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新都区石板滩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新都区石板滩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指此处位于新都区地界、青白江地界、龙泉驿区地界三地交界处,故名。2015年区划调整后,回龙村划入境内,更名金三角社区,沿用至今。

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石板滩镇和木兰镇,设立石板滩街道。

金三角社区地处石板滩镇南面,是一个典型的涉农社区。幅员面积为2.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党员65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5人。我社区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优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主要发展种植、养殖业等。

东风社区位于石板滩镇城镇规划区内,紧邻石板滩镇和平社区、光明社区、马家村、建设村、双柏村、建设村、青白江区清洁村,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576户,流动人口约150人,总人口2051人。社区“两委”干部5人,居民小组长10人,0党员57名。全村社道约3200米,沟渠6450米,提灌站4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5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东风社区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务工、经商居大多数,社区将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南,力争今后打造宜居、宜商一体新形化社区为奋斗目标。

东风社区是我区较早建设的涉农社区之一。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中心于1998年10月修建,面积约200平方米,是村民主要的办理政务事务及活动场所,社区一楼设有便民中心,面积约40平方米,目前设置公共服务项目和生活服务项目两大类,有标准化服务窗口4个,制作了规范的标识标牌、服务内容、功能设置、配套制度等,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劳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志愿服务等项服务。

由于小区规模大、居住人口多、设施不完善,在环境卫生、治安秩序等方面存在较大管理压力和问题。去年以来,通过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活动全参与、社区服务全方位的社区社会管理格局通过社区党建创新引领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效推动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优化提升,逐步建成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木兰社区坐落在木兰镇木兰村4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中心于2005年1月修建,办公用房226平方米,活动中心面积760平方米,是村民主要的办理政务事务及活动场所,社区一楼设有便民中心,面积约26平方米,目前设置公共服务项目和生活服务项目两大类,有标准化服务窗口 1个,制作了规范的标识标牌、服务内容、功能设置、配套制度等,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劳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志愿服务等项服务。

木兰社区概况

该社区有社区居民小组11个,农户772户,总人口为2213人,有0员74人,入党积极分子2名,共青团员158人,议事会成员59人,村民代表61人。暂住人口156人。

木兰社区现有耕地面积1755亩,其中水田924亩,旱地831亩。2012年,种植面积为3550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1713亩,经济作物1837亩,大头菜是该社区的特色产品,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且加工工艺亦日臻完美。该社区集体企业有威能建材有限公司、双龙页岩砖厂、成星页岩砖厂、蜀嫂食品厂、木兰铭牌厂、成都信孚墨水厂、成都晟大电子有限公司等。该社区有劳动力1765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450人,工商从业人员283人,外出务工人员1032人。全社区人均年纯收入7120元。

狮子社区位于木兰老政府西文3.5公里。东与梁胜社区交邻,南与成华区龙潭同乐社区交邻居,北与宫王社区交邻,西与三河街道丹阳社区交邻。辖区面积2.82平方公里,有12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651余户,常住约人口6204人,户籍人口4163人。社区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7人。狮子社区近年来在平安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先后设立了包括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警务室,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三个单独的办公室,并配备必需的人员和设备;小区治安监控中转机一台,小区内设监控器28个,并与派出所联网;按照成都市的有关要求设立“平安互助网”平台。

梁胜社区是我镇建设的农民统建安置小区之一。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 余亩,因“198”规划建设,“117”道路拆迁,龙昭线拆迁,环城生态带拆迁等项目拆迁安置组成,地处木兰镇东南部,绕城高速和成青快速路交汇处,紧邻成华区。我社区辖10个居民小组,1167户,3027人,流动人口约300人,出租房屋约100间,社区“两委”干部7人,居民小组长10人,0党员54 名。由于小区规模大、居住人口多、设施不完善,在环境卫生、治安秩序等方面存在较大管理压力和问题。去年以来,通过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活动全参与、社区服务全方位的社区社会管理格局通过社区党建创新引领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效推动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优化提升,逐步建成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农和社区坐落在木兰镇长林村1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中心于2009年修建,面积930平方米,是村民主要的办理政务事务及活动场所,社区一楼设有便民中心,面积约100平方米,目前设置公共服务项目和生活服务项目两大类,有标准化服务窗口 6个,制作了规范的标识标牌、服务内容、功能设置、配套制度等,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党员服务点、民政、人口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等项服务。

