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属平安里上太平图;1929年土地革命时与礤头、秀坑共设才溪区苏礤头乡苏;民国24年(1935)设上村保;1949年解放初设上村农会分会,属才溪区通贤乡;1952年改乡;1956年属通贤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通贤大队;1961年与通贤、周源、培才合并为才溪工委通贤公社通贤大队;1968年属通贤公社革委会通贤大队革领组;1971年上村从通贤大队划出,称上村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通贤公社管委会上村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上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称通贤镇上村村民委员会。 辖:上村、下村、邱坪山、中坊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下村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与周源丘屋共设才溪区苏通贤乡苏;民国时称黄屋,设通贤保;1949年解放初称通贤村属才溪区通贤乡;1952年改称乡;1956年属通贤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通贤大队;1961年与上村、培才、周源合并,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通贤大队;1965年称通贤公社通贤大队;1966年上村并入通贤,称通贤公社通贤大队;1968年称通贤公社革委会通贤大队革领组;1971年上村划出通贤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通贤公社管委会通贤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通贤村民委员会;2014年称通贤镇通贤村民委员会。 辖:枫云公寓式集中安置小区、上黄屋、下黄屋、新寨背4个自然村(居民点)9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下黄屋自然村。 |
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第十三乡苏;民国24年(1935)设培才保;1949年解放初为才溪区通贤乡培才村;1952年为培才乡;1956年属通贤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培源大队;1961年与通贤、上村、周源合并为通贤大队,属才溪工委通贤公社;1965年称通贤公社通贤大队;1966年春,与周源从通贤划出,组成培源大队;1968年属通贤公社革委会培源大队革领组;1980年培才从培源大队划出,称通贤公社管委会培才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培才村民委员会;2014年称通贤镇培才村民委员会。 辖:寨下、培沙里、作坑里、缺坑里、新屋、山下、塘背7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培沙里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上太平图;1929年土地革命时属才溪区苏通贤乡苏;民国时设周源保;1949年解放初设村农会分会,属才溪区通贤乡;1952年改为乡;1956年属通贤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通贤大队(含上村、周源);1961年与通贤、上村、培才合并为通贤大队,属才溪工委通贤公社;1965年称通贤公社通贤大队;1966年春,与培才从通贤划出,组成培源大队;1968年属通贤公社革委会培源大队革领组;1980年周源从培源大队划出,称通贤公社管委会周源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周源村民委员会;2014年称通贤镇周源村民委员会。 辖:周坑口、坑尾、田心村、厅二、厅一、圩下、新兴7个自然村(居民点)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周坑口自然村。 |
清属太平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曹屋属东里乡苏,邱屋属通贤乡苏;民国时,曹屋属东里保,邱屋属通贤保;1949年解放初为才溪区东里乡曹邱村;1956年属东里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东里大队;1961年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曹邱大队;1965年称通贤公社曹邱大队;1966年并入东里,属通贤公社东里大队;1968年属通贤公社革委会东里大队革领组;1980年曹邱从东里大队划出,称通贤公社管委会曹邱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曹邱村民委员委会;2014年称通贤镇曹邱村民委员委会。 辖:曹屋、大厅、桥角、邱屋、上邱、上溪、下角、下邱、下溪、新厅、园秋11个自然村9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曹屋自然村。 |
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东里乡苏(包括曹邱和大东);民国时设东里保;1949年解放初称才溪区东里村;1956年设东里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东里大队;1961年曹邱和大东划出东里大队,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东里大队;1966年溪前、溪背和曹邱并入东里,称通贤公社东里大队;1968年称通贤公社革委会东里大队革领组;1980年曹邱从东里大队划出,称通贤公社管委会东里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东里村民委员委会;2014年称通贤镇东里村民委员委会。 辖:庵子门口、东坑、楼子下、麻竹头下、罗屋塘、梅子坝、溪背、溪前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楼子下自然村。 |
明清时,大东属太平里上太平图;民国时属第四区太平乡东里保;1949年解放初属才溪区东里村;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东里大队;1961年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大东大队;1965年称通贤公社大东大队;1968年称通贤公社革委会大东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通贤公社管委会大东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大东村民委员委会;2014年称通贤镇大东村民委员委会。 辖:曹屋、大墩、东上、勾子山下、虎形、岭下、马鞍山、牛形、杉树角、土楼岗、鱼子坑、枣树下、罗桥牌、李坑1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虎形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上太平图;土地革命时为才溪区岭头乡苏;1935年民国时设岭头保;1949年解放初为才溪区岭头村,1952年为才溪区岭头乡;1956年设岭头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岭头大队;1961年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岭头大队;1965年称通贤公社岭头大队;1968年称通贤公社革委会岭头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通贤公社管委会岭头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岭头村民委员委会;2014年称通贤镇岭头村民委员委会。 辖:大田、邓屋、鹅公坑、科尾、廖屋、罗屋科、丘屋、秧地背、卓坑、邹屋10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秧地背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属才溪区苏;民国时属岭坑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1952年与才溪岭和一起属岭坑乡;1956年称文坑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文坑大队;1961年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文坑大队;1968年称通贤公社革委会文坑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通贤公社管委会文坑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文坑村民委员会;2014年称通贤镇文坑村民委员会。 辖:东山下、井背凹下、坑上、文坑、下王坑、大窝里、豪猪窝、新路岭、大樟坑、小樟坑、桥子头、老屋下12个自然村。 村委会驻地:文坑村。 |
清属平安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属西三区(才溪区)礤头乡苏;民国时设秀坑保。 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通贤乡礤头村;1952年与礤头、汉溪三个村合并为礤头乡;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礤头大队(含汉溪、秀坑);1961年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秀坑大队;1965年称通贤公社秀坑大队;1968年称通贤公社革委会秀坑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通贤公社管委会秀坑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秀坑村民委员委会;2014年称通贤镇秀坑村民委员委会。 辖:秀坑、排竹坑、井尾山头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秀坑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在曾屋竹头子下里(地名)设礤头乡(含秀坑和汉溪)苏;民国24年(1935年)属通贤乡礤头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为才溪区通贤乡礤头村;1952年与秀坑、汉溪三个村合并为礤头乡;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礤头大队(含汉溪、秀坑);1961年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礤头大队;1968年称通贤公社革委会礤头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通贤公社管委会礤头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礤头村民委员委会;2014年称通贤镇礤头村民委员委会。 辖:曾屋、大河里、大斜里、当风凹下、高垅、旱科、黄屋、楼脚里、松树岗、叶坪山、鱼子坑11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曾屋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才溪区苏障云乡苏,是坚持革命斗争到最后的基点村之一,也曾是新杭县苏驻地,福建省苏张鼎丞主席曾驻此;民国设障云保,属太平乡;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通贤乡;1952年改为乡;1956年设障云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障云大队;1961年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障云大队;1965年称通贤公社障云大队;1968年称通贤公社革委会障云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通贤公社管委会障云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障云村民委员委会;2014年称通贤镇障云村民委员委会。 辖:桂坑、新桂坑、杨梅坑、障云、竹子寨、新屋下、东风1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障云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民国初属通贤上太平里;土地革命时建立红色政权;1935年民国时为汉溪保;1949年解放初为才溪区通贤乡汉溪村;1952年与秀坑、礤头三个村合并为礤头乡;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通贤管理区礤头大队(含汉溪、秀坑);1961年称才溪工委通贤公社汉溪大队;1968年称通贤公社革委会汉溪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通贤公社管委会汉溪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通贤乡汉溪村民委员委会;2014年称通贤镇汉溪村民委员委会。 辖:凹下、曹屋、黄屋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曹屋自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