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山镇位于安徽省庐江县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全镇面积125平方公里,总人口6.96万。同无为、枞阳县相邻。矾山自唐代得名,历史悠久,以盛产明矾著称于世,明矾储量位居中国之冠。矾山地处丘陵山区,这里环山翠黛,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景色宜人,雾顶山海拔485米,为全镇最高峰。境内庐江矾矿与钟山铁矿扶摇相望,夜间灯火谰珊,一派山镇景象。 矾山镇交通便利,合铜路、裴店路穿境而过,缺口水运码头距镇仅5公里,公路四通八达,水路连江达海,规划中的裴桂路即将动工,公路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 矾山现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量6000吨,拥有110KV变电所一座,已建成6000门程控电话控制系统,正在规划扩建1.2 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邮政局已开展国内、国际特快邮件传递任务。 矾山镇文教卫生事业发达,现有高中一所,初中4所,小学22所,镇幼儿园2所,教育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卫生院4所,完善的文化卫生设施为丰富人们文化生活,陶冶人民情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矾山林业资源丰富,拥有毛竹2万亩,杉木林3万亩,3千亩油茶基地,1万亩板栗经果林,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5%,古塘村为“全国绿化千强村”。 矾山地处庐南矿业地带,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明矾石、铁、铜、高岭土、地开石等。矾山镇党委、政府突出工业的中心位置,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重点培植建材、建筑、铁铜开采、高岭土深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规模优势,着力打造矾山矿产业开发加工的航母群。 矾山镇抢抓机遇,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工业为支撑,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罗河镇距庐江县城南37公里,毗邻枞阳、桐城二县市。全镇辖20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面积81.9平方公里,人口4.5万,耕地3.4万亩。罗河镇水陆交通便捷,境内资源丰富。庐枞公路横穿全镇,与合铜公路呈“丁”字型相接,构筑了罗河与外界相联的公路网。罗昌河经白荡湖入长江,自古就是水路运输的主航道。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罗河铁矿、大包庄铁矿因储藏量大、品位高被载入中学地理教科书,闻名遐迩。旅游景观独具特色,其中弱母子陵座落在新生村,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石碑万余块,别具一格,游人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罗河镇就庐南的边陲重镇,是本县南去枞阳要道,素有“鱼场”“米市”之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罗河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社会工业总产值3225万元,农业总产值4508万元,财政总收入4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镇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渐趋合理,种植业依照“压粮、扩经”的思路实现了快速发展。推广种植的1万亩红籽打瓜、2万亩优质油菜、5千亩高产地膜覆盖花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全镇大力提倡种草养鹅,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即一个农户,种一亩草,养一百只鹅,增收一千元,形成养殖业的适应规模发展。 龙头企业和集体、个体经济协调发展。皖江白鹅公司成为我镇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在它的动和辐射下,我镇走上公司+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之;庐江纸业有限公司、卉森公司等一大批集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为工业富镇做了积极的贡献。基础设施日趋完美。全镇铺筑了60余公里的砂石公路,2公里街区水泥路面,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邮电、供电、供水、市场配套设施完备,拥有日产2000吨的自来水厂和罗河大市场、畜禽市场等批零市场。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通过“两基”达标验收;有线电视、无线调频广播覆盖全镇;文明创建有声有色;综治、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社会经济环境稳定。 |
泥河镇地处庐江县南部,合铜公路沿线,全镇面积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123亩,全镇人口4.5万人,辖30个行政村,1个等街道居委会。 200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7元,乡镇企业发展迅速,2000年实现产值8880万元,营业收入9410万元,全镇拥有1所完中,2所初级中学,25所完小,6所初小,1所幼儿园,在校学生达9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镇村村通公路、电话、广播有线电视覆盖集镇,邮政、金融等社会服务功能健全,镇区建有一座体育运动中心,设施齐全群众体育活动活跃。科技对工业和农业的贡献率年年提高。集镇建设日新月异,是全县十个试点镇,全省百强镇之一。 泥河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集市繁荣,拥有有巢湖市较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每逢农历三、六、九集日,商贾云集,日客流量达万人以上。该镇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有 磁铁、明矾石、高岭土等拥有黄酒厂、皖江生物制药厂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并创出一批名牌产品,如"海神"牌系列花雕、加饭洒、"仙宝"牌BT生物农药。 新世纪,我镇将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大精神,立足实际,走工贸兴镇、可能性持续发展的道路,力争在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翻,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比较发达,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工贸型区域性中心城镇。 |
