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点推荐 > 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7]
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7]
2021年2月20日,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评选活动的通知》和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关于印发《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评选推荐实施办法》要求,将建拟推荐表彰的第六届省级文明城市、第十四届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非公组织单位、社区、风景旅游区)和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候选名单进行公示。 |
永宁镇,为石狮市东南部的著名滨海侨乡,位于闽东南泉州湾与围头湾中部的深沪湾北畔,与台湾隔海相望。距石狮中心市区8公里,北与本市蚶江镇、锦尚镇接壤,南邻晋江市龙湖镇,东距台湾台中港130海里。陆地面积28.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6万人,海外及台、港、澳永宁籍侨亲5万多人。下辖21个行政村(居)委会。永宁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911-…… [详细] |
晋江市辖镇。唐称壁山里,宋称弦歌里,元称深沪。1958年属金井公社,1966年置深沪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南沿海突出部,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4.8万。深沪港,有集装箱码头。辖港阜、壁山、南春、东垵、后山、狮峰、金屿7个居委会及首峰、群峰、华峰、东华、华山、浔光、华海、坑边、东山、柳山、运伙、科任12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针织漂染、服装鞋帽、五金塑料、电器装配、机械配件、冷冻加工、建筑材料…… [详细] |
晋江市辖镇。1952年属涵坂乡,1958年属苏厝公社,1961年析置池店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晋江下游南岸,市境北部。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5.2万。324国道、306省道、福厦高速公路过境。辖池店、浯潭、新店、钱头、洋茂、赤塘、霞福、溜石、溪头、古福、东山、大洲、华州、霞美、清磎、柴塔、御辇、唐厝、旧铺、茂厝、屿崆、营边、仕春、潘湖24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制鞋、陶瓷、建材、家…… [详细] |
【自然地理】 西滨镇位于晋江东南部沿海平原,东靠军垦农场,南邻新塘街道、石狮,西面、北面接陈埭镇。西滨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发达,农业耕作条件优越,主要种植水稻。沟、渠、路、林配置网络化。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精品袖珍镇”。【历史沿革】西滨镇历史相对较短。现有地域为陈埭西滨林氏华侨在解放前围海造田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收归国有,并开始编场。50年代,农…… [详细] |
晋江市辖镇。1961年置内坑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市境西部。面积45平方公里,人6.1万。通公路。辖潘厝、山头、湖内、后山、宅内、古山、东宅、下村、土安、黎山、吕厝、葛州、砌坑、柑市、下尾、上方、亭顶、前洪、白安、加塘、后坑、东村、坑尾、深圳、长坡、内山尾、内湖、黄塘28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制糖、建材、制鞋、农机、榨油、食品、粮食加工。农业主产红薯、水稻、大小麦、甘蔗、花生。为…… [详细] |
省新镇位于南安市郊西北侧,南金公路贯穿全境,建设中的泉三高速公路将在本镇设立互通口,交通十分便捷。辖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地形为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4.9米以上,年平均气温20.8℃,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有闻名海内外的“林路厝”。2002年10月,被中国名优特产品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日用品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荣获省级“三挂钩”、“预备役”先进单位、泉州市文明乡镇、双拥模范镇、科普…… [详细] |
梅山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中心位置,境内有大小杨梅山脉,全镇面积59平方公里,四周峰峦环绕,形成碟形内陆小盆地,交通十分便捷,省道307线贯穿全境,又新辟省道307复线梅山段(后洲-----芸美),半小时内均可达泉州、南安等地。梅山镇耕地面积18588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地瓜等。全镇山地面积3.68万亩,拥有林业用地面积3.3万亩,林木蓄积量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1.1%。西北境边有泉州…… [详细] |
仑苍镇面积4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位于南安市的西部,晋江西溪中游,西同安溪县接壤,省道308线、漳泉肖铁路贯穿全镇。仑苍镇开发于晋代,唐朝时期,仑苍的人文、经济已经比较繁荣了。宋朝年间,凭借着晋江西溪的优越条件,积极发展河运生产,并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民国初期,大宇已经有集市,设墟埔进行集市贸易。又以大宇乡为中心置廿六都。1928年,正式启用仑苍地名。1985年2月改仑苍乡为仑苍镇。2…… [详细] |
罗东镇位于东经118。30,,北纬26。10,,东接洪梅镇,南邻梅山镇,西毗九都镇,北与乐峰镇交界,面积60.6km2,总人口5.6万人,汉族,主要以黄氏、刘氏为主,还有侯、陈、赵、傅氏等,海外侨亲及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全镇辖振兴、罗溪、蔡厝、山坂、埔心、霞山、荆坑、高塘、潭溪、维新、新明、罗东12个行政村。罗东开发于晋代,唐时分罗溪、埔头心二个乡社。宋代分属于德教乡嘉禾里、趋仁里、崇仁里和怀…… [详细] |
眉山乡位于南安市西北部,面积53.8km,辖有三凌、高田、太山、天山、小眉、外寨、前进、大眉、田内、观音、南湖、山后、观山13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海外侨亲近万人,2005年出生率8.91‰,计生率94%.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2004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0.422亿元,(其中工业0.071亿元,农业0.351亿元),人均纯收入4989元,工商税收59.4万元,用电量228万千…… [详细] |
英都镇位于南安市西部,距市区22公里,与安溪县毗邻,面积85.54平方公里,总人口57051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福建省卫生乡镇,又是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乡。2006年,全镇实现工商税收入库1784.64万元、比增14.7%(其中国税入库964.6万元、比增5.3%,地税入库820.04万元、比增28.1%,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3123…… [详细] |
南安茶乡蓬华镇位于南安市西北隅,天柱山西麓,东与诗山镇接壤,西南与安溪县毗连,北同永春县相邻,地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市)交界处。全镇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94亩,山地面积近30平方公里。地理分布由海拔300多米到1000多米。人口23670多人,均为汉族,姓氏以郭、洪、苏、黄为主,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蓬华镇是典型山区、著名侨区。近年来,蓬华立足山区实际,发挥侨的优势,积极…… [详细] |
九都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面积102平方公里,北连永春县,离省道305线10公里,至南安38公里。九都镇境内多山,四季分明,常年温和,夏长少酷暑,冬短无严寒,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降雨集中。九都历史悠久,早在西晋丰年,中原动荡,晋人南迁,溯晋江而上,于此开疆拓土,繁衍生息,曾是南安八大重镇之一。1972年,应国家建设需要,在九都境内蓄水建成山美水库,两万余九都人民先后移民至长泰、同安等九县一…… [详细] |
惠安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设城关镇,后并入红旗公社,1962年复置城关镇,1981年更名螺城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5.2万。辖新霞、霞东、霞张、前型、南洲、梅山、王孙、溪南8个村委会和西北、北关、中新、东南、东关5个居委会。主要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建材、铝加工和饮食等业。农业主产小麦、花生、红薯。名胜古迹有宋代的科山寺和后梁的平山寺。.…… [详细] |
惠安县辖镇。1958年置超先公社净峰管区,1961年改小脇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沿海突出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2.9万。惠脇公路过境。辖前群、前峰、前海、后内、螺山、新桥、东山、南赛东村、南寨西村9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商贸、建筑、运输、造船、制盐、饮食服务、石材等业。农业主产花生、红薯、小麦,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比较发达。宋朝参加政事李文会为此地人。.…… [详细] |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