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太和县城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太和县城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关北社区 位于太和县城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环境宜人。社区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班子精诚团结,以0员先进性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计划生育、社区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中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关北社区成立于二零零五年五月一日,辖区面积2.65平方公里,社区工作人员1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名,现有35个居民小区、住宅楼400栋、住户6584户、常住人口11000人、流动人口7000人、辖区单位26个其中机关单位9个、学校7个、医院2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4个,个体商业网点46个,有志愿者队伍15支。社区规划以服务居民为目标,开展学习坚持“五讲”“五心”的工作作风,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建设一个文明进步、健康和谐的关北社区。

团结路社区成立于2005年5月,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现有7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608栋,住户2200户,常住居民6300多人,流动人口7600人;辖区单位14个,其中机关单位6个,学校3个,医院3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6个,个体商业网点560个;有志愿者队伍2支30人。

社区工作人员10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2名;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成林:高中学历、53岁 、-,县镇人大代表,每年按上级安排到市县学习培训;社区工作人员报酬有县镇拨发;社区两委成员全面加入社会保障。

社区党员总数74名,其中妇女党员10名,党员人数占社区总人口的13%;离退休党员8名,占党员总数10.8%;生活困难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15.5%;党员具有初中以上学历53名,其中大专以上11名,60岁以上老党员26名,30岁以下9名,平均年龄58岁。

社区办公用房6间,面积110平方,占地面积220平方,配备两台电脑及远程教育电视设备。

城关镇刘元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5月,东临火车站,西临细阳路,与城南社区、镜湖路社区接壤,南临解放东路,与桥北社区相连,北跨文明东路,与团结路相望。长征路直通南北,镜湖东路横贯东西,交通顺畅,环境优美,未来是我县发展的中心。

刘元社区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现有11个自然村,11个居民小区,耕地面积1013亩。下辖23个村民小组,现有1769户,总人口6156人。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0党员56名,其中女党员11人。学校1所,卫生院1个,商业网点68家,个体工商户110余个,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1支53人。

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0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3名,支部书记洪献刚同志连续多年担任省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两委成员每年都参加城关镇组织的业务培训。

刘元社区2012年度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支部书记洪献刚同志的领导下,在社区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镜湖东路北侧新建办公楼一处,现已竣工落成并投入使用。党员活动阵地和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

今年以来,社区支部不断拓展社区党建工作思路,以-重要思想为准则。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组织带头作用,要求每个党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社区的发展提供服务,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一是加强教育管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我们社区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党员自身素质的重要措施来抓,专门成立了刘元社区党员学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党员的学习与管理,并制定了党员学习制度及考勤制度,每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新《党章》、《-理论》、“-”重要思想、“-”荣辱观教育和-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在习*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并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是党建工作制度落实,组织活动经常。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活动落实,党费按时交纳,党员培养发展有计划,党建工作基本实现了组织设置规范化,工作制度规范化,服务程序规范化。

三是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形成社区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社区支部定期开支部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共同讨论社区党建工作创建计划,并在创建文明城市示范社区,社区环境改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街巷环境卫生等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了社区党建工作联系会议的协调监督作用。

四是做好社区服务,促进了社区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党支部建立健全了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民事纠纷调解,卫生清洁,治安防范,安全生产等一体化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有困难必帮助,支部要求每个社区干部都参与治安巡逻,当好保街护巷的治安员。

太和县城关镇桥北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3月,沙河中路贯穿东西,辖区面积约为3.3平方公里,总人口是13740人。

桥北社区地处城乡接合处,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社区有25个居民小区,10个自然村,现有3626户,学校1个,卫生院1个,志愿服务队1支,共计111名志愿服务队员。桥北社区党支部下设10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4名,其中女党员13人。辖区主干道商业网点林立,主要商业区域有:沙河中路、益民南路、细阳南路、人民南路、长征路,华源医药,华源物流园等。

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0名,2012年全面工作城关镇名列第一。文明创建、综合治理、信访、统计、廉租房保障、计划生育等工作被评为先进。社区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党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及文明创建活动。依托城市生活e站,促进居民间沟通交流,满足群众多样性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发展能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广大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建平安家园,创和谐社区。

一切为了居民,一切依靠居民,一切服务居民。

桥西社区成立于2005年5月 ,地处城区南部,交通便利,东起人民南路,西止沙颍河,南临沙河西路,北止镜湖西路。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的特殊社区,除了农村之外,还有多个新的住宅小区。总面积216平方公里,包括十个自然村,耕地面积862.5亩。下辖十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4206户,总人口15600余人;支部下设6个党员小组,0党员75名,其中女党员11人;近年来,社区紧紧抓住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这一主线,把“人性化服务”的观念贯穿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整合社区资源,着力营造出一个服务全面,环境优美、秩序优良、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新社区。

