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场村位于秦安县西部、王窑镇政府东北部,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50-600mm,平均气温10℃,无霜期178天,海拔1050米,耕地面积2867亩,人均2.15亩,主要经济收入为林果产业,果园面积2425亩,其中苹果1103亩,花椒1322亩。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无村办集体产业。村两委班子共有7人,支部班子3人,村委班子4人。 |
秦安县王窑镇乔庙村,位于王窑镇东部,有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235亩,总人口257户1136人。全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苹果478亩、花椒1500亩,年务工人口237人,合作社3个,就业帮扶车间1个(秦安县金宏果业专业合作社)。
秦安县金宏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秦安县王窑镇乔庙村八条路,合作社占地面积29亩。于2010年4月14日成立,注册资金565万元,合作社拥有成员5人,总投资1700万元。建设2200吨气调库一座,同时建立2000平方米的果品加工车间一座,办公楼二层1500平方米,有金宏农副产品综合超市,花椒交易市场、花椒仓库。配套最先进的苹果采后智能分选流水线机械2条,还建成一座1800平方米的配套库房及果品加工相关设备等。届时保鲜冷藏周转量大增,年加工果品8000吨。
主要经营品种有果品、花椒收购、贮藏、加工销售,为成员购买生产资料、销售成员产品,提供信息服务。本社目前设有管理部、内务部、信息部、采购部、生产部、营销部等管理部门。在本社内部实行管理与内部承包制。本社以“农户+合作社+客户”为经营模式,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立足畅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注重质量科学管理,国内市场随着经济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对于高档绿色果品的消费也快速增长,果品的储藏各加工保证了果品品质和常年供应市场,具有广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社努力开拓市场,在浙江、广东、成都设有销售网点。我社顺应形势发展,将我县果品销往国际市场,带动了我县果品大量出口。
我公司年带动周边果农走向快速致富的道路,现有从业人员46人,旺季时1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专业人才5人。同时安排脱贫户24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同时花椒交易市场的建成,为外来客商与当地椒农提供了透明、公平、便利的交易平台,将大大改善进村入户的交易环境,为推动王窑花椒产业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
因以魏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湾,故名。1965年撤区并社后为王窑乡人民公社魏湾大队,1984年更名为王窑乡魏湾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12月更名为王窑镇魏湾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魏湾村位于王窑镇西南部,距镇政府3公里,属黄土山区地形,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690mm,气温10℃,无霜期175天,海拔1750米,耕地面积1473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153户646人,主要以种植苹果、花椒为主。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
因以彭姓人氏聚居,故名。1965年撤区并社后为王窑乡人民公社彭家大队,1983年更名为王窑乡彭家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12月更名为王窑镇彭家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彭家村位于王窑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4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为450MM,气温13℃,无霜期155天,海拔1380米,耕地面积2750亩,全村辖共计2个自然村3个小组247户1141人。主要以种植苹果、花椒为主。农业产出效益比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
硬湾村位于王窑镇东部,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650mm,气温10℃,无霜期150天,海拔1500米,耕地面积1853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228户1123人,主要以种植苹果、花椒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
杨何村位于王窑镇中心部位,距镇政府0.5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少,海拔1550米,耕地面积1554亩,人均2.1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79户731人,主要以种植苹果、花椒,蜜桃为主,果园面积1068亩,人均1.46亩,农业产出效益较低。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生态平衡,民风淳朴,环境优雅,秩序良好,农历每月初一,初四,初七,十一,十四,十七,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七逢集。
杨何村辖区驻有王窑镇政府,王窑镇派出所,王窑镇中心小学,王窑镇初级中学,王窑镇幼儿园,王窑镇卫生院,王窑镇信用社,王窑镇邮政所,王窑镇农电站等单位。 |
张洼村位于秦安县西北部,西南接西川镇王湾王峡村,属非贫困村,分5个自然村(梁顶、靳湾、中庄、张岘、卜湾),共190户882人,耕地面积1250亩,其中果园面积1200亩(挂果苹果400亩、花椒720亩;未挂果苹果80亩、油菜50亩。),主要经济收入为发展产业和劳务输转,种植苹果、花椒、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现有驻村干部1名,村干部3名。 |
