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安州区塔水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安州区塔水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塔水镇龙安社区位于安州区,距县城20公里,塔水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东邻塔水镇云塔社区,南邻塔水镇云塔社区,西邻塔水镇团结村、青安村,北邻塔水镇云塔社区。社区党委班子由5人组成,设党委书记、主任1名,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妇联主席1名、党委委员3名;居民委副主任一名,委员3名,社区党委有党员122人,其中正式党员124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共有6个居民小组(其中含失地组1个)、共有1829户3375人,其中男性1803人、女性1572人。常住人口5107人,其中60岁及以上1242人,占30.16%;青壮年劳动力2217人,占53.85%;16岁及以下658人,占15.9%。外出流动人口1258。 社区机构健全,设有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劳动就业、城乡低保、五保办理、特困群众临时救助、社区居民生活情况调查等);科普阵地、科普阅览室、工会职工之家、党员服务中心(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创业就业服务、贫困党员关爱、流动党员服务);计生、卫生服务中心(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新农合医疗报账代办、居民定期免费常规体检、健康知识咨询宣传等);社区警务室(治安调解);还有社区多功能活动室,下设老干部活动室,人大代表活动室,社区书屋,为广大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云塔社区座落于塔水镇朝兴下段周口小区,由原蚕丝村、神泉村、油房村支援城镇建设征地后成立,幅员面积达4平方公里,东至前锋桥,南至油房村,西至工业园,北至粮站大门。社区共分16个居民小组,5个党小组,总户数1827户,总人口5172人(其中暂住人口927人),本社区十一居委一组是回民集居地,共有回民132户331人。云塔社区委员会班子由5人组成,设有委员会书记、居委会主任1名,专职副书记1名,社区纪委书记1名,委员会委员2名,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1名,居委委员3名,社区专职网格员3名,社区协理员3名,治安巡逻1名,社区委员会共有党员136人,其中正式党员134人,预备党员2人,男性党员100名,女性党员44名;高中(中专)以上学历62名;35岁以下的党员32名(其中:男性20名,女性12名),60岁以上的党员54人,流动党员68人。城镇三无人员10人,低保人员77户(83人),优抚对象21人,享受特扶7人,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21个,三所幼儿园。社区现有党员自愿服务队,老年腰鼓队,巾帼志愿服务队,舞蹈队,老年日间照顾中心和精神卫生康复中心。

塔水镇(原清泉)玉泉社区成立于2005年9月、位于场镇中心、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拥有人口2296人、户数1229户、耕地:863亩、是全镇:“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辖区由8个居民小组组成其中:征地农转非6个组、农村户籍1个小组(移民)、1个居民小组(企退人员、职工家属、买房上街、大学毕业、部队复员及空挂户共6种类别组成)。

一、党建及工作制度:周一至周五坐班、党总支一个、下设支部2个,居委会1个、班子成员6名、3名人员没有财政工资,居务监督委员会1个成员3名、党小组3个、正式党员66人、预备党员2名、积极份子2名。

二、阵地建设:有办公大楼、便民服务中心、日间助老、社区书屋、远程教育室、无线宣传广播设施4套。

三、基础建设:辖区内机耕道(路面)硬化6218米、沟渠硬化9896米、提灌站4个、沉井4个、蓄水池4个、文化活动场所二处。

四、民政工作:低保15户、享受人数23人、其中三无人员6人、残疾人数(已办证)84人、退伍军人91人、军烈属1户2人。

五、劳动保障及卫生:社区劳动力1263人、就业人员1086人、失业人员91人、就业困难人员86人、养老保险购买数(包括失地农民保险)917人、领取待遇人数612人、新型城乡养老保险购买数187人、待遇领取人数126人、享受社保补贴(40、50就业困难人员)11人、申请创业资金1人、技能培训80人(次)、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868人。