乐桥镇位于庐江县西南部,处在合铜(公路)、合九(铁路)两大动脉之间,西连桐城,南依枞阳,东接合铜路,正在建设中的庐枞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二个居委会和15个村委会,人口5.92万,总面积128.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1.96平方公里。 该镇属丘陵地带,古传为“东海之稍”,区内拥有“岱鳌、藻青、芦席”三山,岗畈相间,地形呈波状起伏。雨水充沛,同季分布,适宜种植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盛产粮食、油料、瓜果。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力实施万亩“稻改棉”工程,全镇棉花面积已稳定在15000亩,并由政府牵头组建了棉花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创办了轧花厂,为产业化经营弹响了前奏曲,一个贸工农一体化的农村经济新格局正在这里形成。与此同时,我镇坚持走科技兴镇之路,经过几年努力,建立了陡门高效农业示范园,园区1800余亩耕地全部实行管道灌溉。培育的大棚反季节蔬菜、瓜果,远销巢湖、南京等地,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今年政府入股创办了金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结合三宝寺旅游开发,研发生产苗木花卉,建立娱乐休闲垂钓中心,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千帆竞发,百舸急流。改革的春风给我镇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健康发展带来蓬勃生机。近两年来,集镇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以庐南为依托,着眼周边,强调功能建设,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22.5亩,容量较大,功能比较齐全的农贸大市场,商贸流通,市场服务得到了基本改善。抓住庐枞路修建有利契机,开发京徽南路临街门面180余间,侧重发展商贸一条街。同时改造现有老街,为商贸兴镇提供必要的条件。镇区有万余常住人口,全部实行了“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网络”五通。工商、金融等部门齐全,布局井然有序,基本形成四个小区(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居住小区、游乐小区),成为招商的有效载体。 “同乐”娱闲,“金桥”生财。乐桥人民已架通“金——乐”之桥,广迎四海亲朋,兴业富民。 |
柯坦镇位于庐江县西南,西接桐城市,舒城县,全镇北为高山丘陵,南为平畈。庐江县最高山峰百花寨(海拔594米)座落于境内。 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4.6万亩,耕地面积5.5万亩,辖15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达6.15万人。 柯坦镇具有300多年历史,是庐江县的西南重镇之一。抗战期间,庐江县民主政府、县立庐江中学、私立四维中学和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都迁居柯坦。历史上柯坦镇是合肥至安庆的必经之地,也是此条商道的中心点,现合九铁路、合安高速贯穿全镇,柯坦火车站集客货运于一体。新建合黄高速出口距镇区8公里,境内万柯、乐柯、庐桐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与桐城、汤池的交通便捷。 境内资源丰富:山高藏百宝,林深蓄良材,水清映碧玉,地美育茶香。 全镇为火山岩系所覆盖,石材资源丰富,铁路道渣和优质建材贮量巨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合九铁路公司曾作为铁路道渣定点供应基地。境内有丰富的铁矿和其他稀有金属矿,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有待开发。 旅游资源有:牛王寨(594 m)、老和尚包、古甘泉寺(遗址)、古城池(遗址)、栖禅寺、观音洞、龙池庵(遗迹)、百花寨林场、后清书法家郑临川古宅、郑家桂花树、古银杏树等,虎洞水库、果园山水库、板桥河水库象三颗璀璨明珠镶嵌其间。一年四季,山青水绿,吸引外地游客观景休闲。 物产富饶:柯坦盛产茶叶,全镇茶园面积达4000亩,优质茶全面推广,制茶历史悠久,工艺湛熟,茶叶的品质、色香味形俱佳,“潜川雪峰”、“龙井43”、“雾毫”、大小兰花远近闻名,新茶上市供不应求,“潜川雪峰”曾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特别是柯坦茶叶公司由一个私营的小厂发展成为江北第一茶厂,年加工精制茶达300万斤,公司经理季申宝荣获全省“百佳致富带头人”、首届巢湖市“劳动模范”称号。柯坦山野菜走出山区,走向城市,由过去自生自灭到现在引种入园,逐步向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发展,现有生产基地800余亩,年加工百花菜、香花菜、香椿、蒲公英、蕨菜20000多公斤。山区板栗、绿化苗木、中药材等种植面积较大,开发潜力深厚。 柯坦人杰地灵,在全国各界都有为国家作贡献的柯坦人,同时他们不忘家乡,反哺家乡。全镇有近万名劳务大军分布在全国,他们集聚着巨大的财力、物力和智力,是未来振兴柯坦的最大、最宝贵的资源。 |
安徽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位于安徽省庐江县,交通便捷,是一家大型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2012年1月份,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称号。
2009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在庐江县郭河镇、同大镇建立“庐江郭河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是全省6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之一。在此基础上, 2010年5月经国家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安徽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大陆29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2011年12月份、2012年1月份,先后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庐江台创园是以优质稻米、家禽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融农产品加工物流、精品果木花卉、新农村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位于庐江北部(距离合肥新城区仅20公里),规划总面积52平方公里(约7万亩),规划总投资20亿元,重点建设核心区、优质粮食生产区、花木展示交易区、生态农园示范区、循环农业区、园艺生产区、观光休闲农业区和新农村建设区等“八大功能区”。核心区规划面积近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二、三产业,重点建设稻米文化园、皖台交流园、科技服务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等“四园”。
截止2010年7月1日,园区总投资已近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流转土地达1.2万亩,探索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农业服务新机制,入园企业已有8家,其中,台资企业4家,规划中的六大主体功能区已具雏形。 园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质的投资环境,吸引多家企业入园发展。近年来已入园企业36家,其中台资企业5家,2011年新引进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6家。 庐江县将按照“安徽一流、全国先进、东亚知名”的目标,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走示范区与创业园一体化发展之路。努力将园区打造成台资企业大展宏图的新平台,为庐江农民谋福祉,为海峡两岸企业家创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