农和社区现建成的小区有农和小区一期二期,农和小区一期因茶叶城建设,由农和村拆迁安置组成。地处石木璐和成金路交汇处,紧邻长林社区卢竹苑小区。农和社区现有15个居民小组,1112户、3306人,辖区面积29.4平方公里,社区“两委”干部5人,居民小组长15人,0党员70名,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10人。

石马村地处木兰镇政府驻地门坎坡东北方约2.5公里处,因明朝一李姓进士在境内修建一座石马坟而得名。

1952年,将华阳县仁和乡(今石板滩镇)的石马村,划归同兴乡管辖。1962年,为十四大队。1982年11月,为石马村。

该村东连石板滩镇高桥村,西邻长林村、分水村,南靠天宫、共和两村,北接永宁村。村办公室设在1组。

该村属浅丘地带,地势较平坦,粘土土质。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2005年底,有村民小组13个,有村民1313户,总人口3043人,其中,男性1534人,占50.4%;有0员48人,共青团员20人。

该村原有耕地面积2011亩,修建成达铁路、城北编组站征用426亩,现有耕地面积1585亩。成达铁路和城北编组站穿越该村4、5、6、7、8、9、10、11、13计9个村民小组。为拆迁村民新建2个聚居点,分布在4组和7组。全村有1520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村民大多数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该村仅引进有家凤兴奶牛厂。现外出务工、经商者占全村人口的16.7%。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603余元。

该村水资源丰富,北支一渡槽穿村而过,境内长达1500米。水泥路面的村道与泰龙路相接,交通方便。该村原有完小一所,经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学资源,现已撤并,儿童均到镇中心校入学。

地名简介:

石马坟:相传明朝一李姓进士在此修建坟墓1穴,墓前左右各立1匹石马,故名。石马村亦因此坟取名。

乌龟山:此山形似乌龟,故名。海拔高度为510米。位于石马村第8村民小组,与分水村太平桥交界,西面太平桥,东对石岗沱和张家老院子,东北是吕家堰,距门坎坡2公里。

长林社区概况

长林社区是我区较早建设的农民统建安置小区之一。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0.4余亩,因工业西区建设,由长林村1组,1个村拆迁安置组成。地处木兰镇西南部,绕城大道和成青路、石木路交汇处,紧邻成华区。辖9个居民小组,1001户、2569人,流动人口约186人,出租房屋约187间,社区“两委”干部5人,居民小组长9人,0党员74名。由于小区规模大、居住人口多、设施不完善,在环境卫生、治安秩序等方面存在较大管理压力和问题。去年以来,通过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活动全参与、社区服务全方位的社区社会管理格局通过社区党建创新引领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效推动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优化提升,逐步建成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此地曾是合兴场,故名。2020年村社区调整,撤销双柏村,将原双柏村管理范围与新谊社区合并,设立合兴场社区;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合兴场社区:位于石板滩街道以东,距石板滩街道1.5公里,北与石板滩街道仁和场社区接壤,南与洪安镇洪福村接壤,西与金三角社区接壤,东与兴宁村接壤。幅员面积3.38平方公里。共有1267户,人口4391人,分18个居民小组。

指纪念有蜀中花木兰之称的韩娥,故名。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石板滩镇和木兰镇,设立石板滩街道。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江西社区与宫王社区合并设立韩娥社区;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韩娥社区:位于石板滩街道的西北面,东临三木大道,南接成青快速通道,西接成都绕城,北与三河镇交界。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481户,人口4139人。

清水塘社区:地处石板滩西部,幅员面积5.68平方公里,清水塘位于原天宫社区1组附近、原十里社区1组,因塘水清澈见底而得名,2020年5月成立,由原天宫、十里等2社区合并而来。石木路穿境而过,绕城路及环城生态带(493亩)和锦城绿道(895亩)跨境而过,面积达1400余亩。辖区27个居民小组,2086户,7126人。

指境内有“门坎坡”,故名。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木兰场社区与共和社区合并设立门坎坡社区;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门坎坡社区:2020年6月成立,由原共和、木兰场等2社区合并而来。社区东南接清水塘社区,东北邻石马社区、长林社区,西南界农和社区。社区面积4.07平方公里,有居民小组19个,1311户,4080人。

指境内有“宁溪”流经,故名。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石板滩镇和木兰镇,设立石板滩街道。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分水社区与永宁社区合并设立宁溪社区;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宁溪社区:地处石板滩街道,东邻集体村,南靠石马社区和长林社区,西连木兰社区,北接泰兴镇义团,成青快速通道及太龙路从我社横穿而过,共有18个居民小组,1318户,人口5248人。

