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庐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庐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因其境内有东顾山,位于城之东,为护城之山。清光绪《庐江县志》(卷之二·山川)载:“东顾山,距治东五里,一名马家山。脉自冶父来,为治左护。”此山位于城之东,登城郭,翘首东顾此山。久之,“东顾山”之名得传矣。综合人文地理因素,街道取名东顾山街道。2021年12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

2021年,设立东顾山街道:将庐城镇管辖的朱墩村、马店村、高建社区和晨光社区文昌河以东区域,划归东顾山街道管辖。东顾山街道办事处驻高建社区。

因境内老城区内“岗上”和“西门湾”而得名。庐城西大街位处低山岗上,俗称“岗上”,岗下有绣溪河水于此拐弯南下至县河,俗称“西门湾”。取“岗上”和“西门湾”首尾各一字,得名“岗湾”。该区域为庐城“百年老街”,乃古县城最繁华的商业区,粮、布、药、南、杂五大行业,铁、木、竹器各类加工业,以及染坊、酱坊、水作坊等大小作坊,“邑当全盛,商贾辐辏,百工云集”,有“金岗银湾”之誉。综合历史地理因素,街道取名岗湾街道。2021年12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

2021年,设立岗湾街道:将庐城镇管辖的绣溪、牌楼、岗湾、高拐、附城5个社区,马厂、棋盘2个村,晨光社区文昌河以西区域,磙塘社区周瑜大道以南区域,三里社区周瑜大道以南、合铜路以东区域,移湖社区、城南村合铜路以东区域,城南村外环南路以南、合铜路以西区域,划归岗湾街道管辖。岗湾街道办事处驻附城社区。

2021年,设立移湖街道:将庐城镇管辖的八里村,三里社区合铜路以西区域,移湖社区合铜路以西区域,城南村合铜路以西、外环南路以北区域,划归移湖街道管辖;将万山镇管辖的永桥村,长岗社区合安高速互通枢纽以东区域,廿埠村、闸山村合安高速以东区域,程桥村合安高速、合铜黄高速以东区域,岳庙村合铜黄高速以东区域,划归移湖街道管辖;将柯坦镇管辖的小墩村合铜黄高速以东区域,划归移湖街道管辖。移湖街道办事处驻永桥村。

庐城镇地处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6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7平方公里,总人口14.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耕地面积4.6万亩。辖4个街道管理区,14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1个蔬菜队,1个林场。镇内水陆交通方便,合铜、军二、庐巢等干线公路贯穿全境,合九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沪蓉高速公路临镇而过。县河起源且穿全境而过,通巢湖,达长江,是庐江水运的黄金要道。高岭土、铅锌矿等矿产资源口品位高,矿藏量大,易开采。水产资源也较丰富。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镇现有镇村集体企业31家,私营企业336家,个体工商户1820个,主要涉及纺织、建筑、建材、房地产、开采、化工、轻工、电子、运输和水产养殖等行业,其中中江纺真丝绸、腾龙玩具、迪维东普超微晶铁锌、燕泉牌麻油、福泉叶腊石、镀锌铁丝等产品深受客户好评。建立了私营工业园,已有多家私企入园。小乔水果批发市场,塔山仔猪交易市场 、绣溪园商场、庐城蔬菜批发市场、建材大市场等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大棚蔬菜面积2000多亩,各类养殖大户达300多户,精养水产面积达3000多亩,并涌现出附城大米加工小区、夹山传统米面、中塘养鹅、朱墩鹅鸭宰杀腌制、农圣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专业村组,城关黄心菜、高建花香藕、庙岗芹芽、附城大葱等名牌农产品。规划建立了500余亩的农业高科技术范园,以黑莓、中山杉为特色的70余种苗木花卉长势良好。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面积7000余亩,为农业步入现代化、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庐城建设日新月异,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繁荣昌盛,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城关镇乡镇企业综合经济实力98年度列全省右强乡镇第13位。99年全镇共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52516万元,工业产值17628万元,农业产值6635万元,财政收入2156.6万元。先后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其中98年7月朱墩村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冶父山镇地处庐江县城东北郊,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山场3.5万亩,辖有11个行政村,2个街道居委会,人口5.7万人,属副县级建制。

