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属一区军潭乡;1953年称军潭区军潭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属两城大乡;1957年冬撤区并乡,属炎龙乡军潭大队;1962年肖郑两移民村水库移民到此,霞湖村同时划入合并为大队,随后析出桥东、西,后圩给东海镇管辖;1986年改为军潭乡,属炎龙区;1988年撤乡改为村民委员会,属城东镇;1994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明洪武年间(1368-1497年),村民来此捕虾、耕作,搭草寮居住,随后陈姓从毗邻乡村移居至此集居。 清雍正九年(1731)陆丰置县,坊廓都五图高美栅村。 随着陈姓人口递增,原吴、洪、翁等几姓相继迁走,为单姓村陈。 解放后改为高美村。 土改时属一区高美乡;1952年10月属军潭区高美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属两城大乡;1957年冬撤区并乡,属炎龙乡;1965年改称高美大队,属炎龙公社;1986年改为高美乡,属炎龙区;1988年撤乡改为村,属城东镇;1994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陈姓先祖从毗邻乡村移居至此建村寨。 清雍正九年(1731年)陆丰置县,坊廓都五图新寨村、旧寨村。 建国初期属一区神寨乡(新寨、旧寨、上神山、下神山、磨海、埔田等六个自然村);1953年改称军潭区神寨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属两城大乡;1957年冬撤区并乡,属炎龙乡神寨大队;1965年改称磨海大队,属炎龙公社;1975年把磨海大队划分三个大队(即:双寨、双山、磨海),新寨村、旧寨村并为一个大队,称双寨大队;1986年再与双山、磨海并为磨海乡,属炎龙区;1988年撤乡改为村委会,与双山、磨海分设,称双寨村委会,属城东镇;1994年改称双寨管理区;1999年改为双寨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明洪武年间,薛、文、吴等姓先祖从惠来县览表迁此立村,随后陈姓从毗邻乡移居至此集居。 清雍正九年陆丰置县,坊廓都一图磨海村。 建国初期属一区神寨乡(新寨、旧寨、上神山、下神山、磨海、埔田等六个自然村);1953年改称军潭区神寨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属两城大乡;1957年冬撤区并乡,属炎龙乡神寨大队;1965年改称磨海大队,属炎龙公社;1975年把磨海大队划分三个大队(即:双寨、双山、磨海),磨海、埔田村并为一个大队,称磨海大队;1986年再与双山、双寨并为磨海乡,属炎龙区;1988年撤乡改为村委会,与双山、双寨分设,称磨海村委会,属城东镇;1994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顺治年间,黄姓立村建基。 1953年设为神寨乡(含双寨、磨海等6个自然村),属军潭区;农业合作化时属两城大乡;1958年属神寨大队;1968年改为磨海大队;1975年把磨海大队划分三个大队,上神山和下神山组成""双山大队"";1986年再与双寨、磨海并为磨海乡;1988年撤乡改为村委会,与磨海、双寨分设,称双山村委会,属城东镇;1994年改称双山管理区;1999年改为双山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
1952年设为上陈乡,属第一区(军潭区);1957年撤销军潭区,划归炎龙大乡;1958年炎龙公社化时成立上陈大队;1983年改为上陈乡,属炎龙区;1987年改为上陈村委会,属城东镇(原炎龙区);1994年改为上陈管理区;1999年改为上陈村委会,沿用至今。 |
明洪武年间(1368-1497年),从毗邻乡迁居至此立村;清雍正九年(1731)陆丰置县坊廓都一图东埔村。 土改时,属一区东围乡,一九五七年属两城乡,公社化时(1958年)称东埔大队;1965年与土围合并为东围大队;1968年与土围分设,改为东埔大队,属炎龙公社;1983年改称为东埔乡,1986年再与土围合并为东围乡,属炎龙区;1988年撤乡改为村民委员会,与土围分设,改为东埔村委会,属城东镇;1994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明崇祯年间(1621-1628年)村民围填低洼水塘造田,后由分散居民点合成村;1949年与东埔村合并为东围乡,属军潭区;1957年冬,撤区并乡,属炎龙乡;1962年与东埔分设,改为炎围大队,属炎龙公社;1983年改称为炎围乡;1986年再与东埔合并为东围乡,属炎龙区;1988年撤乡改为村民委员会,与东埔分设,改为炎围村委会,属城东镇;1994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李、刘、魏等姓来此建基,1949年设淡水村,1962年改设淡水大队,属乌坎公社;1972年以地形分段,改为炎龙公社淡水大队;1979年改名城东镇淡水乡;1982年改称城东镇淡水管理区;1984年改淡水乡;1988年改淡水村委会;1994年改称淡水管理区;1999年改为淡水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