  坚持以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认真做好“六个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以服务党员为先导,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积极开展“双项服务”,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

  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我们立足社区,面向居民,积极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内设社区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服务站、低保服务站、治安室、微机室、计生服务室、党员活动室、健身娱乐室、市民教育室等工作机构和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再就业、扶贫帮困等各种优质服务。

  积极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本着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原则,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形成了结对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利用辖区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文化活动联谊,社区经济联抓的共建机制。

  在社区两委班子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桥西社区先后荣获省“民政工作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镇“安全生产先进”、“文明创建先进”、“武装工作先进”及“顶呱刮杯”优秀表演奖等多项荣誉称号。“社区是我家,连接你我他”。我们将不断完善社区的各项功能和设施,着力提高社区的各项工作水平,争创一流社区、文明社区,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镜湖社区概况

太和县城关镇镜湖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5月,位于太和县城人民南路东侧,镜湖中路及健康东路南侧,镜湖中路、解放中路横贯东西,细阳南路横穿南北,南与桥北社区接壤,北与城南社区相毗邻,东与刘元社区近地连接,西与桥西社区隔路相望,辖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有6个居民小区,人口 7527人,

镜湖社区党支部下设 6个党小组,现共有党员59名,流动党员8人。生活困难党员 2 名,党员的学历、性别、年龄结构合理。

社区有专门的办公地点和活动场所近300平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党员活动室、党员教育活动基地。党建各种材料齐全,建有全体党员台账,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填写细致准确。社区组织有党员志愿服务队,坚持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并对无职党员进行了定岗定责。在上级党委的安排和支持下,社区建立了在职党员向居住社区报到制度。坚持党员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制度。社区设有为民服务热线电话,最大限度的为广大居民提供热情服务,得

到广大居民一致好评。

社区党建各种工作卓有成效开展,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并坚持不定期召开驻辖区单位党员代表及社区党员座谈会,欢迎他们对社区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对社区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促使社区党支部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步骤,保证社区各项工作得到正确有序地开

展。

镜湖社区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关怀领导和支持下,两委班子敢于工作,善于工作,始终如一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狠抓“三个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正一步一个台阶,有条不紊地飞速发展。

城南社区位于太和县城中心地段,区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现有8个居民小组,人口13700人,辖区大小单位46个,其中机关单位5个,有一支志愿者队伍常年服务社区居民。

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0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3名,支部书记耿福友同志连续多年担任县人大代表,2011年被县人民法院聘为人民陪审员,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两委成员每年都参见城关镇组织的业务培训。社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0党员共56人,其中女党员10人,占党员人数的17.85%,大专文化8人,高中文化25人,党员的年龄结构60岁以上的6名,50岁以上的15名。

自社区成立以来,党支部狠抓一班人的思想建设,带领全体党员以争先创优为目标,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社区创建“五个好”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全棉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社区党支部连续两年被0太和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2006年社区被全国妇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2007年7月党支部被阜阳市组织部评为“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2008年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党支部”

2010年6月社区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措资金130万元,在原址新建办公楼900平方米,已于2011年3月10日正式启用。

城关镇复兴路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5月,位于太和县镜湖西路南侧,柳荫小区内。南邻桥西社区,北与人民路社区、南大社区接壤,横跨复兴中路、国泰中路,西与椿樱社区毗邻,东与城南社区相望,辖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社区内有全县最热闹的物流商贸市场太和商城,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泰广场位居其中,宽广繁华的复兴中路位于中心,地理环境极其优越,交通畅达便捷。

居委会所辖10个企事业单位,4个商业开发区,共划分3个居民区,常住人口7507人、流动人口3129人,人口密集,流动性较大。因本社区属城乡结合部,居民主要从事商业、饮食服务、运输、建筑业等几大产业。

社区暨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社区“两委”班子敢于工作、善于工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为主线,多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其中, 2006年11月被安徽省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百佳社区”,2009年4月被阜阳市人民政府授予“阜阳市安全社区”,2010年5月被全国妇联、民政部、文化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授予“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2010年12月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1年12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示范社区”,2012年5月被县妇联授予“巾帼示范社区”,同年,也被安徽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妇女之家’建设示范社区”,等等,并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表彰。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创建、安全生产、殡葬等其它各项工作也名列前茅。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本着“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十六字方针,流动人口的“两地共同管理、以我为主”制定了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成立了各种计划生育组织,完善了计划生育各种网络和制度,使居民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独立自主地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和任务。

总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复兴路社区将进一步凝聚广大居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一个内外环境优雅整洁、服务功能规范完整、干部队伍素质一流、文化氛围健康浓郁的高标准现代化社区,为创建先进社区而努力!。