  冶父山镇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已经形成。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合铜黄高速、合铜公路和军二路邻镇而过,庐巢路贯穿全镇,镇村道路已成循环网络。

  冶父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冶父山因春秋战国时期,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为楚王铸龙泉剑而得名,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更因佛而闻名,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冶父山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有号称“地下聚宝盆”之誉的东顾山、龙池山,有蕴含丰富的石灰石、石英石、钾长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现围绕冶父山镇的“一山二路”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着力打造以庐巢路为轴线的冶父山镇东翼工业长廊;奋力开辟以庐代路为轴线的西翼轻工经济长廊,全力开创“冶父昂首,两翼齐飞”的经济发展格局。目前以庐巢路为轴线的工业长廊已初具规模,镇工业园和幸福工业集中区发展势头迅猛,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有企业300多家,已基本形成了建材、建筑、铸造、编织、伞业、矿业开采等支柱产业,其中建材业更素有“建材之乡”的美誉。

  冶父山镇正在走向世界。热情好客的冶父山人欢迎中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的明天。

美丽开放的万山镇地处皖中腹地。距庐江县城12公里,属县级规划区,位于合肥都市圈的后花园,置身于经济活力强劲的皖江经济带和 南京大都市圈内。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会,人口3.2 万,耕地面积1.7万亩,山场面积6000亩。

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坚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拥有化工、造纸、 建筑、建材、磁性材料、仓储、中药材、精制茶叶、交通运输、 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部分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 外。近年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渐成燎原之势。农业结构调整初具规 模,建有优质稻、精制茶、中药材和生态林四大基地。

集镇建设令人瞩目。万山镇依托合九铁路,依路兴镇,规划经省建 设厅设计,占地2300亩,街道6条,全长10公里。其中主干道 路结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 建设徽州一条街,集镇文化氛围浓厚。 基础设施“五通一平”。集镇建有合九自来水厂1座,日产 5000吨的万山自来水厂正在加紧建设。改造后的3.5万伏输变电路全 天候供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电信局程控电话容量充足,拥有中国 移动和联通两大无线通讯网络,提供国际国内多种通讯服务。有线广播 覆盖全镇,有线电视城乡联网。境内交通极其发达,军二公路与沪蓉 高速、火车站路、合九铁路形成“丰”字型道路网,架有立交桥2 座。街道宽阔,火车隆隆,人流如织。集镇按地域性质逐步建成 商业、仓储、工业、行政办公、旅游休闲五个小区,一个功能齐全、布局科学、设施配套的新型现代化集镇正在庐江西部崛起。

庐江县汤池镇是巢湖市的西大门,距县城23公里,与桐城、舒城接壤,面积80平方公里。省道军(埠)二(坝)公路穿镇东西,合安公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均临镇而过。汤池镇是2000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副县级建制。

汤池镇镇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建成区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公顷,总人口3.8万人,非农人口5600人,辖20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会。200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财政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集镇居民纯收入3100元。

汤池镇是集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小城镇,“一杯兰花茶,一把温泉澡。”是汤池旅游特产。汤池镇以温泉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业,已形成了5大自然风景区,其旅游景点别具特色,吸引了12家省、市、县单位来汤池投资,建成了12处的休闲疗养中心。在疗养的同时,到风景名胜区去看一看,这既让游客得到了休闲疗养,又让他们领略了大自然丰富的内涵。在汤池的商业街上,小商品、小百货琳琅满目;茶叶市场、蔬菜综合市场上具有乡村特色的有机食品丰富。这里的“白云春毫”及小兰花品牌的茶叶香味浓郁,品尝之后能养精提神。山区出产的百花菜、蕨菜等是汤池的特产,风味独特,品质优良。