六、经济发展:个体经营189户、规模化企业(按相关规定核定)陶源米厂1家、本年土地流转589亩。

七、文化及计划生育:广场健身设备(音响)一套、书屋一间、藏书7826本由专人管理。社区育龄妇女人数541人、安环227人、2020年度出生7人、死亡19人。

八、财务:资金和账务分开专人管理、入账需由居委监督小组审核核实后签字入账、采取(村组账)由镇管制度。

九、发展规划: 以陶源米厂为龙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绿色杂粮基地,继续加强土地流转,巩固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加强(原清泉)场镇综合管理,加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塔水镇(原宝林)调元社区地处塔水镇东面,场镇中心,地势半丘半平坝,永清路横穿调元干道,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社区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820余亩,制种50余亩、大蒜20余亩、水产养殖30余亩。

社区5个居民小组,拥有人口1680人,705户,下设2个党支部和两个党小组,党员55人,其中女性13人,60岁以上党员11人,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30人,外出务工党员17人,预备党员1人。

塔水镇油房村位于塔水镇南部,全村幅员面积6.77平方公里,距塔水镇3公里,与宝林镇赤林村接壤,交通便利。四季气候分明,属于盆地气候特征,半丘半坝,紧邻秀水河、百里渠等河道,水利资源丰富。油房村由原油房村、原金竹村、原蚕丝村三村合一。辖区共设1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32户,3074人,村党支部辖15个党小组,党员86人,预备党员0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189人,其中监测户共5户,12人,2018年底已全部脱贫。油房村现有耕地面积4563亩(其中,田3860亩,土703亩),林地面积260亩,水田面积190亩。全村流转土地1800余亩,主要用于发展水稻制种、柑橘、核桃、蔬菜等特色种植。现共有专业合租社2个,家庭农场5个,带动全村120余户合计300余人就业增收,其中贫困户20余户合计40余人。现有医疗卫生室3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低保、五保、养老保险等应保尽保。全村15个组通往村镇的主要干道均已硬化,乡村面貌正在朝着好的方向有序的发展,依托政府公共服务经费的支持,现已建设村民日间照料活动中心一处,丰富了我村群众的业余生活,现有的油房村党群活动中心充分发挥着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村两委为贯彻落实塔水镇党委政府关于《振兴乡村发展战略目标》实施意见,结合我村情实际,以抓住一个基础,发挥两大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搞好四项建设,巩固五好成果,共建美丽村庄的指导思想,鼓励倡导半务农商半读书,庄稼达到生意做的理念统揽工作全局。以增加村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和品牌农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优质粮油,水稻制种,水产品、果、疏和养殖业,带动村民实现农业增效并朝着更全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

塔水镇开禧村位于塔水镇东南部,由原开禧村、联盟村合并为一个村,村委会设在原联盟村,辖区共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44户,2887人。村目前共有党员77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设立村党总支,辖区2个党支部。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82户,178人,其中边缘户共1户,1人,监测户共2户,2人。全村幅员面积3.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17.3亩(其中,田2749亩,土768.3亩)。

高观村位于塔水镇东南部,距离塔水镇政府2公里,与兴仁乡、塔水镇安塘村、七里村接壤,地处深丘区,全村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以水稻、油菜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共设10个村民小组,全村832户2067人,全村共2个党支部,正式党员51名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9人,男党员42名。低保户20户32人,农村特困人员(五保户)17户17人,残疾人67人(其中一级18人、二级15人),全村劳动力人口1581人,农业从业人员831人,外出务工人员750人,耕地3431亩(水稻2360亩、旱地1071亩)林地355亩。发展特色产业有早天露桃子180亩、青花椒350亩、药材佛手80亩、樱花树60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38人,其中2014年脱贫16户、42人,2015年脱贫11户、30人,2016年脱贫6户、18人,2017年脱贫8户、22人、2018年脱贫8户26人。高观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全长9.8公里,通组道路全长13.2公里,已硬化8.4公里,还有4.8公里泥土路急需硬化。产业道路全长5.5公里,已硬化0.25公里,还有5.25公里急需硬化,沟渠全长38180米,经过小农水建设已硬化12000米,还有26180米急需整治。全村堰塘共有86.5口,经过小农水与扶贫项目整治,已完成堰塘硬化23口,还有63.5口堰塘急需整治。其它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整治。

