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前为羡民大寨,有溪,上有石桥;有场市,有岩洞,安氏之败,曾壁于此。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悦服里六甲。 民国三年(1914年)属大定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成立纳雍县属纳雍县四区。 1950年成立纳雍县人民政府,属三区维新乡。 1958年为维新区董地公社长峰大队,1969年为维新区董地公社街上大队,1984年为维新区董地苗族彝族乡街上村,1991年撤并建为董地苗族彝族乡街上村。 |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属纳雍二区维新乡,1958年属维新区沙落公社尖山大队,青龙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设立沙落乡行政村,1991年撤并建后属董地苗族彝族乡行政村,2014年青龙村,尖山村合并,为玉龙村。 |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仁育里,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属纳雍二区维新乡,1958年属维新区石关公社冷冲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设立石关乡,1991年撤并建后至属董地苗族彝族乡冷冲村。 2013年调整村级行政区划冷冲村和石关村合并,为新华村。 |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悦服里,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为纳雍县二区维新乡自然村,1958年属维新区董地公社田坝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设立董地乡并更名黎明村。 1991年撤并建后为董地苗族彝族乡黎明村,沿用至今。 |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仁育里,民国三年(1914年)属大定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属纳维二区维新乡,1958年属维新区石关公社进新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设立石关乡进新村,1991年撤并建后属董地苗族彝族乡,沿用至今。 |
成立于2013年。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属纳雍二区维新乡,1958年属维新区石关公社以撤落大队,联益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设立石关乡,1992年撤并建后至属董地苗族彝族乡。 2013年联益村和以撤落村合并,为联合村。 |
成立于1950年。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悦服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属三区维新乡。 1958年为维新区董地公社罗嘎大队,1984年为维新区董地乡罗嘎村,1991年为董地苗族彝族乡罗嘎村,名称沿用至今。 |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仁育里,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属纳雍二区维新乡自然村,1958年属维新区董地公社朴德大队,1960年3月由联新社与新发社合并,为朴德村。 1984年恢复乡建制设立董地乡蒲达村,1991年撤并建后至属董地苗族彝族乡朴德村。 |
成立于2013年。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仁育里,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属纳雍二区维新乡,1958年属维新区沙落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设立沙落乡,1991年撤并建后至属董地苗族彝族乡。 2013年青山村和青文村合并,为青山村,沿用至今。 |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属纳雍二区,1958年为维新区石关公社田坝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为石关乡小田坝村,1992年撤并建后属董地苗族彝族乡。 2014年田坝村与三家寨村合并,为田坝村。 |
成立于1992年。 明代前即有人居住,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大定府亲辖地亲辖地,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纳雍县四区,1950年属纳雍二区维新乡,1958年为维新区沙落公社同心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为沙落乡沙落村,1992年撤并建后为董地苗族彝族乡沙落村。 |
成立于2019年,为董地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