汤池镇的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逐渐形成生态旅游农业,已建成了200亩的科技示范园,这是一座花园式的农业生产基地,既有花卉、苗木,又有新品种试种、新技术的推广,既是旅游场所,又是带领全镇发展农村经济,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广示范的场所。汤池镇具有372个乡镇企业,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6700万元,税收340万元。全镇基本形成了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经济这个主导产业为支柱,兼运输、商贸流通、农机修配、饮食服务、房产开发等为一体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为抓好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良好契机,用足用活试点镇的各项政策,汤池镇结合“-”重要思想学习,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优化汤池的内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这片热土上投资。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把汤池建成经济繁荣、别具特色的温泉旅游小城镇而不懈努力。

郭河镇位于皖中腹地,地处庐江县西北部,与舒城、肥西两县毗邻,北依千年古镇三河,南接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汤池,距省城合肥50公里。全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万亩,辖2个社区,12个行政村,6.8万人口,其中集镇人口12000人。境内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达,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齐全。郭河镇现有2个卫生院,15个村级卫生服务站,5所初级中学,17所小学。

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趋势明显。形成了优质粮棉油生产和畜禽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其中家禽年出栏总量超过700万只,目前已建无公害养殖小区10个,大棚120多个,带动1000只以上养殖大户400个,实现利润600多万元。
  个私经济蓬勃发展。现有各类个体工商企业近400户,出现了安徽龙磁科技公司的磁性材料、珍新米业的“村夫”牌大米安徽宗耀公司的“臭”鸡蛋、安徽宝祥公司的风鹅、安徽永泰公司的玩具加工和华润羽绒公司的羽绒加工六个拳头产品。
  庐江县郭河镇是安徽省六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之一。 

基础建设

  集镇规模不断壮大。集镇现有10000多人,总面积2平方公里,各种配套设施齐全,集镇功能正在不断增强,一个以工业为支撑的新型集镇正在崛起。
  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全镇连续多年无重大刑事犯罪和治安案件发生,是巢湖市社会治安模范乡镇之一,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金牛镇地处庐江县西北,东距县城20公里,北距合肥56公里,金牛河、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庐江火车站6公里,高速公路庐江道口8公里,交通便捷。全镇总人口3.8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财政收入545万元。
千年古镇。古镇金牛,又名安城,始建于三国时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太平天国在此古迹繁多,为著名抗日将领孙立人故里。
生态之镇。境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鸟语花香,林木覆盖率达30%。“金牛晚眺”为庐江八景之一,金牛山、梁山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的乐园,葵泉为天然优质矿泉。
台商之镇。镇内设有台商工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已入园企业四家,总投资达9000万元,占地面积300亩。台商独资安徽升鸿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港元,年生产微型喇叭6000万只;中外合资安徽东方磁铁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元,年生产千种以上规格的钕铁硼磁铁200吨;投资3200万元的中外合资安徽东方园锗磁保健品有限公司和投资1800万港元的台商独资安徽长鸿五金塑胶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之中。
农业之镇。全镇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并举。优质粮生产占有主导地位。

