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台州市黄岩城区东部,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58963人,行政区域辖11个行政村,6个经联社,11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横街路118号。 【工业】 实现工业总产值60.7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90亿元,分别增长17.0%和23.3%。进一步培育壮大规模企业,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83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42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7家。产值超亿元重点骨干企业6家……[详细] |
因位于黄岩城区南部,故名。 [详细] |
因地处主城区西部,故名为西城街道。 [详细] |
因地处主城区北部,故称北城街道。 [详细] |
新界乡和前洋乡部分合并,取2乡首字。 [详细] |
明万历《黄岩县志》卷十二:“永宁江······旧传宋杜清献公生时,澄清三日,因名澄江。”地因江名。 [详细] |
处于三江汇合处得名。民国《台州府志》卷四六:“三江口,在县东十五里,永宁江至此,上承灵江,下合椒江,故名三江,俗称三港口。”。 [详细] |
黄乐捷径在永丰河上建有石桥,取名高桥。 [详细] |
因溪得名。明万历《黄岩县志》载:“宁溪在县西六十里,源出黄岩溪,波流至此方宁,故名。”。 [详细] |
名小澧北洋,地处小澧岙以北低洼河谷。后简称为北洋。 [详细] |
初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善庆寺,僧侣为方便乡人出入,募资在元同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桥,故名头陀桥。镇以头陀桥为名。 [详细] |
以辖区内有院桥得名。清光绪《黄岩县志》卷七:“柏岙桥,在县南二十五里,俗呼院桥。”另说,镇南炮台山,遥望如圆轿之顶,“圆轿”谐音为“院桥”。 [详细] |
清光绪《黄岩县志》记载:“沙埠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古称新店街,俗呼沙埠街。民国《台州府志》卷四十一:“沙埠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又传古时村北溪边建有埠头。 [详细] |
古名柔极,又名柔川。民国《台州府志》卷四十一:“屿头山在柔极山北稍西五里许,山东麓为屿头街。”。 [详细] |
古时郑姓居此,故名郑家,后与下游东偏北的下郑对称而名为上郑。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