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至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设施南府,利川县。 隶属利川县,建南汛向化里辖区。 民国初(1925年)为第十区辖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建南乡十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32年)编查保甲后,属第四区辖区。 建国初沿袭保甲旧制与清源乡合为四区,属第四区辖区。 1956年又重新分出,改为建南区,属建南区辖区1958年属建人民南公社新台大队;1961年隶属建南区昌金公社新台大队;1975年为箭竹溪公社,更名鹞子池大队;1992年划为汪营区鱼龙乡管辖,更名为鹞子池村;1986年撤县建市属汪营区;1996年撤区建镇,属汪营镇至今。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设施南府利川县。 隶属利川县南坪汛兴仁里辖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编查保年后,属第四区辖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区团分公所,属利川县清源乡辖区。 解放初为汪营区人民政府第五区辖区;1958年人民公社时,属汪营公社双龙管理区二大队;1976年撤区并社,将原3、4、5、6、、7、8、9、10小队为石坝村;1、2小队为蔬菜村(今为沿江村);1984年撤社建区,属利川县石坝镇,原二大队变更为石坝村;1986年撤县建市属石坝镇;2000年撤石坝镇属汪营镇至今。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设施南府利川县,隶属利川县南坪汛兴仁里辖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编查保年后,属第四区辖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区团分公所,属利川县清源乡辖区。 解放初为汪营区人民政府第五区辖区;1958年人民公社是,属汪营双龙管理区一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汪营区双龙公社一大生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双龙公社一大队;1984年撤社并区,属汪营区后坝乡,双龙大队;17个村民小组;1986年划为石坝镇,更名为“双岭子村。 2001年汪营镇与石坝合并,属汪营镇至今。 |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设施南府、利川县。 属利川县兴仁里六保。 光绪十七年(1891年)属施南府和署徙,利川县兴仁里辖区。 民国初期设区团清源分公所,任沿袭清末保甲制度,属五区清源分公所五保。 解放初期属汪营区;1958年为汪营公社双龙管理区三大区;1975年为红鹤坝大队;1984年撤社并镇属石坝镇红鹤坝村;1986年撤县建市属石坝镇红鹤坝村;2001年撤镇并为汪营镇,属汪营镇红鹤坝村至今。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设施南府利川县。 隶属利川县南坪汛兴仁里辖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编查保年后,属第四区辖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区团分公所,属利川县清源乡辖区。 解放初为汪营区人民政府第五区辖区;1958年为汪营公社黄家管理区一大队;1975年为齐岳桥大队;1985年成立石坝镇,为齐跃桥村民委员会;1986年撤县建市属石坝镇;2003年撤石坝镇合并到汪营镇,为齐跃桥村民委员会至今。 |
集镇自兴场设市,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据利川县志。 坊市载:”一曰汪家营,一名永兴场,六保,县西七十里,场旧无村落,国初,流寇余党扰境,有汪姓者率乡人立营御贼,因以为名,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设场,繁庶为一邑最。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施南府同知署徙此”,民国时设过区和乡公所。 民国时设过区和乡公所,解放后设汪营区人民政府;1958年公社时设汪营公社;1961年复为汪营区;1975年撤区并社为汪营公社管理委员会驻地;1983年非农业居民为清源居委会;1986年撤县建市属汪营区;集镇商业繁华,每逢二、五、八赶场,纵横50公里范围,包括四川奉节、云阳、万县、忠县、石柱、彭水等县的群众来场贸易,极为丰富。 |
清朝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建利川县,属市郭里。 民国时期先后属荆州南道、施鹤道、鄂西行政委员会、第十行政督察区(抗战时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利川县;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属利川县第七区;1952年属利川县马前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利川县马前人民公社高峰管理区,设立白果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制属利川县城马前区高峰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利川县马前公社;1984年撤社建区属利川县凉雾区高洞乡,原白果大队更名为白果村;1986年撤县建市属凉雾区;1996年撤区建乡属利川市凉雾乡。 |
明朝末年至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前,属施郡利邑辖区。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设施南府利川县,隶属于利川县中汛讲让里辖区;民国初期属利川县九区(现在的凉雾乡)龙凤乡二保三甲;1952年划归汪营区管辖;1958年,属汪营公社白咀管理区二大队;1975年属汪营公社白羊咀管理区白羊咀大队,辖区18个小队1984年撤社并区,属汪营区白羊咀乡白羊咀村;1986年撤县建市属汪营区;1996年撤区建镇,属汪营镇白羊咀村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