人文景观

金牛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始建于三国时代,原系东吴境地,属西汝南郡安城县,“赤壁之战”曹操攻打东吴曾在此屯兵建城,集镇西北今还存有古城墙遗址。《太平寰宇记》金牛山《图经》云:“昔有金牛从此山出,奔江,人逐之,故其处有渚,谓之,金牛渚”。《魏书·地形志》:“庐江郡接壤者为西汝南郡,领县二、首安城,下注有金牛山。”境内风景秀美,古迹繁多。
金牛山:坐落金牛集镇东南,方圆一千余亩。山不高(海拔108米),但平地起峰,孤岭耸翠,钟灵毓秀,林木蓊郁,四季常青。相传因曾有“金牛”裂土面世而得名。今山顶百多平方米的石岩平台上,相传是“金牛”一跃腾空留下的牛蹄印仍保存完好,清晰可辨。山顶正在筹建金牛塔,将会更添秀丽风彩。
南阳寺:位于风景秀美的金牛山西南坡。树木森森,古刹如仙楼琼宇翼然位于峭壁之上。南阳寺始建于明初,兴隆于清朝,毁于民国年间兵燹。现南阳寺复建于一九九五年,建有大雄宝殿,有僧尼7人,香火旺盛,佛事日兴,晨钟暮鼓,梵音袅袅
金牛晚眺:每当夕阳西下,落霞岚影,烟云绕树,登山西眺,云蒸霞蔚,落日溶金,铺撒长野,沟河塘坝,金光闪闪,“孔子东山”之状令人心旷神怡,蔚成庐江八景之一——“金牛晚眺”。
孙立人将军故居:坐落在金牛中学校园内,现存有的12间徽派建筑旧宅,系抗日名将孙立人少年学习生活的住房,故居中陈设有孙立人少年时使用过的生活及学习用具。现正在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葵花井:位于金牛山南坡,距南阳寺400米。由金石路公路上山,沿着蜿蜒的盘山小道,上行不久就会来到一个1米对方类似石臼的石潭——葵花井,潭深2米,无论天旱地干,终年泉水不断,涓涓清泉,甘洌可口,附近乡民以此水煮饭粥、烧茶水,香气朴鼻,令人喜爱。相传是曹操女儿落泪化石而成此井,金牛大扁糖因用此井水制作而蜚声四方。
曹操点将台,九眼石,夹板石,太平天国三河大捷战场遗迹、英烈岗,宋朝薛井古井等古迹名胜散布全镇。

农业开发

金牛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土地肥腴,资源丰富。2000年镇农业总产值9825万元,粮食总产量2.4万吨,农业生产通过低改高,劣改优,围绕调整种植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扩大经济作物面积,使粮经比例达到5.5:4.5左右,突破了以“双季稻”生产的传统农业模式,已初步形成了以西瓜、白鹅、珍禽、生猪等四大支柱产业的新格局。西瓜种植已突破1.5万亩,年产优质良种西瓜达5万吨。白鹅、生猪饲养已形成一定规模,已办4个白鹅良种场,2个大型养猪场,全镇白鹅饲养全年达到40万只,生猪达到10万头。珍禽养殖系新开发项目,以金田珍禽养殖场为龙头,以此为基点,辐射全镇,带动全镇珍禽养殖业发展,全年珍禽养殖将达10万羽。
棉花、芝麻、油菜、甘蔗、田藕等经济作物种植,在本镇都有一定的规模。

特色种植

金牛西瓜产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内公路沿线。
金牛西瓜已有近30年历史,在合肥、铜陵、安庆、芜湖等周边地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主要品种有:早熟京欣1号、郑杂5号,中迟熟西农八号、华蜜八号、新红宝、聚宝系列。成熟期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栽培上全部实行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2001年全镇种植西瓜达1.5万亩,产量在5万吨以上。价格在0.6元/公斤左右。

乡企发展

金牛镇着力调整乡企发展思路,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大力招商发展,提出“优政策,无门槛,你发财,我发展”的招商工作思路,98年以来,引入镇外资金投入达2000万元,投资项目达31个。全镇乡企呈现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发展态势。
1、杰联工艺品厂(私营企业)其主产品调味瓶系列远销北美、欧盟等地,产品已发展到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2002年实现出0货值200万美元。
2、庐江县吉新酿造厂(私营企业)主要生产酱制系列调味品,已研制开发3大系列20多个新品种,产品经省县质检部门检测,其生物、理化指标都达到规定标准,以其质优价廉深受消费者欢迎。现拥有固定资产达100万元,固定职工10人,中级技术人员5人。
3、金牛南阳冷食饮料厂(私营企业)该厂位于金牛镇北街,前身为桂泉饮料厂,创建于1990年,厂区占地面积4亩,现有冷库200平方米,2.5万伏冷冻设备一台套,固定资产总值达70万元.主要生产夏令、秋令冷饮食品,年生产冷饮系列产品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
4、金牛建筑安装公司(股份制企业)建筑资质为三级。下辖一、二、三建公司。先后在庐江县创建百万元以上建筑优良工程庐江东门大桥、庐江南门大桥和数幛商住楼。
5、金沙公司(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年销售黄沙80余万吨,现已拥有产、运、销一条龙服务,并在上海、合肥、武汉、芜湖等地设有办事处。

