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巴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5]

巴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5]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团岗社,属巴河区汤铺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团岗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与锡山大队合并,设锡山大队,属巴驿公社;1980年与锡山大队分开,重置团岗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团岗大队更名为团岗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一星社、五星社,属巴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五星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69年以境内地片名马岗定名为马岗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巴驿公社;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称马岗大队变更为马岗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新华社,属巴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新华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与精华大队合并,设新华大队,属巴驿公社;1979年分开,仍名新华大队;1981年以境内地片名许岗定名为许岗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许岗大队更名为许岗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2002年原许岗村更名为新华村,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精华社,属巴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精华大队,属巴驿公社;1959年恢复区、社建制,属巴河区巴驿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与新华大队合并,设精华大队;1979年分开,重置精华大队,属巴驿公社;1981年境内桥名板子桥定名为板子桥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板子桥大队更名为板子桥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2010年原名板子桥村更名为精华村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盘龙社,属西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盘龙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与西河大队、长春一大队、长春二大队合并,设长春大队,属巴驿公社;1979年原长春二大队、盘龙大队从长春大队分出,以境内自然村名周家岗定名为周岗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称周岗大队变更为周岗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大吉三社,属七铺中心乡西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大吉三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与团岗大队合并,以境内山名锡山定名为锡山大队,属巴驿公社;1980年两大队分开,仍名锡山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锡山大队更名为锡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江林社,属巴河区西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与金盆大队合并设金盆大队,属巴驿公社;1959年恢复区、社建制,属巴河区巴驿公社;1960年分开,重置江林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与高湖大队,金盆大队合并,设高湖大队;1979年分开,重置江林大队,属巴驿公社;1981年境内湖泊名乌江湖更名为乌江湖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乌江湖大队更名为乌江湖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2010年原名乌江湖村更名为江林村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金盆社,属巴河区西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金盆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社建制,属巴河区巴河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与高湖大队、江林大队合并,设高湖大队,属巴驿公社;1979年分开,重置金盆大队;1981年以境内自然村何家岗定名为何岗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何岗大队更名为何岗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高湖社,属七铺中心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高湖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与江林大队、金盆大队合并,设高湖大队,属巴驿公社;1979年分开,仍名高湖大队;1981年以境内湖名芝麻湖定名为芝麻湖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称芝麻湖大队变更为芝麻湖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万寿社,属巴河区西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万寿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属巴驿公社;1981年以境内自然村刘家墩定名为刘家墩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刘家墩大队变更为刘家墩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长春一社,属巴河区西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长春一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社建制,巴河区西河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与盘龙大队、长春二大队、西河大队合并,设长春大队,属巴驿公社;1979年原长春一大队、西河大队从长春大队分出,仍名长春大队;1981年以境内河名西阳河定名为西洋河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长春一大队从西洋河大队分出,以大队名西洋河定名为西洋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2010年原西洋河村更名为长春村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长春二社,属巴河区巴驿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长春二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巴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与盘龙大队、长春一大队、西河大队合并,设长春大队,属巴驿公社;1979年分开以境内自然村周家岗定名为周岗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名称周岗大队变更为周岗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从周岗村分出,以境内自然村周家大塆取名为周家大湾村,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西河社,属七铺中心乡西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西河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属巴驿公社;1976年与长春一大队、长春二大队、盘龙大队合并设长春大队,1979年原长春一大队、西河大队从长春大队分出,仍名长春大队;1981年以境内河名西洋河定名为西洋河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西河乡,原西河大队从西洋河大队分出,以境内地片名西河街设西河街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莲花社,属巴河区巴驿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莲花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社建制,属巴河区巴河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与群丰大队合并,置莲花大队,1979年分开,重置莲花大队,属巴驿公社;1981年以境内莲花庵定名为莲花庵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汤铺乡,原名莲花庵大队变更为莲花庵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巴驿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2010年又更名为莲花村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群丰社,属巴河区西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群丰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与莲花大队合并,取名莲花大队,1979年分开,重置群丰大队,属巴驿公社;1981年以境内古庙龙旗寺定名为龙旗寺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巴驿区汤铺乡,原名称龙旗寺大队变更为龙旗寺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镇,属西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巴河镇;2010年更名为群丰村,属巴河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