辖区内沿沙颍河居住的李营、王营、西贾小区居民种植香椿树、樱桃树历史悠久,2005年有李营、王营、宋庙三个行政村合并取名椿樱社区。太和贡椿,是安徽省名特产品,中国唐代曾用此物作贡礼,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名扬天下。早在唐朝,每年谷雨前后,驿者就驮着上等鲜椿芽马不停蹄赶往长安;明万历二年《太和县志》载;“每届春季,各地游人都到太和尝鲜(指椿芽)”;清道光年间,椿芽已远销到东南亚各国。太和贡椿多次被选送参加全国农产品展览,被清朝乾隆皇帝点为御用贡品,可见太和香椿的味道之鲜美。樱桃,特点为成熟早,果核内无仁、含糖量高。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樱桃,由此被称为“樱桃之乡”,所产樱桃历史上曾作为贡品中的上品。1958年属联盟公社,1962年镜湖公社,1983年属于镜湖乡,1992年属于城关镇,1994年自宋庙村委会划出设立椿樱村委会,2004年9月撤销李营、王营、宋庙三个村委会合并取名椿樱社区会至今。

椿樱社区:地处沙颍河北岸,位于县城西部,地处城郊区,该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辖区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5个居民小区,人口总数为6027人,3120户。

取在沙颍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业意,故名水上。2007年航运公司体改成立水上社区居民委员会,当时隶属于航运公司代管,2015年9月隶属城关镇。

1956年成立水上运输合作社,1971年12月设立水上公社,1983年5月仍设水上公社,1986年10更名航运公司,隶属交通局。

2007年始设立水上社区,2015年9月更名太和县城关镇水上社区居委会,撤销其太和县航运总公司隶属关系。

水上社区:是由原太和县航运总公司于2007年元月改制而来,社区办公地址位于沙河西路供电局西侧,南邻沙颍河湿地公园,西邻太和三中南校区。水上社区现有居民5956人,基本上是原航运总公司船员。

因位于太和县城东部,取名朝阳,寓有蓬勃发展之意。1958年属联盟公社,1980年自陈楼大队划出设立新陈寨大队,1983年更名新陈寨村委会,属于城东乡,1992年属于城关镇,2006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撤销新陈寨村委会和刘园社区陈楼自然村命名新陈寨村委会,2015年10月更名朝阳社区,驻孙柳头,取“太阳从东方升起为朝阳”之意,以村委会位处镇境东部得名。

朝阳社区:位于本县城东部2.5公里处,南至柳青沟,北至洪泗沟。所辖区7个居民点,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总户数1189户,总人口4160人。

本辖区有白果庙会,白果又称银杏,故银杏社区。1958年属联盟公社,1979年城北公社,1983年属于城北乡,1992年属于城关镇,2006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撤销杜园、朱寨2村委会并称今名。

2015年10月更名银杏社区,以旧有一座白果庙,现建有银杏路得名。

驻地祥和路。

银杏社区:成立于2015年10月,位于太和县城城北地段,辖区东至105国道,西至沙颍河,南至平安路社区,北至与旧县镇搭界,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居委会所辖41个居民小组,居民1930户,6420人。

因道路名称--平安路得名。1958年属联盟公社,1979年城北公社,1983年属于城北乡,1992年属于城关镇,1995年5月,范井村委会,后范村委会,西范井村委会合并为范井村委会,2006年11月,范井村委会与朱沃村委会合并为中原路村委会,2015年10月取名平安路社区居委会。

平安路社区:位于城关镇西北部,105国道、国泰路以及新修的民安路纵横穿越。全村辖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共有1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050亩;下辖45个村民组,现有1400户,总人口5210人。

金张村位于太和县城关镇东南部,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环境宜人。全村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共有1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368亩,下辖37个村民小组,现有1118户村民,总人口4416人;村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0党员67名,其中女0员9名;全村年收入134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000元。

村委会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两委班子精诚团结,以0员先进性为契机,狠抓“-”建设,在发展经济、计划生育、村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中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村级规划以强化村委会服务为目标,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居民整体素质。

吴营村系太和县城关镇一个偏远的村落,位于城关镇东部边界,与赵集乡接壤。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共10个自然村,37个村小组,常住居民1019户,人口3749人。全村年收入13.56万元,人均年收入3586元。村两委班子共7人,另配有1名大学生村官,1名计生专干,3名监督委员会人员。村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0党员65名,其中女党员10名。“一切为了村民、一切依靠村民、一切服务村民”是该村委会的服务宗旨。

因社区原有两座桥,前桥和后桥,姓陶的较多,取名陶桥。1962年属金庄公社陶桥大队;1983年属于金庄乡;1992年属于城关镇陶桥村委会;1995年将八里村委会前王、寺里、刘竹园合并到陶桥村委会;2006年将王尧村委会并为陶桥村委会;2015年11月更名为城关镇陶桥社区。

陶桥村有12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1316户,5162人,耕地面积3319亩,支部有正式党员79人、预备党员3人,支部委员5人。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