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门源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门源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1、浩门镇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 因位于浩门河畔而得名。
  浩门镇位于县境南部,大通河北岸,县府驻地。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等民族。面积0.3万平方千米。辖一、二、三、四4个居委会和北关、西关、南关、团结、圪达、头塘、煤窑沟、小沙沟、二道崖湾9个村委会。民国廿五年(1936年)为第一区辖镇,1948年改为浩门乡,1949年设浩门市,1951年与屡丰乡合并为浩门乡,1954年改称城关乡,1956年改为浩门镇,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详细]
2、青石咀镇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 因境内青石山嘴得名。
  青石咀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1.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0%,还有汉、蒙古、土等民族。面积278平方千米。辖红山嘴、红牙合、青石咀、黑石头、上吊沟、下吊沟、德庆营、上铁迈、尕大滩、石头沟10个村委会。民国廿八年(1939年)属二区辖丰聚乡,1949年沿旧制仍属丰聚乡,1958年并入长风公社,1961年分设青石咀公社,1984年改为青石咀镇。.……[详细]
3、泉口镇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 因附近有涌泉而得名。
  旱台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1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蒙古等民族。面积88.9平方千米。辖旱台、大湾、大庄、牙合、花崖、东沙河、西沙河、黄田、肥吧槽9个村委会。1953年设第二区,1956年撤区改设沙河乡,1959年设沙合公社,1966年分并入西滩公社和胜利公社,1981年复设旱台公社,1984年改为旱台乡。泉沟台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详细]
4、北山乡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 因居北山脚下而得名。
  北山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6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2%。面积130平方千米。辖北山根、大泉、沙沟脑、沙梁沟、金巴台、东滩、下金巴台7个村委会。1951年设北山根乡,1956年改为北山乡,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北山公社,1984年改为北山乡。.……[详细]
  麻莲为马莲的异写,因曾经滩地长有很多马莲而得名。 [详细]
  因在孔家梁西边的平滩地而得名。 [详细]
  因此地处达板山北麓阴山,山下多为田地而得名。 [详细]
  “仙米”系藏族部落名。因境内仙米寺得名。 [详细]
  因传说藏王格萨尔王妃子珠毛曾在珠固东海居住而得名。 [详细]
10、东川镇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 因处浩门川东部,故名。
  东川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3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等民族。面积209平方千米。辖尕牧龙上、尕牧龙中、尕牧龙下、碱沟、孔家庄、塔龙滩6个村委会。1958年建东风公社,1959年改为东川公社,1984年改为东川乡。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5号文批复:撤销东川、克图2乡,合并设立东川镇;.……[详细]
  苏吉滩系蒙古语译音,因此地形似胯骨而得名。 [详细]
  皇城系汉语,因系从甘肃皇城滩迁此而名皇城。 [详细]
  1931年由大通县和西宁县析置亹源县,1955年改亹源回族自治县,1959年为书写方便改现名;因地处古称之浩亹河(今大通河)上游而得名,另说因临近浩亹河源头得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