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12]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12]

  2019年6月6日,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建办村〔2017〕52号)要求,在各地推荐上报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审查,并向社会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决定将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黑龙关村等266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岭上村明朝以前叫湖儿岭村,清朝以后称岭上村,理由是村庄坐落在一条山岭上,故称岭上村。全村现有耕地2278亩,1100余口人,下辖两个自然村,以岭上村为主体,小岭上村150余口人,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区。岭上村从一九四五年起属晋城第九区岭上乡管辖,一九五八年归高都公社,一九五九年归大兴人民公社,一九八六年归大兴乡,二000年归高都镇管辖。历史上曾出过明朝兵部尚书张昺等名人,村中有张昺祠和张昺故里碑,明史……。
  因薛姓建庄,故名。1956年建立薛庄大队,1984年改为薛庄村村民委员会。1956年属高都乡,1962年属高都人民公社,2000年12月撤乡并镇属高都镇。薛庄村……。
  渠头村位于泽州县北部,是全县较大的行政村之一,全村总面积1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各类资源丰富,乡风人文淳郁,整体环境优越。村东邻长晋高速公路仅2公里,西距巴公镇政府2公里,村南良田沃野千顷,村北矿产资源充殷。郑太铁路穿村而过,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规划在列,自古以来我村就被外界响亮地赞誉为“金渠头”。全村现有4368口人,十二个生产小组,党员136人,7600亩耕地。多年来,我村以传统农业为支柱产……。
  四分街简介一、自然环境及历史沿革(一)地理位置四分街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为大阳镇镇区的组成部分之一。村庄西与二、三分街相连,南接南社村,北与东周村、西崛山村相接,交通便利,区位条件良好。(二)自然条件村庄所在大阳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72℃,历年最大冻土深度43厘米,相对湿度6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93小时,无霜期为19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456mm,多年平……。
  一 分 街 简 介大阳镇一分街位于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地段,全街620户,2361口人,分为7个村民小组,有汉、回两个民族,耕地面积1500余亩,总面积约2.34平方公里,2006年人均收入4720元,分街设党总支、共有党员83名,(其中:女党员2名)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本街有省级示范幼儿园一所,高标准功能完备的示范小学一所。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先后成立5个合作社,村现有固定资产为1156……。
  李 家 庄 村 简 介 李家庄村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阳镇南面。李家庄村距离大阳镇约3公里。李家庄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李家庄村的地势西高东低,土厚质肥,宜于农耕。现村党支部,有党员36人,预备党员1名,平均年龄47岁。村两委班子干部7人,平均年龄40岁,均为0党员。地处镇南面,。北与岭东毗邻,东南社相接,南与都家山相连 西与赵庄相邻大陈公路从村东通过。属半干旱大陆性……。
  都家山村简介都家山村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阳镇南4公里处,都家山村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0.2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0.70平方公里。都家山村地势西高东低,土厚质肥,宜于农耕。全村共有2个居民组,142户,504口人,耕地面积637亩(包括荒坡地),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现村党支部,有党员16人,平均年龄49岁。村两委班子干部3人,平均年龄43岁,均为0党员。地处镇南……。
  两谷坨村基本情况两谷坨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的东南部。东与河南的博爱县青天河村接壤,南部与河南省沁阳市的杨庄河村搭界,西边与晋庙铺镇盐厂村相邻,北部和本镇的孔庄村交界。全村由大平、东村、西村、西庄、李道辿五个自然村组成,全村人口,有男女劳力个。耕地面积七百九十九亩,宜林荒山面积约一万两千亩。全村共有二十一名党员,其中两委干部六名。支部书记李有孩,村委主任尚晋平。由于两委干部勤奋工作,全村群众稳定……。
  河底村基本情况我村位于泽州县南部,距207国道2公里,南与李家庄接壤,北与坡头相连,东与冶头,贾寨接壤,西与大箕,尹街相邻,。350户,1180人,1160亩耕地,我村四周环山,石厚土薄。因地质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先后发展了铸造业,石子厂,带动我村经济的发展,解决的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使我村人均收入有所增加。2、近年来,经过广大干群的努力,为改善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饮水解困、街道硬化、通修田间……。
  南峪村南峪村位于大箕镇南约一公里处,临近207国道,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67户,550余口人,现有耕地528.7亩,林地约820亩。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收入,同时小规模养殖、外出打工辅之,人均年收入约4000余元。全村共有党员19人,其中女3人。自换届以来,新一任两委班子兢兢业业,坚持“群众事无小事”原则,借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东风,在上级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与自身的……。
  南庄村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525112232。
  (一)董山村概况。川底乡董山村位于川底乡东部山区,离乡政府约2.5公里,全村有160户,519口人,1200余亩地。 (二)村经济状况。董山村背靠着山,村民们收入主要来源是种地和外出打工。年轻人大多数在附近或城镇打工,上了年纪的就在家务农,以卖剩余粮食为生。两村民养有4头牛,另外有三村民共放养了200只羊。村民没有集体收入。……。
  李沟村位于南岭乡东北部牛花岭南边的山沟里,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有耕地621亩,142户,500口人,3个村民小组。相传早年由李姓建庄,初名李家沟村。林果业以黄梨、甜杏为主,1956年县副食果品公司曾在李沟村建水果站加工梨杏果品。改革开放后李沟村以经营果树致富,新修教学楼一座,建成并硬化了出村公路。……。
  陈河村与李河村合并产生陈李河村。2018年3月13日,将陈河村与李河村合并,设立陈李河村,村委会驻李河,成立陈李河村村民委员会。属南岭乡管辖。2021年3月撤乡并镇属南岭镇管辖。陈河村位于南岭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相传陈姓建庄,村位于河边,故名。总面积1.19平方公里,有耕地185亩,50户,152人,1个村民小组。陈河村有清代古城墙遗址,传说是清代大学士陈廷敬捐资所建。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
  相传该村最初由白姓建庄,村位于山的背后,故名白背。1956年建立白背大队,1984年改为白背村村民委员会。1956年属武城乡,1958年属阎庄乡,公社化时属土河乡,后属犁川火箭人民公社。1962年属南岭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属南岭乡。2000年12月合乡并镇后属南岭乡。2021年3月撤乡并镇后属南岭镇。白背村位于南岭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早年由白姓建庄,故名。总面积1.5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