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第一批江西省森林乡村[22]

第一批江西省森林乡村[22]

  2020年12月17日,经各市、县(区)推荐申报、委托设区市组织专家评审、省林业局审核公示,并报请江西省政府审定同意,决定授予南昌县向塘镇剑霞村等675个行政村“江西省森林乡村”称号。
  因村前有一丘似铜锣状水稻田,故名。1949年8月前属菖蒲乡,同年8月属神光区菖蒲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晨光公称铜锣大队,1968年与虎石、菖蒲合并为菖蒲大队,1972年分开称属菖蒲公社称岭下大队,1984年改称铜锣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铜锣村……。
  黄岗村地处寻乌县澄江镇北部,距圩镇8公里,现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00多人,现有党员38名,全村果业面积7800多亩,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度被县委评为“全县先进党支部”,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黄岗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206国道及瑞金—寻乌高速穿境而过。黄岗村民素来有“敢为人先”的优良创业传统,全村发展意识活跃,创业氛围浓厚。21世纪初期,实施启动了新……。
  1949年8月前属神光乡,同年8月属神光区司城乡,1956年区乡调整时属中和乡,1958年公社化时为五星公社高布大队,1961年属中和公社,1968年并入江下属神光公社东风大队,1969年又与司城合并为神光公社司城大队,1979年再与司城分开称原名。得名后沿用至今。高布村……。
  驻地段心,以原驻地水庙命名。1949年前,属迳口乡,1954年为洋地区水庙乡,1958年4月属迳口乡水庙村。1958年8月转人民公社,属洋地垦殖场水庙村,1960年4月属洋地公社水庙大队,1968年改为卫东大队,期间因修日东水库,移民从低处移往高处(在本村范围),淹没耕地770余亩。1973年3月划属龙岗公社为卫东大队,1984年6月改称卫东村,1986年改称水庙村。水庙村……。
  大畲村地处琴江镇东南部。村部驻地大畲,宋前曾名竹子洞、彭家村,元初尹世高从宁都固村迁此,以“良田白米”的美好愿望,改名大畲。东邻宁化县石壁镇赖屋,南毗珠坑乡狗礤,西连建上、仙源二村,北接沔坊村。全村四面环山,中部呈长约6华里,宽1华里的小盆地。2003年辖26个村民小组,555户,2236人。共有耕地2115亩,(水地1836亩,旱地279亩),山林39640亩。共和国成立前夕,大畲村属珠江乡管辖……。
  寓丹凤朝阳意而名。1949年前属横江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横江区端阳乡,1958年属横江公社为丹阳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属横江乡称丹阳村,1989年属横江镇仍称丹阳村至今。丹阳村位于横江镇西北部,意为丹凤朝阳。丹阳村西南丘陵起伏,东北沿河地势平坦,瑞石公路从境内通过。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3户,1504人,耕地面积939亩。境内主要有赖、陈、刘、曾、兰等姓氏。横江供电所2600千……。
  传宋初唐姓从福建长汀迁此建村垦田,取名“垟地”,后写成“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横江区径口乡,1955年属洋地区洋地乡,1958年成立洋地垦殖场,设洋地大队,1964年属洋地公社为洋地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属洋地乡称洋地村,2001年属横江镇称洋地村,2018年设赣江源镇,洋地村属之至今。洋地村……。
  罗田村位于大由乡西南端12公里处。东邻本乡河斜村;南毗瑞金壬田镇的大川村;西连大柏地的杨古村;北接宁都固村的老禾村。境内山峦重叠,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村部驻罗田。潘氏五修谱载:明万历年间,潘匡建从邻村羊谷坑骑骡经此,因骡不走,就此造田建村,后写成罗田。2003年有耕地2182亩;山地9600亩。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506户,1876人。民国时期属大由保联(乡),共和国时期先属龙由区后属大由区为罗田……。
  宋元符年间,陈姓从小松“牛栏场”(今古松)迁此,以意愿取名“长乐”;2003年,“大源”、“长乐”两村合并,仍称“长乐”。1949年前属石田乡,1957年划为小松区长乐乡,1956年冬划属小别乡,1958年改为丘坊公社辖,1961年称长乐公社,1966年又划入小别公社辖,1968年并入城关公社,1972年调整公社规模时,划入小别公社管辖。1984年改长乐村,1999年更名长天乡,属长天乡辖,200……。
  地处长有桐树的山排上,故名。1949年前属沙城乡。1949年l2月至1950年属城关区沙塅乡,1952年为桐坪乡,1958年8月为桐坪大队,属小别公社,1968年属城关公社,1972年属小别公社。1984年属小别乡为桐坪村,2001年6月属琴江镇,2003年9月下竹村并入。桐坪村……。
  塘下村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60902110201。
  1949年前属三阳乡。1949年属三阳区为泉塘乡农会,1951年为泉塘乡,1956年并入三阳乡,1958年改为泉塘大队,1960年调整规模属三阳公社,1962年撤销大队为泉塘公社,1968年撤区并恢复为泉塘大队,1983年冬改称泉塘村委会至今。以驻地为名。泉塘村……。
  1949年前夕属和平乡。1949年属三阳区为天井农会,1951年属棠梅乡,1956年并入三阳乡,1958年为天井大队,1960年调整规模属三阳公社,1962年撤销大队为天井公社,1968年撤区并社复为三阳公社天井大队,1983年冬改称天井村委会至今。以驻地命名。天井村……。
  “袁梅”意为:这里代指1962年时为袁梅公社。1949年前属明村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梅花乡,1956年并入白马乡,1958年为袁梅大队,1962年撤大队为袁梅公社,1968年撤区并社复为袁梅大队,1983年冬改称袁梅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袁梅村……。
  “梅花”意为:这里代指原村部驻地梅花桥自然村。1949年7月前夕属明村乡。1949年7月属南庙区梅花、坳上二乡农会,1952年为梅花乡,1956年并入白马乡,1958年为梅花大队,1962年撤大队属梅花公社,1968年复为梅花大队,1983年冬称梅花村委会至今。梅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