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试行)》,在各地县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推荐、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评审公示的基础上,经审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价认定了第一批3947个国家森林乡村。 |
晋东北的交通要冲,绿化率达到73%。确立了“山上栽树,河滩养鱼,发展运输,带动旅游”的中长期规划,林果起家,生态旅游业强家。硬化道路6000米,硬化健身广场1500m2,新建公园3000m2,栽植风景树3000余株,拓宽街道1000多米。以生态文化为载体的春节秧歌、六月荷花节、“山水北泉消夏晚会”、“唱响古关山歌对唱”、“十星文明户”评选等节庆民俗活动日益深入。农家书屋图书、音像制品达到4000多……。 |
解放前属阳高县,1949年属阳高县十区,1953年属小白登乡,1955年属大白登镇,1958年称为大泉山生产大队,属大泉山人民公社,1983年属大白登人民公社,1984年7月属大白登镇,1984年9月改称大泉山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20年3月,经阳高县人民政府批准,张园村、普家梁村、高官屯村并入大泉山村。大泉山村……。 |
据清代应州志记载,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元好问曾有:“南北东西俱有名,三岗四镇护金城”之句。四镇之一有安边镇,是个养兵屯粮保护金城的军营,后迁来的居民住镇南,一次水灾中,毁于一些房子,人们迁到梁上。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8-1953年属应县五区。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魏庄管委会,属南马庄公社。1960-1976年成立革命委员……。 |
马岚口村是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下马峪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622205999。 |
原名南下寨,距茹越口北2千米,后水毁,迁到现址,因地势较高,故名南上寨;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9-1953年属应县四区;1955年成立南上寨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1957年改为南上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南泉公社南上寨管委会;1966-1976年称南上寨革命委员会;1977-1984年称南上寨生产大队,属南泉公社;1984年后称南上寨村民委员会,属南泉乡。南上寨村……。 |
南榆林乡大莲花村位于朔城区东南部,雁阳公路以南,紫荆山脚下,全村145户,544人。全村总面积7586亩。耕地3800亩,其中退耕还林936亩;宜林荒山荒地3786亩。五保户10户,低保户6户;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4660元。 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养殖业。大莲花村盛产优质小杂粮,主要有玉米、黍子、绿豆、谷子等。畜牧业主要以养羊为主。村南有紫荆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万亩,保护区内山势雄伟,山岭巍……。 |
刘货郎村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阻虎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603204999。 |
该村处于大沙沟畔,多年来人畜吃水困难,村名叫大干庄,民国初年居民认为村子没水和村名有关,又因村在平鲁城与井坪之间的大路旁,故将村名改为大路庄。该村在清代属平鲁县辖。1945年8月归平鲁县第一区。1953年7月为大路庄乡驻地。1958年10月属朔县平鲁城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西水界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1984年5月改为西水界乡大路庄村民委员会。大路庄村……。 |
该村原名泉盛庄,后因黑姓财主迁来居住,仗势改名黑家辛庄窝。该村在清代属朔州,民国属朔县二区,1945年8月属平鲁县第四区,1953年7月属祝马会乡,1958年10月属朔县双碾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刘家窑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1984年5月改为刘家窑乡黑家辛庄村民委员会。2001年改称双碾乡黑家辛庄村民委员会。黑家辛庄村……。 |
因村明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遗族(指胡人)南侵,明王朝发兵抵御,多从该口出进,故称杀胡口。清代以前,为缓和蒙汉矛盾,将“胡”改为“虎”,称杀虎口。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9年解放后属右玉县城关区(驻地右玉城)称行政村。1950年属一区(驻地右玉城)称杀虎口行政村。1953年属一区(驻地右玉城)杀虎口乡,仍称行政村。1956年撤区划乡,属杀虎口乡,并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杀虎口农业生产合作社。19……。 |
因邢姓建村定居而得名邢家口。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9年属右玉县六区(驻地李达窑)称邢家口行政村。1953年属右玉县五区(驻地李达窑)邢家口乡,仍称行政村。1956年撤区划乡,属范家窑乡,同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邢家口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营河人民公社(驻地李达窑)称生产大队。1961年复右玉县,属破虎堡人民公社,仍称生产大队。1984年9月建立破虎堡乡人……。 |
因村原是蒙人放牧之地,走时留下一户姓李的居住,故名李家野场。后简化为“野场”。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9年解放后属3区(驻地梁家油坊)称行政村。1953年属2区(驻地高家堡)白头里乡,称行政村。1956年撤区划乡,属白头里乡,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野场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灯塔人民公社(驻地梁家油坊)野场生产大队。1961年复右玉县属杨家村人民公社,仍称生……。 |
贾家庄村的森林绿化覆盖率41.6%。村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齐全、齐备,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而且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每年重大节日都有活动。在村规民约中,对生态文化建设进行了制度化的专门规定,特别是在和谐家庭考核中,进一步的进行量化考核打分,凡是和谐家庭户必须积极的带头参加生态文化建设,凡是违反规定的,将会扣除和谐家庭荣誉以及享受的一切待遇。全村已形成以恒鼎水泥制品和预制构件为主的建材……。 |
南天池村位于和顺县松烟镇东南13公里,全村78户,251口人,733亩耕地,海波1450米,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6.5℃。南天池村于2006年被中国民间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文化之乡”。是我县作为国家级旅游品牌开发的重要景区,当地百姓历代相传的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相对应的古地名,山名,及景物名称是支撑南天池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发源地的重要元素和佐证。全县的旅游节定为七月初七举行……。 |
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是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代城堡式村落。在这个占地仅0.1平方公里,东西宽374米,南北长244米,堡墙周长1100米的袖珍城堡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完好的城墙、街巷、民居、寺庙群、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文物古迹。这些背后又留下了众多耐人寻味的千古谜题。张壁古堡的创建年代和古地道的形成年代无证可考。比较集中的说法是隋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末刘武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