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建村[2012]125号),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以下称7部局)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碣石村等994个村落(名单见附件)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名称来历 明万历年间,先祖从云霄西林村前来开基建村。原村名“鼓讲”,后为书写方便改今名。 行政隶属 清时属诏安县五都三图康罗保;民国属东山县统一实验乡;建国后属三区古马乡;1959年属康美公社古马大队;1961年属樟塘公社古港大队;1984年属樟塘乡古港村;1993年属樟塘镇古港村。 历史人文 古代是东山岛北部一个古渡,是东山岛通往云霄必经之路,古港渡长达5公里。村北部巨石耸立,奇形怪状,留下不少……。 |
河坑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8200。 |
福乾美、塘背科两个自然村各取一字,故称福塘,故称。1934年称上大峰乡,1939年属维新乡大峰保,1950年取福乾美、塘背科两个自然村的首字为名,称福塘乡,1958年成立长乐公社福塘大队,1984年改称福塘村委会,1993年划归秀峰乡福塘村。秀峰乡福塘村位于闽粤两省交界处,是闽粤边界古代商旅的重要驿站,面积3.6平方公里,海拔800多米。西北毗邻永定县,上接龙岩永安,下通广东大埔。 环境优美,山清……。 |
和春村位于福建省华安西北部的马坑乡,是马坑乡第一大村,村现有村民326户,1300多人,党员36名,总面积25023亩,是全漳州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拔1030米,其中牛古仑山海拔1363.2米,有着“闽南西藏”之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生态村、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1·2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和春村位于华安的西北部,属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地段,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长年云雾缭绕,青山环抱,……。 |
地尾村位于东园镇西部、南溪下游。东邻东园村,西邻南溪,南邻枫林村,北邻茶斜村,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有867户3268人。一、政区沿革地尾村在清朝年间属龙溪县四五都。海澄县置县后,属海澄县管辖,清乾隆年间属东路部保甲。民国29年属海澄县第一区陂内乡,地尾村分为后柯保和地尾保;36年为隶属峨山乡。新中国初期属第五区的地尾乡所辖,1954年分为后柯合作社和地尾合作社,1956年7月改属城关区,19……。 |
据《1993年南平市志•地名志》记载,因村委会驻宝珠,昔传该山有一神龟,故名。明洪武元年(1368)属梅岐西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梅西里称宝龟山;1934年属南平县第二区称宝珠乡;1943年称宝茂乡;1949年属第六区;1952年属第十一区;1956年属王台区;1958年属绿色金库(王台)人民公社;1961年由王台公社析出属茂地公社称宝珠大队;1984年改茂地乡称宝珠村委会;2……。 |
原有宅上、卜前两村,后立关隶镇,镇衙设在卜前村而改称镇前。民国33年设鞍山保,属镇前乡;1951年设镇前乡,属第二区;1958年改镇前大队,属前进公社,1969年属镇前公社;1984年改为镇前行政村,设立镇前村村民委员会。镇前村……。 |
坂头村 唐时,坂头村曾分为东面坂头、西面下池和南面下林(今竹头)三处。东面坂头为魏叶两姓建村,祝姓和陈姓分别在下池和下林居住。清时,陈姓家族兴旺,另三姓相继外迁;且有陈文礼中举-,衣锦还乡时,曾以其名命其村为文礼村。历史上村里曾出过陈恒、陈文礼等名人。民国初期,村庄较大,比较繁荣,有40余栋住宅;民国16年因发生火灾,被烧毁住宅20余栋,到民国38年有住宅25栋,住48户274人。八十年代后,新建……。 |
洞宫村 洞宫行政村驻地西门村。1985年因兴建九层际电站需要,原洞宫行政村驻地洞宫村陆续迁移至西门村、乡林场等地安置。1986年其村部也迁移至西门村。因村落在东门洋以西,取名西门。宋朝期间建村,约有一千年历史。1936年叶飞率领闽东红军与黄立贵率领闽北红军会师于洞宫,有著名“洞宫山联席会议”遗址和纪念碑等。解放战争时期为游击区,现为老区基点村。民国末期有住宅35栋,住72户385人。新中国建立后,……。 |
杨源村位于政和县东南部,为乡政府所在地,省下派书记所在村,平均海拔860米,年均气温14.7℃,距县城33公里,国道202线、县道833线穿村而过,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在杨源设立互通口。杨源村辖富坪、洋尾、后畲、深坑洋四个自然村,896户,2539人,土地总面积38248亩,耕地面积2278亩,山地面积27722亩,林地面积8248亩,属丘陵地带,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高山蔬菜、烟叶、锥栗等,……。 |
原名遂应场,1951年改称今名。民国时期有南平山,洋口、榜店、碇头4个小村,70年代,扩建住房,将4个村连接起来,1977年后,先后建成小学、村部办公楼等。下辖5个自然村,共有人口2086人。特色经济:锦屏现在耕地面积3291亩,竹林面积4000亩,茶山1000亩,锥栗2000亩,工农业总产值524万元,人均收入2000余元,主要特色产品有:锦屏仙岩茶、锥栗、野生牛根干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古银矿1……。 |
金坑村地处武夷山脉西段,东面与下堡村交界,东南面与重下村接邻,南面与湖溪村、下黄街村相连,西面与江西省黎川县熊村镇接壤,距邵武市区45公里,是金坑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名称由来因金坑村境内的金溪出产砂金而得名。政区沿革 历代隶属金坑管辖。2012年,辖上坊、下坊、麻湾、关上、横坑、麻岭、邱家、留家山等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村有518户1780人,均为汉族;村民以李姓、危……。 |
红园村,即指曾为红军根据地。1961年析置红园大队,属吴屯公社;1984年改称红园村民委员会,属吴屯乡。红园村位于北部距离市区22公里,辖区面积19平方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村,7个小组,总户数153户,共582人。山地面积29357亩,村民主要以竹山农田为主。……。 |
郑魏村,以郑、魏姓氏开村。1952年为迪口六区郑魏乡。1958年属迪口公社下庄大队。1959年属迪口公社龙北溪大队。1960年设郑魏大队。1984改今名。郑魏村……。 |
党城村位于东游镇东北侧,建溪西岸,紧连省道204线,距东游集镇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7768亩,耕地面积2406亩,辖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52户,2635人,人均收入7286元。主导产业为蔬菜、茶叶、锥栗、养殖业等。党城村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的古村落,在明清时一个有名的“地主村”,村中非常富有,素有“金党城”之称,村中现有保留大量明清时古建筑,大约有60多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