秦安县王窑镇王窑村,位于王窑镇西部,有5个自然村(王窑、张寨、山核桃洼、陈湾、马洼),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36户1376人,常住人口82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940亩,人均2.14亩,果椒园面积1720亩,其中:苹果440亩,花椒1280亩。有林地880亩,荒地8亩。主要经济收入为发展产业和劳务输转,种植花椒、苹果、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作物。 |
高庙村位于王窑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2公里,与吕山,丁山,石沟相邻。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68户,总人口720人,耕地面积2123亩,果园面积1600亩(苹果300亩,花椒1300亩),村集体经济积累6.05万元。高庙村森林覆盖达80%,有王窑镇最高点乃坪山(1800米),年平均降雨量580mm,夏季早晚气温10℃左右,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国家森林乡村”的美称,气候宜人,绝对是避暑圣地。 |
因以石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沟中,故名。1965年撤区并社后为王窑乡人民公社石沟大队,1984年更名为王窑乡石沟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12月更名为王窑镇石沟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石沟村位于王窑镇东北部位,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600mm,气温12℃,无霜期180天,海拔1500米,耕地面积1872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62户612人,主要以种植苹果、花椒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
因以丁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坡,故名。1965年撤区并社后为王窑乡人民公社丁山大队,1984年更名为王窑乡丁山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12月更名为王窑镇丁山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丁山村位于王窑镇东北部,距镇政府4公里。辖区内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全村下辖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42户546人,耕地面积1650亩,主要种植苹果450亩,花椒800亩,其他400亩。 |
王窑镇吕山村位于王窑镇西北约3公里处,下辖高家庄、吕家山、王家台子、李家那面、李家楞坎、黑窑门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51户,总人口934人,耕地面积2188亩,人均2.34亩,果园面积1900亩,其中苹果500亩,花椒1400亩。
吕山村产业园:建于吕山村村委会旁边,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1259.1㎡。其中:新建二层框架结构综合楼一处,面积1106.6㎡,新建7间平房一栋,为宿舍用房,面积152.5㎡;规划停车场一处。综合楼一层建设为花椒储存库房7间,总面积578.8㎡,预计储量为210吨,年交易量达1500吨以上;二层为花椒综合服务培训中心、花椒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站、办公室和小型会议室,总面积527.8㎡;项目计划总投资347.76万元。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与秦安昌农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合作,将中央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入股到该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该资金的运行,作为合作社发展壮大资金,主要用于花椒交易扶贫车间设备采购和厂房的改造,主营业务以花椒初加工、贮藏、销售为主。每年依据经营收益情况,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分红方案,分红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进行积累,目前预计平均每年村集体收益4万元左右,可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 |
因以何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沟中,故名。1965年撤区并社后为王窑乡人民公社何沟窑大队,1984年更名为王窑乡何沟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12月更名为王窑镇何沟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何沟村地处镇政府西北部,距镇政府13公里。属黄土山区地形,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50-600毫米,平均气温9°C,无霜期220天左右,气候温和,夏季多雷阵雨。自然灾害主要有霜冻、冰雹等。耕地面积2347亩,全村有2个自然村,总人口196户801人。 |
因内有一堡子,故名。1965年撤区并社后为王窑乡人民公社堡子窑大队,1984年更名为王窑乡堡子村委会,2016年12月更名为王窑镇堡子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堡子村位于王窑镇西北部,属非贫困村,分4个自然村(吕家、史湾、堡子、水泉),共158户657人(非农户8户11人)耕地面积2060亩,其中果园面积868亩(苹果100亩、花椒768亩),主要经济收入为发展产业和劳务输转,种植苹果、花椒、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作物。 |
因以高姓人氏聚居,且地形凹凸不平,故名。1965年撤区并社后为王窑乡人民公社高洼窑大队,1984年更名为王窑乡高洼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12月更名为王窑镇高洼村村民委员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高洼村位于王窑镇西北部,有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72户688人。耕地面积1710亩,人均2.49亩,果园面积1320亩,其中苹果320亩,花椒100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