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台前县城关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台前县城关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台前村刘姓人原籍山西省洪洞县十八里大刘庄。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迁往山东省原寿张县城南(今为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南台村)建村,该处原有一座土山,传有凤凰落于该山平台之上,此平台取名凤凰台,又因位于凤凰台前方,故取村名台前刘庄,后简称台前。
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民,崔姓从崔大坟迁至原山东省寿张县城南居住,因为都是崔姓,故名崔庄。苏姓也由洪洞县迁至原寿张县城南定居,以姓命村名为苏那里,后改为苏庄。1992年两庄从台前村析出成立崔苏村。
明初,姜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迁来,居于裴城寺。明中期因黄河泛滥,复迁至寿张西关。后兄弟分居,其中一支迁于今址。因此处有一古楼,遂名村为姜楼。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来一支刘姓人家,居于寿张县西南一里处,人丁兴旺,遂建庙一座名刘家庙,后人以此为村民,称刘庙。
本村建于清代,原名丁庄。1958年与李皮匠村合为一个大队改名丁李。1980年分开大队后丁李村名未变。
在明朝明洪武年间由山西省临汾市东门里迁此定居,村中有位李姓制革手工艺人,在周边村很有名气,大家常以“李皮匠那个村”相称,“李皮匠”渐成村名。
唐代,大地主于八顷在此建家庙一座,后人称之于家庙,由此作为村名。明洪武年间,又从山西迁民于此,人口越来越多,人们为了便于称呼,逐渐简化村名为“于庙”至今。
上古时期,黄帝大战蚩尤,蚩尤战败,帝杀之,首葬于此、肩葬于野。据《皇览冢墓》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西南三里,即现在油坊村东。村内有一牌坊名曰:“尤坊”。此村因此而得名,后演变成“油坊”。
明洪武年间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此地距寿张县城三华里,故取名三里庄。建国后,为区别于“前三里”村,因居后(北),村名改称后三里。
长刘村最早是朱姓居住,叫朱家庄。明洪武年间由山西迁来刘姓定居此村。明末朱姓因死亡和搬迁、朱姓消失,刘姓居多。因村落东西狭长,故名“长刘”。
建于明代中期,由姜楼村迁来,因此地有一沙岗,村民多姓姜,故称姜岗。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寿张城南三华里处,始祖姓赵,生活富裕,当时建村时盖一座二层小楼,取名赵楼。
明洪武年间建村时有一侯姓夫妻在村居住,取名侯坊。后又一刘姓夫妻迁至本村,刘姓男子长得身材高大,腰圆腿粗,外人送号刘粗腿。后侯姓迁出后,刘粗腿便叫成村名。
明洪武年间,有徐姓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当时迁至山东寿张县城北南徐村,后来徐氏中的一支搬到现居住地,当时名叫古贤,后因水灾频发,村民陆续搬到村后有一土岭上居住,慢慢地村名改成了徐家岭,简称徐岭。1975年为方便管理分为两个行政村,即:徐岭西大队、徐岭东大队。
明洪武年间,有徐姓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当时迁至山东寿张县城北南徐村,后来徐氏中的一支搬到现居住地,当时名叫古贤,后因水灾频发,村民陆续搬到村后有一土岭上居住,慢慢地村名改成了徐家岭,简称徐岭。1975年为方便管理分为两个行政村,即:徐岭西大队、徐岭东大队。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