塔水镇七里村地处半丘半坝,距离塔水镇2公里,距安县县城10公里,离辽安大道1公,成绵复线10公里,辖区共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59户,4199人。村目前共有党员115人,设立村党委,辖区4个党支部。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79户,228人,2019年底已全部脱贫。全村幅员面积7.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00亩,林地面积521亩,水产养殖面积244亩。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水利条件优越,是渠、河双保险灌区,也是生产葡萄的最佳区域,全村现有葡萄种植面积2750余亩(其中美人指200亩,巨玫瑰350亩,夏黑400亩,红提250亩,光辉300亩,富太8号500亩,着色香300亩,黑巴拉多290亩,巨峰160亩,桃类春蜜160亩,春美140亩)占耕地面积96%,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979元,葡萄人均纯收入1121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6%,葡萄种植已成为七里村发展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实施“科技兴农产业强村,优果富农”的发展思路,壮大葡萄产业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被绵阳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被授予“文明村镇”;2017年被授予“交通安全示范村”、“四川百强名村”;2018年被授予“2017年绵阳市最美乡村”“先进集体”;2020年被授予“绵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七里村主导产业以种植葡萄、桃、杂柑类、猕猴桃、藤椒发展为龙头,引导更多群众参与种养殖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全村现有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6家。

原村有两口堰塘连在一起,且比较出名,当地人便取名双堰,后取谐音为“双埝”,故名。民国时期为塔水乡18,19保,1950年为18,19村,1957年合作化时为双堰,新氏社,1958年公社化时为塔水公社双堰区队,1966年为东风大队,1967年复名双堰大队,1983年体改时为双埝村至今。

2020年5月14日根据《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塔水镇村级建制调整的批复》绵安府函〔2020〕67号将柑子村、双埝村合并,设双埝村。

双埝村位于安州区塔水镇的正北方,全村辖区11个村民小组,3602人,1180户。幅员面积5.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0亩。整个双埝村支部共有83位中共党员,1位预备党员,6个党小组。村内水稻制种产业达1700余亩;两个生猪养殖合作社,年出栏生猪12500头;金果林630余亩。

塔水镇团结村位于塔水镇西部,由原青安村、团结村合并为一个村,村委会设在原团结村,辖区共1O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307户,3304人。团结村党总支共有党员92人,预备党员0人,下设三个党支部。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71户,171人,其中边缘户共1户,2人。全村幅员面积5.5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产业金佛手,核桃,疏菜,羊肚菌为主要产业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辅助产业。团结村将来发展瓶颈,交通制约无法正价流通,洪灾不能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基础设施急需改造。 团结村自从新班子搭建以来,都会齐心合力为建设一个让外出人员放心,让流守老年,儿童安心的大好局面,家家户户住上新房子,吃上自来水,安装了天然气,宽带户户通。全村营造一个真正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浮萍村辖10个村民小组,972户,有2400余人,全村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014.68亩,林地1059亩,村内有个体工商户5户,农村淘宝一户,村内还有医疗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低保、五保、养老保险等应保尽保。

村内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空气潮湿,属于盆地气候特征,半丘半坝,紧邻秀水河,水利资源丰富,有大小提灌站12处,美丽的辽安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面现已流转土地1800余亩,业主进行规模种养殖业,我村现有成片种植猕猴桃600余亩,年产值300多万元,还种植有沃柑550余亩,辽安路旁的宇承农业种植树形玫瑰300多亩,现水果种植已成规模,乡村旅游已显雏形。村内还有成规模的禽展农业合作社,年出栏肉鸡30余万只,有年出栏200头的生猪养殖大户,我们村还有100余亩的莲藕种植,养鱼,各种乡村特色应有尽有,初具规模。

