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点推荐 > 第三批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省级示范村[24]
第三批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省级示范村[24]
献义村位于阳城县演礼乡西北四公里处,全村215户,660口人,中共党员30名(3名女党员),分为5个党小组和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744亩,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2009年献义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献义村有标准化支部活动大楼3层2500平方米,甲级卫生所1个,门球场2个,灯光篮球场1个,1450平方米休闲广场1个,标准化公厕6个,垃圾堆放点6处,组建村级……。 |
原庄村位于阳城县西北部,芦苇河上游,芹张线边缘,与沁水县张村乡毗邻。全村共有530口人,耕地1650余亩,下辖5个村民小组。村办企业有芦河型煤厂、沟沟联办煤矿、虹鳟鱼养殖场,民营企业山西源源醋业有限公司,2010年实现人均收入5600元。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原庄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走在了全镇的前列,村民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原庄村先后投资一百多万元对主……。 |
郎庄村位于东冶镇中南部,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81户,480口人,545亩耕地,一年来,郎庄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为民”的宗旨,“务实”的作风,“负责”的态度,狠抓三个突破(观念、体制、环境),实现了五个增长(农业增收、工业增效,村集体收入增长,村民收入增加,综合实力增强),实现了全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回望过去,我们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展望未来,我们决心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不……。 |
泥河村位于县城以南20公里,为九里十四村出入必经之地,南接西冶水库大坝和卧龙湾度假村,北连全国第二大水泥生产基地——山水水泥集团。西蟒公路穿村而过,出水河流流经村前,全村6个自然庄,220户,526口人,党员20名,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耕地410亩,退耕还林地387.1亩,机耕地达到100%,水浇地达20%,农村经济总收入3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418元。泥河村四围除南面与卧龙湾、出水河相接……。 |
在村边庙前有棵大松树,故名松庙。1961年设立松庙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松庙生产大队,设立松庙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至1952年为古郊区上上河行政村松庙自然村,1953年至1955年为古郊区(六区)上上河乡松庙自然村,1956年为古郊基点上上河乡松庙自然村,1957年为古郊基点古郊乡松庙自然村,1958年至1960年为古郊红星公社松庙管理区,1961年至1983年为古郊公社松庙大队,1984年……。 |
相传唐时此地曾为战场,因血染红了河水,故名血水,后改为浙水。1961年设立浙水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浙水生产大队,设立浙水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至1955年为平城区(七区)浙水乡浙水自然村,1957年为平城基点下河乡浙水自然村,1958年至1960年为冶头火箭公社浙水管理区,1961年至1983年为冶头公社浙水大队,1984年至2000年为冶头乡浙水村委会,2001年撤乡改镇,冶头乡并入六泉乡……。 |
杨村村共有630户,2300口人,11个村民小组,隶属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杨村镇,是镇政府所在地。杨村党支部共有5个党小组,5名支部委员,73名党员,团支部共有青年团员69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全县有名的穷村、乱村变成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党支部从1990年被树为山西省“基层党组织的一面旗帜”以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 |
尧庄村基本情况 尧庄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三公里处,全村267户,1070口人,其中移民户110户,人口420人,男女劳动力345个。党员20名,其中女党员1名,村民代表10名,下设两个党小组,耕地面积1300亩,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是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和县级移民搬迁示范村。……。 |
北马村(Běi mā cūn)位于陵川县城西南,距陵川县城中心15公里。北界田庄,西连平头,东接七峪,南靠南马。总面积7491.6亩。总户数380户,总人口1393人。北马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据顾祖禹《方舆纪要》所载及清乾隆年间七修县志所载,在全县32里中北马时称北马东里。1958年8月,北马为附城人民公社6乡之一,下辖10个生产小队。1984年。撤乡建镇,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下辖5个村民小组……。 |
尉迟村,原名吕窑。相传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曾隐匿于此十余载,后人为了纪念他改为尉迟村。尉迟村是著名作家赵树理故乡,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位于沁水县东南端,沁河从村东流过,距晋城40公里,端润一级公路,侯铁路线沿村边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235户,668口人,40名党员,598亩耕地,2000年在全县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村行列,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随着农村改革……。 |
1937年前该村独一无二的杏味佳品居多,南面老马岭有杏树弯,七月随风飘香,相传方圆几十里都能闻见香味,故取名杏里村,约在1937年后,因名字俗气,改名为杏则村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初属沁水二区土沃行政村,合作化时始属土沃初级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冠名“永义”。1958年9月公社化为杏则管理区,属土沃乡红专人民公社。1961年6月改称杏则生产大队,属土沃人民公社。1984年4月实行乡村制为杏则村村民……。 |
玉溪村概况明代嘉靖三十一年村中“三官殿”碑文记载“县东百余里吾山脚下有溪,其溪三色若玉也,其溪之声若玉也”。故称玉溪,玉溪村由此得名。明代正德六年,沁水县知县王溱,是沁水历史上一位很有政绩有民心的知县,他踏遍沁水山水,尤对玉溪情有独钟,便遂号“玉溪子”。端氏镇樊庄村明代著名诗人常伦,与王溱为同榜进士,也是文坛好友,他和王溱同游玉溪时,被玉溪的美景折服,同时也对王溱的人格所仰慕。触景生情,写下诗句,……。 |
枣元村简介 枣元村位于柿庄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7公里,全村共有10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324户、1114口人,拥有耕地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8500余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枣元村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 |
传由于黄帝与炎帝大战,炎帝战败被降封于潞,现在能与联姻当然是件好事,于是将女儿庆都嫁给帝喾为妃。帝喾常年在外征战,无所定居,经庆都父亲伊侯奏请帝恩准在伊村定居并生下尭,尭从母姓-即伊祁名放勋。故伊村以尭之姓而得名尹村。1949年属二区,为伊村行政村;1956年属尧庙乡,为伊村合作社;1958年属尧庙人民公社,为伊村合作社;1959年属尧庙人民公社,为伊村管理区;1961年属尧庙人民公社,为伊村生产……。 |
1949年属一区人民政府,为封侯行政村;1956年属贾得乡,为封侯合作社;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为封侯合作社;1959年属贾得人民公社,为封侯管理区;1961年属贾得人民公社,为封侯生产大队;1984年设封侯村村民委员会属临汾市(县级)贾得乡;2000年11月封侯村村民委员会属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管辖至今。封侯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