指境内原有仁和场,故名。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石板滩镇和木兰镇,设立石板滩街道。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和平社区与光明社区合并设立仁和场社区;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77号。

仁和场社区:2020年5月成立,由原光明、和平等2社区合并而来。位于石板滩街道“心脏”地带,东临青白江区,南邻龙泉驿区,西临成华区直通成都市区,北邻新都城区。常住人口8059人,户数3046户,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共有11个社组及东风街区。区内有建于清道光年间文昌宫、火神庙等古建筑。

土城村距离石板滩镇西北部2公里的丘陵地带,北邻泰兴镇,西邻木兰镇,东邻龙泉,兴业大道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34亩。土城村辖区共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799户,户籍人口2542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9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今年吸收积极分子5人。目前,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2011年已建成农民新居1个,规模301户、1000多人,其中土城村村民157户,集体村村民144户,党员28人,残疾人5人,低保42户。

一、建设目标

土城村以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为依托,打破过去按照单位、地域、行业等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法。按照“党建带社建、产业促发展”的新思路来实现村民共同发展致富。土城村在发展定位上,该项目依托当地浓厚的客家人文基础,打造具有客家风情,客家民俗特色的客家风情生态园。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增创新收。

二、治理机制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土城村党员干部以-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五好党组织”活动、“党员亮生份”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 、充分结合“1+3”对口联系、“干部帮户”活动提高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报告精神,牢固树立村干部奉献意识,开拓意识和为群众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

(二)建立创新组织,加强基层治理。设立土城集体党总支部、实现跨村联合议事。土城、集体两个村成立了相应的联合总支和联合议事会、联合监事会。对涉及两村共同的利益交由联合议事会成员开联合议事大会来讨论、决议。此项工作加快了小区建设的进度和保障了各项工程的质量。土城村定期召开村民议事大会,按期公开了村务、党务、财务。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收集意见和建议,通报上级工作,报告土城村开展的工作,使村上所有工作都公开化、透明化,做到了大事知晓,小事满意。

(三)设立监督制度,强化管理。在土城集体小区的管理中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土城集体两村共有议事会成员58人,小区住户0有党员28人。针对集中居住区存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事项等一个村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

(四)引进产业发展经济。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引进相关种植企业,栽种金银花、红枫、红杨、福寿瓜等,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

(五)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在土城集体小区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片站,设立3个网格、15个责任区,由多名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和村两委干部共同负责土城、集体、新农片区社会建设。在土城集体联合总支部的带领下,社会工作者通过将网格员收集到的网格内民声、民情等信息进行分类、分流。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做好民生工程。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了土城集体小区内基础配套,如:农机产业园区到土城、集体小区的道路建设,小区内的道路修建、路灯、绿化、健身器材等等。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兴业大道的拆迁和协调工作。

二是全面做好土城村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建设。走家入户了解土城村村民的生活情况和收集村民反映的民情,而且重点知晓土城村困难、-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情况;调解土城村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帮助解决土城村人员就业情况,切切实实的为土城村的村民办好实事。

三是努力的做好和完善土城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化的建设,全面将土城村居民的详细信息录入平台。从而增加上级领导的监管能力;将我镇辖区服务对象的网格化、数值化,以便于管理;实现土城村资源管理的共享,在各部门处理业务时,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土城村文化惠民类设施包括“三室一厅一广场”,即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客家风情法律服务工作室、便民服务大厅、红枫小区广场。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百姓故事会、坝坝电影进乡村、文艺汇演、高血压和肺结核知识讲座以及厨司等培训活动。

三、特色产业

目前,土城村作为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示范点,土城村抓住“客家风情田园”优势,挖掘生态资源、拓展文化底蕴,突出自然人文特色。以客家文化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会所为特色,打造集居住、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客家新农村综合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服务于农机产业园区,实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创新增收,解决就业,继承“东山五场之首”的悠久传统。

四、未来发展

土城村今年努力做好土城集体小区二期的建设工作。鼓励更多的老百姓入住小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同时也继续做好一二期的绿化、基础设施、村民文化等建设。通过客家风情生态园建设,为推动红枫林客家生态园的发展作出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土城村的产业。继续招商引资,利用土城村现有土地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壮大集体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使土城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根本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