产业的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农民增产增收,农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可以打工挣钱,全村共有贫困户47户,141人,通过各单位的政策引导和贫困户的自身努力,截止2018年已全面脱贫。全村已硬化道路22.5公里,10个组通往村镇的主要干道均已硬化,乡村面貌正在朝着好的方向有序的发展,依托政府公共服务经费的支持,我村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我村村民勤劳、善良、勤俭、尊老爱幼,有着良好的社会风气,浮萍村正朝着美丽、安定、富余的新农村迈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让村民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塔水镇神泉村位于塔水镇西南部,地处丘坝区,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以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种植、龙虾养殖产业支柱, 全村共16个村民小组,1276户、3043人,党小组14个,党员88人,全村劳动力人口1978人,农业从业人员1300人,外出务工人员678人,耕地4300余亩,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5760元。

当地有一座古庙“白家庵”,村名借庵名为名。民国时期为兴隆乡第8保,1950年为兴隆乡白家村,1957年合作化时为明星社,1958年公社化时两社合并为塔水公社柏林大队,1960年分社后为兴隆公社柏林大队,1981年因重名改为白庵大队,1983年体改时为白塔乡白庵村,选举产生白庵村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乡并镇后为塔水镇白庵村。

2020年5月14日,明星村和新征村并入白庵村。

选举产生白庵村村民委员会。

塔水镇白庵村位于塔水镇西南部,辖17个村民小组,农户1666户,3992人。村党委辖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1人。全村辐员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85亩。村主要产业为:种植水稻,油菜,大蒜,蔬菜等。全村有家庭农场3家,敬老院1处。2020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16360元。

塔水镇三泉村位于塔水镇西北部,由原双林村、三泉村合并为一个村,村委会设在原双林村,辖区共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582户,3735人。村目前共有党员142人,预备党员2人,设立村党委,辖区4个党支部。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82户,198人,其中边缘户共1户,2人,监测户共8户,13人。全村幅员面积4.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07.75亩(其中,田4000亩,土307.75亩),林地面积100亩。村主要产业为:兰草50亩、水稻3740亩、小麦1300亩、油菜2300 亩、大蒜350亩、蔬菜400亩。全村有企业6家,专合社1家,家庭农场3家。三泉村将以兰花产业为龙头引导更多群众参与种植,并发展为种植销售、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规划。 2019年被上级作为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争取到国家、省、市、区,村级壮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万元,投入到绵阳三泉国兰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运转正常。 三泉村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发生巨化,家家户户住上新房子,吃上自来水,安装了天然气,宽带户户通。全村10个组通组道路全部硬化,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三泉村两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带领全村人民同心同德,坚定信心,一定把自已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塔水镇春林村位于塔水镇西部,距离塔水镇政府7公里,北与秀水镇方塔村接壤,南与广红一水之隔,东靠白庵村,西与秀水镇东方村接壤。全村幅员面积4.46平方公里,共设8个村民小组,全村1428户3310人,1个党委3个支部,正式党员118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女党员35人,男党员83人。低保户14户22人,农村特困人员(五保户)20户20人,残疾人126人(其中一级25人、二级3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现已全部脱贫。耕地4137亩,以水稻、小麦、油菜、蔬菜、大棚西瓜产业为主要农业经济支柱。现全村共有家庭农场5家,企业8家(其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家),民办生态幼儿园一家。地势上我村为塔水、秀水、河清三镇交界之地,谭秀路,成青路相连接构成了极为便利的交通道路网,可以轻松实现十分钟通塔水、秀水、河清三镇,三十分钟到安州、北川、绵竹,一小时至绵阳,一个半小时达成都的出行目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春林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石。课臧获,勤耕织,变贫窶为丰裕,春裕,寓意富裕、丰收。定名春林,期望春天之地,体现了本村人民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坝是平坦地势的一种描述,川西坝子是成都平原的别称,而春林又称石沟坝,可见春林具有优厚的平坝优势。全村地势平坦,干河子、白水湖支渠穿村而过,水系发达,易灌易排,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整体来讲,春林村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农业发展良好,坐拥八百余亩河滩地,紧邻河清工业园,是一块极其富有投资价值的热土,利用区位优势,有望打造塔水第二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