整和命名方案》中说道:“天宝东(西)街:为县城主干道,因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始称“宁晋”而得名。” [详细] |
西汉置堂阳县;五代改蒲泽县;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置新河县,以毗邻漳水新迁河道得名新河。近代又有滏阳新河从新河县穿过,新河之名可谓名副其实。 [详细] |
南宫适,字子容,春秋末年鲁国人,既是孔子的学生,又是孔子的侄婿。《史记·仲尼弟子传》载:“南宫括,字子容”,司马贞《索隐》称:“蓋居南宫因姓焉。”司马贞的意思是说南宫适因为居于南宫,故此得姓南宫,南宫县志记载,因为南宫适居住于此,故此地得名南宫。 [详细] |
“雄安”取自“雄县、安新县”各一字,朗朗上口声名远扬,既尊重历史,又寓意吉祥“雄”字意味宏伟、阳刚、英雄“安”字包含稳定、牢固、安康体现了地域特色,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契合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详细] |
容城之名始见于汉代。据《容城县志》记载,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以匈奴降王徐卢封容城侯,是为容城侯国。据《容城县志》记载:“汉封降王有容氏于此,置容城县。”容城一名的由来,盖从“有容氏”与“成侯国”各取一字衍变而来,后来成渐变为城)。 [详细] |
民国3年(1914年)取安州、新安二地名各首字称安新县,抗战初期曾划为安新和新安二县,后又曾划为安新、白洋二县。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合为安新县。 [详细] |
“雄县古称“瓦桥关”,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之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雄"名源于此。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