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村距离石板滩镇西北部2公里的丘陵地带,北临泰兴镇,西临木兰镇,东临龙泉,兴业大道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34亩。该村辖区共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931户,户籍人口3216。集体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2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今年吸收积极分子5人。目前,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现已建成农民新居1个,规模301户、1000多人,其中土城村民157户,集体村村民144户,党员28人,残疾人5人,低保42户。
一、建设目标
集体村以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为依托,打破过去按照单位、地域、行业等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法。按照“党建带社建、产业促发展”的新思路来实现村民共同发展致富。集体村在发展定位上,该项目依托当地浓厚的客家人文基础,打造具有客家风情,、客家民俗特色的客家风情生态园,建设客家美丽乡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增创新收。
二、治理机制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村党员干部以-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五好党组织”活动、“党员亮生份”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 、充分结合“1+3”对口联系、“干部帮户”活动提高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报告精神,牢固树立村干部奉献意识,开拓意识和为群众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
(二)、建立创新组织,加强基层治理。设立土城集体党总支部、实现跨村联合议事。土城、集体两个村成立了相应的联合总支和联合议事会、联合监事会。对涉及两村共同的利益交由联合议事会成员开联合议事大会来讨论、决议。此项工作加快了小区建设的进度和保障了各项工程的质量。集体村定期召开村民议事大会,按期公开了村务、党务、财务。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收集意见和建议,通报上级工作,报告集体村开展的工作,使村上所有工作都公开化、透明化,做到了大事知晓,小事满意。
(三)、设立监督制度,强化管理。在土城集体小区的管理中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土城集体两村共有议事会成员58人,小区住户0有党员28人。针对集中居住区存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事项等一个村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
(四)、引进产业发展经济。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引进相关种植企业,栽种金银花、红枫、红杨、福寿瓜等,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
(五)、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在土城集体小区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片站,设立3个网格、15个责任区,由多名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和村两委干部共同负责土城、集体、新农片区社会建设。在土城集体联合总支部的带领下,社会工作者通过将网格员收集到的网格内民声、民情等信息进行分类、分流。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做好民生工程。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了土城集体小区内基础配套,如:农机产业园区到土城、集体小区的道路建设,小区内的道路修建、路灯、绿化、健身器材等等。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兴业大道的拆迁和协调工作。
二是全面做好集体村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建设。走家入户了解集体村村民的生活情况和收集村民反映的民情,而且重点知晓集体村困难、-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情况;调解集体村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帮助解决集体村人员就业情况,切切实实的为集体村的村民办好实事。
三是努力的做好和完善集体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化的建设,全面将集体村居民的详细信息录入平台。从而增加上级领导的监管能力;将我镇辖区服务对象的网格化、数值化,以便于管理;实现集体村资源管理的共享,在各部门处理业务时,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集体村文化惠民类设施包括“三室一厅一广场”,即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客家风情法律服务工作室、便民服务大厅、红枫小区广场。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百姓故事会、坝坝电影进乡村、文艺汇演、高血压和肺结核知识讲座以及厨司等培训活动。
五是着力打造客家风情园计划生育广场和法制文化家园广场。广场在保留集体村客家民俗文化风情的基础上,重点融入现代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元素的基础设施,依托原有的客家建筑群落,新建了一批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精神堡垒走廊、亭、柱、屏、石等文化设施,内容涵盖计生宣传图片、二十四孝道文化,法制图片、漫画、案例、法律格言、警局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答,将客家文化与计生、法制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让居住在小区的老百姓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感受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的熏陶。
三、特色产业
目前,集体村作为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示范点,集体村抓住“客家风情田园”优势,挖掘生态资源、拓展文化底蕴,突出自然人文特色。以客家文化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会所为特色,打造集居住、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客家新农村综合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服务于农机产业园区,实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创新增收,解决就业,继承“东山五场之首”的悠久传统。
|
寓意兴盛,安宁,故名。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黄果村与园林村合并设立兴宁村;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兴宁村:由原黄果、园林等2村合并而来,村离龙王镇2公里,幅员面积5.1平方公里。共有1676户,人口6031人,辖18村民小组,集中居住小区1个。 |
旧时此地为五一场,遂沿用“五一”之名。1962年命名,1982正式成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石板滩镇和木兰镇,设立石板滩街道。 五一村位于石板滩镇西部,幅员面积3.10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小组,人口3278人,其中残疾人72人,低保户28户,党员44名。 |
解放村地处石板滩镇解放村4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中心于2007年10月修建,面积370平方,是村民主要的办理政务事务及活动场所,社区一楼有便民中心,面积约80平方米。除村委办公室外,设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调解室、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室,为辖区内村民提供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志愿服务等项服务。 |
寓意该村迅速兴起,发展的像城市一样,故名。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建设村与马家村合并设立兴城村;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兴城村:位于石板滩街道北部,与石板滩街道相距1.5公里,由原马家等村合并而来。东与东风村接壤、南与仁和场社区接壤、西与兴宁村连接、北与土城村接壤,幅员面积3.49平方公里。共有1647户,人口5067人,辖20个村民小组。 |
寓意此地的农林业兴旺发达,农作物丰收,故名。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将光辉村与新农村合并设立兴胜村;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兴胜村:地处石板滩街道本部地区,距场镇4公里,辖区4.77平方公里,由原光辉、新农等2村合并而来。全村29个村民小组(原光辉1-16组,原新农17-29组),1825户(原光辉966+原新农859),人口6765人(原光辉3584+原新农3181)。 |
旧时此地曾名“航纬乡”,遂沿用“航纬”之名。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通顺村与优胜村合并设立航纬村;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航纬村:位于石板滩街道以西,距石板滩街道5公里,毗邻成华区,处于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园区中心地段,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927户,人口3500余人,辖17个村民小组。 |
取双柏村的“双”和友谊村的“谊”,故名。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友谊村与翻身村合并设立双谊村;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双谊村:位于石板滩镇西部,由原翻身、友谊等2村合并而来,距离场镇中心5公里,与西河镇卫星村、龙潭街道新民村、光明村以及石板滩街道解放村、航玮村交界。全村区域面积4.42平方公里。共有22个村民组,人口3454人。 |
因有原石桩村和长林村合并而成,各取一字命名。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石桩村与长林村合并设立石林村;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石林村:位于石板滩镇东面,幅员面积5.28平方公里,全村21个村民小组,501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