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甘肃省第七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

甘肃省第七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

  甘肃省第七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合作化时设初、高级社,1958年成立杨塬大队,属四十里铺乡,1965年属四十里铺公社,1983年社改镇时,设杨塬村委会。杨原村……。
  玉湾村于1998年6月份从牛拜村划出,当时,牛拜村人口增加,乡政府决定从牛拜村分出一部分人口成立一个新村。划出来的地区因为有一条河道名为玉石河,旁边村民居住的地方叫做杨家湾湾,因此取名玉湾村。因村委会位于玉湾村,故名。玉湾村,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境内屈吴山正北部山脚下,于1998年6月份从牛拜村划出。玉湾村……。
  村委会为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村名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员会是村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基层组织,成牟村委会因坐落于成牟村,故称为成牟村村民委员会。1961始建头寨子公社,成立了成牟大队,属头寨子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农村行政体制改革是改称之为头寨子乡,2001年12月撤乡设镇,改为头寨子镇,属于头寨子镇成牟家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成牟家村……。
  据刘俊元老人讲述,地处大山顶分水岭东侧,脚下一片川地,故命村名大山川村。解放后,人民公社成立之后,命名大山川生产队,1983年5月改制后,将大山川生产队改为大山川村,使用至今。大山川村……。
  若笠村委会坐落于若笠村,又管辖旧庄、若笠、花道、陈湾四个自然村,因其所在的地区职能,故命名若笠村委会。解放前,若笠村民委员会属大芦乡公所管辖,解放后属靖远县第一区区公所,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若笠公社若笠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属若笠乡,并更名为若笠村民委员会,2004年底曹岘乡与若笠乡合并为若笠乡若笠村民委员会至今。若笠村……。
  大坝村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620421102202。
  清宣统年间(公元1909-1912年)因昌林山山洪接连发生,洪水将红色的砂石冲到了现红砂岘村中庄组后面的西沟,故命名为红砂岘村。因村委会坐落于红砂岘村,故名。1990年前属红水乡,包括小红岘,松林,昌林,和平,三道沟,井子沟,松山,1990年后二期灌区搬迁成立了红砂岘,拓梁,黑石岭,三道沟,松林村,属二期灌区红水乡;1991年正式设立红砂岘村,2004年撤乡并镇后上述五村合为红砂岘村,属红水镇,沿……。
  县地名志记载,原有付姓人的房屋,名付家庄。因村委会坐落于付庄村,故名。1975年至1976年单墩大队部分社员迁此建村,1982年正式命名为付庄村,无搬迁,无改名,沿用至今。付庄村……。
  民国以前,据说是建村时,有一条河沟里面有金沙,村庄坐落在河沟口,叫金沟口,1955年金沟口村张联佑等人率先在村里成立了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取名金锋社,取了金沟口的金和先锋的“锋”,是水川最早的合作社,起了先锋模范作用,意为金沟口的先锋社,后逐渐以社名代替了村名。解放初期,属于兰州皋兰县水川四乡,1954年成立了水川镇高级社,1955年成立了金锋社,1958年属白银市金锋大队,1964年又划归皋兰县,……。
  因此村地处沟口,沟口按方言称为沟门,又因以冯姓人氏居住为主,得名冯家沟门,村委会驻冯家沟门自然村,故名。1958年为冯家沟门生产队,1961年体制划小后为冯家沟门生产大队,1983年2月为刘家沟门乡冯家沟门村,2004年5月为新添镇冯家沟门村至今。冯家沟门村……。
  因当地有一寺庙,名为白塔寺,得名白塔,故名。1958年为城关公社白塔大队,1961年体制划小后为玉井公社白塔大队,1968年改名为红旗大队,1972年复名白塔大队,1983年2月为玉井乡白塔村,2001年5月为玉井镇白塔村。白塔村……。
  二十铺村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龙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621124107202。
  河那坡村地处渭河旁,是以渭河南岸人称呼为河那坡。河那坡村地处渭河旁,是以渭河南岸人称呼为河那坡。1980年成立河那坡村村民委员会。河那坡村……。
  因菜子坪村最早农民大面积种植菜子,故取名菜子坪村。1958年始建菜子坪大队,1961年分出杨家沟和下剡家沟2大队,1968年与禄家门、上剡家沟、王家沟大队合并命名先锋大队,1971年撤销先锋大队,王家沟与禄家门、菜子坪、上剡家沟为菜子坪大队,1983年改为菜子坪村委会至今。菜子坪村……。
  以辖板羊茸自然村而得名板羊村。1958年建立能岸大队,1967年付家湾大队并入能岸大队,1980年能岸大队折置付家湾大队,因与原雪山乡能岸大队重名,1983年经定西地区行署批准,更名为板羊大队,社改乡时改为板羊村,2000年5月撤乡建镇时,属菜子镇至今。板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