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来凤县大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来凤县大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明清时期属大旺安抚司,乾隆元年(1736)建县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属三区新民乡。

解放后1952年为杉木乡辖区一自然村庄,1958年属大河公社国旗大队,1980年12月更名为五道水大队,1984年属大河区五道水村,1996年属大河镇五道水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以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先后二区、新二区信茂乡、大河乡;1952年为第七区白家乡;1958年为大河公社红星大队;1980年更名为独石塘大队;1984年6月为大河区独石塘村,1996年为大河镇独石塘村至今。

清乾隆元年前属大旺土司,改土归流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属信茂乡、大河乡;1952年为白家乡管辖;1958年属大河公社时红星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后改称独石塘大队;1981年由独石塘大队分出部分新成立冷水溪大队;1984年6月属大河区冷水溪村,1996年属大河镇冷水溪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其后属聚伦乡信茂里。

民国时期属大河乡;1952年属两河乡辖区,1958年属大河公社恒心大队,1980年从两河囗大队分出成为张家坡大队;1984年6月为大河区张家坡村;1996年为大河镇张家坡村,2002年张家坡村与黑岩坪村合并为张家坡村,至今未变。

清代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乾隆元年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属信茂乡、大河乡。

解放后1952年设两河乡,驻地两河口集镇;1957年设两河指导组,管辖两个乡;1958年属大河公社红旗大队,1959年设两河管理区,1961年改设两河公社,1980年更名为两河口大队,1984年属大河区两河乡两河口村,1996年属大河镇两河口村至今。

清代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乾隆元年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属信茂乡、大河乡。

解放后,1952年为龙潭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大河公社五星大队;1971年为龙潭坪大队;1984年6月属大河区两河乡龙潭坪村,1996年属大河镇龙潭坪村至今。

清代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以后属信茂里;民国时期先后属三区、新二区,1946年属大河乡;1952年为第七区两河乡;1958年为大河公社红旗大队,大队驻地两河口;1980年改称茶园坡大队;1984年属大河区茶园坡村,1996年为大河镇茶园坡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其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先后属信茂乡、大河乡;1952年属两河乡一个自然村庄,1958年为大河公社老板沟畜牧场;1966年改名前进大队;1980年12月恢复老板沟大队原名;1984年6月属大河区老板沟村,1996年属大河镇老板沟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建县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1933年属日新乡,1946年属大河乡;1952年属来凤县第七区楠木乡一个小村庄,1958年属大河公社五星大队;1976年改名为干溪大队;1980年12月,因本大队内有大、小满店出名,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满店大队;1984年6月后为满店村,沿用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其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先后属信茂乡、大河乡。

解放后1952年为来凤县第七区楠木乡,1958年属大河公社永华大队,1980年12月更名为楠木坪大队,1984年6月属大河区楠木坪村,1996年为大河镇楠木坪村,沿用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其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先后属信茂乡、大河乡;解放后1952年属来凤县第七区楠木乡管辖,1958年属大河人民公社齐心大队,1981年8月更名为狮子梁大队,1984年6月属大河区楠木乡狮子梁村,1996年属大河镇狮子梁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属信茂乡、大河乡;1952年属来凤县第七区兴隆乡,1958年属大河人民公社化星光大队,1980年12月更名为杉木溪大队,1984年6月改为杉木溪村,1996年属大河镇杉木溪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其后属信茂里。

民国时期1933年属三区日新乡,1936年属新二区日新乡,1946年属大河乡。

解放后1952年属第七区兴隆乡,1958年属大河公社明星大队;1980年更名为板沙大队;1984年6月属大河区板沙村,1996年属大河镇板沙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其后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1946年属信茂乡、大河乡。

解放后1952年为观音乡一自然村庄,1958年属大河公社和平大队;1966年改为革命大队;1980年更名落角塘大队;1984年6月定名大河区落角塘村,至2015年隶属无变动。

元明时期属大旺司,清乾隆元年建县后属忠崇里,民国时期1933年至1945年先后属三区、新二区管辖,1946年属大河乡,1958年,属大河公社跃进大队;1981年8月,改称观音桥大队;1984年6月为大河区白果树村;1996年为大河镇白果树村,至2015年无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