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思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思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清属石阡府。

民国三年(1914年),划归思南县。

民国四年(1915年),属思南北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秋,亭子坝与宽坪合并为天山乡。

1951—1956年,亭子坝从天山乡分出,析置南溪乡、金鸡岩乡、亭子坝乡、沙坨乡。

1958年,4个乡合并为亭子坝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10月,建立亭子坝土家族苗族乡。

2013年6月24日,撤销亭子坝土家族苗族乡,设置亭子坝镇。

民国四年(1915年),属西南区(驻文家店)和西区(驻许家坝)。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四区辖地(驻合朋溪)。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恩南县三区(驻青桐坡)之德旺乡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庆德乡十二保(今瓦窑嘴)之第一保。

1950年2月,属思南县四区(驻许家坝)之庆德乡。

1953年,属五区(驻合朋溪)。

1956年,属文家店区(驻文家店)。

1958年,坝管理区属文家店公社。

1961年,属合朋溪区。

1972年,合朋溪区撤销碗水、流水两个公社并入香坝及瓦窑公社。

1984年,香坝乡属合朋溪区。

1992年10月,瓦窑、碗水、流水、香坝4个乡和场坪乡的3个村合并建立香坝土家族苗族乡。

2013年6月24日,撤销香坝土家族苗族乡建制,设置香坝镇。

民国十年(1921年),设鹤龄乡,属思南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并入合朋复兴区署。

1952年,改称长坝乡。

1953年,境地公设长坝、坡顶、水塘3个乡。

1958年,成立长坝公社,属文家店区。

1959年11月,恢复合朋溪公社,分别设长坝、坡顶、水塘3乡。

1961年,合并长坝、坡顶、水塘3乡为长坝公社。

1962年,又分为长坝、坡顶、水塘3个公社。

1987年,坡顶成立苗族土家族乡。

1992年,水塘、坡顶、长坝3个乡合并建立长坝苗族土家族乡。

2013年5月21日,撤销长坝苗族土家族乡,设置长坝镇。

明、清,属镇远县卫所辖板桥千户所地和石阡县苗民司地。

民国三年(1914年),由镇远县和石阡县划入思南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以革档井为界,原安化县(今德江县)所辖之前水淹坝划入思南,成为今之板桥乡辖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板桥隶属六区(塘头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板桥、南盆为一个联保,属第五区(大坝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板桥、南盆联保由大坝场划到塘头镇所辖。

1953年,板桥、南盆分别成立乡,属塘头区。

1956年,板桥、南盆2乡属唐乔镇。

1992年2月,撤销板桥、南盆坳2乡,合并成立板桥苗族土家族乡。

2013年,撤板桥苗族土家族乡,建板桥镇。

明属思南府。

民国三年(1914年),为思南县辖地,时称丝林。

民国九年(1920年),划入许家坝区。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丝林建立乡,属一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丝林更名思穆乡,治所黄家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思穆乡治所迁至思林。

1950年2月,思穆乡属四区。

1953年3月,思穆乡划分7个乡,思林、四角2乡属大河坝区(一区)。

1958年10月,干田,卜云乡分别划到思林、四角2管理区。

1963年,分设四角公社。

1984年3月,思林公社、四角公社改为思林乡、四角乡。

1992年10月,思林、四角2乡合并为思林土家族苗族乡。

清属思南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思南县。

民国四年(1915年),属西区辖地。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现乡境属龙泉乡之七、八、九保和天山乡第十保。

1950年2月,属三区(驻张家寨)之龙泉和天山乡。

1953年,原龙泉,天山2乡辖地设16个乡,今南盆辖有原南盆,胡家湾、竹园和由天山乡撇建的金鸡岩乡。

1963年,胡家湾公社分为南盆、胡家湾、竹园和良田坝4公社,属张家寨区。

1987年,分别成立胡家湾、南盆2个民族乡。

1992年,原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南盆土家族苗族乡和竹园乡合并成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

清属松桃厅的四峒围台地。

民国三年(1914年)划属德江县南二区。

民国六年(1917年),划归思南县北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秋,宽坪与亭子坝合并为天山乡。

1955年1月,德江县三合乡第四保(今迎风村)划归宽坪管理。

1958年8月,南北乡新界门(今飘扬村)划归宽坪管理。

1987年8月,成立宽坪苗族土家族乡。

1992年,香家湾乡和竹园乡部分村合并建立宽坪苗族土家族乡。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禧穗乡辖地。

1950年,属许家坝区。

1958年,建立枫芸乡。

1961年11月,樱桃、望山公杜并入枫芸公社。

1982年9月,樱桃、望山划出各设为公社。

1992年10月,原枫芸、樱桃、望山3个乡合并为根芸土家族苗族乡。

元属思州宜慰司辖地。

清属思南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永安乡。

1950年,永安乡属第九区(驻文家店)。

1953年3月,设为三河乡,属文家店区。

1958年,属文家店公社。

1979年,属文家店区。

1987年,分别建立三道水乡柏杨乡、过天土家族苗族乡。

1992年10月,原三道水、柏杨、过天3个乡合并为三道水土家族苗族乡(驻洋恩坝村)。

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属印江县新寨乡凯望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划归思南县,设六合乡。

1950年2月,仍为六合乡,驻天桥;同年10月,乡政府移驻官寨。

1953年3月,撒销终合乡,建立天桥等8个小乡,天桥乡仍驻天桥,属大坝场区。

1992年2月,大坝场区的天桥乡、官寨乡和梧桐乡部分村合并设立天桥土家族苗族乡。

元属思南宜慰司。

明属恩南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思南县。

民国四年(1915年),属东南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五区兴、太二乡镇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53年,属七区,始建兴隆乡。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84年12月,更名为兴隆场乡。

1992年9月,改设兴隆土家族苗族乡。

民国三年(1914年),杨家坳属济同乡,区公所驻合朋溪。

民国四年(1915年),设杨家坳乡,属思南县四区(驻青钢坡)。

1953年,分设杨家坳乡、水口寺乡,属青钢坡区。

1992年10月,杨家坳、大盆水、水口寺3乡合井建立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

1950年2月1日,成立东华土家族苗族乡,属鹦鹉溪区;1961年,撤销以区为公社的建置,恢复区公所,将管理区改为公社,仍属鹦鹉溪区;1984年,成立东华乡,1986年改置东华土家族苗族乡。

1992年与沙沟乡合并建立新的东华土家族苗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