石头镇位于庐江县北部,距省城合肥50公里,是清朝爱国将领丁汝昌的故里。全镇67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31953人,耕地面积35335亩,岗圩相间,山水相依,丘陵地貌。合铜公路途经境内,沪蓉高速公路也擦肩而过,交通便捷。北临古镇三河,南眺铜陵、黄山,地理位置优越。境内白石天河于巢湖、长江通航,四季航运繁忙,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渔网生产交易是石头人民的传统手工业。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石头对外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敞开,石头渔网生产进入了大发展的快车道,渔网机械加工很快取代了传统手工编织,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渔网产业飞速发展,现已形成特色和规模,全镇渔网加工企业1400家,渔网加工机械2800台{套},资产25000万元,直接从业人员30000人,锦纶网片年产量20000余吨,利税4000万元,“天之河”牌渔网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南非等地,渔网加工业逐步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石头镇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渔网之乡”。

渔网产业的振兴带动了小城镇建设发展,镇党委、政府确立的“集镇搭台,渔网唱戏,联动发展”的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也得到了认真的实践。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建设,石头集镇的规模不断扩张,功能日臻完善,已构筑成“目”字形的街道格局,以渔网工业园为核心的工业开发小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正敞开胸怀热忱欢迎八方来客投资兴业。目前镇区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2万人,工商业繁荣,是一座工业主导型的明星集镇,属省20个重点小城镇之一。

同大镇位于皖中腹地,庐江县北部,东连巢湖、南接铜陵,北临“千年古镇”三河,西有京九铁路。合铜、同白、新白公路穿境而过,白石天河、杭埠河左右环绕。水陆交通发达,是合肥、九华山、天柱山、黄山旅游黄金线的一块风水宝地。

同大镇总面积11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7 万亩,水面积8000余亩。圩内土壤肥沃,水网密布,水产资源丰富;系世行一二期农业加灌、渔业致富、社会服务体系项目区,国家商品油料生产、无公害水稻生产、优质水稻制种基地。占地5000亩省级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园座落该镇。

同大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安徽洁尔美责任有限公司(华东星火计划成果奖获得者)、江淮车身附件有限公司、同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同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同心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同兴亚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华翔塑胶公司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安家落户同大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占地100公顷,实现“水、路、电、广播、电话、有线电视”六通工程。

同大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巢湖银鱼、虾仁、紫荆村韭菜、岗头村胡萝卜等农产品畅销全国。“京亚、藤稔、巨峰”等早中迟熟葡萄适销各大中型城市。已形成水产、水果、蔬菜、棉花、优质稻等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兴隆食品公司、同鑫水产食品公司、同大棉业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正悄然兴起。

新世纪,同大镇党委、同大镇人民政府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一流的服务诚邀有识之士、商贾宾朋来镇考察、投资、发展、共创辉煌。

白山镇位于巢湖南岸,是庐江县北部农工商重镇,巢湖市 25个中心镇之一,面积69平方公里,集镇面积1.6平方公里,辖 17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 4.8万。自古以来,白山镇就是周边乡镇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经贸繁荣。 镇水陆交通便捷,省道盛(桥)同(大)公路穿境而过,东连庐巢路,西接合铜路,邻近沪蓉高速、合九铁路;市道庐纵路穿过白山镇中心,是白山镇南北交通主动脉。 白山码头可停泊千吨船舶,经巢湖可通往长江等各大水域。

白山镇环境优美,人杰地灵。集镇边有海拔120多米高、象雄师高踞的白石山,与巢湖岸边的袁家山遥遥相对。 “白石冬雪”自明清时起就是庐江县有名的“八大景”之一,山上古木参天,茂竹修长,掩映在半山腰的晴雪寺古色古香,,更有望湖亭、仙女池、十八塔、钓鱼台等诱人景点,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白石天河象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玉带依傍、护卫着白山大地。

镇资源丰富,盛产水稻、油菜、棉花、花生、芝麻、桃、梨、柿等,农业产生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已形成“ 六大基地 ”即1万亩水产养殖基地、3万亩优质棉种种植基地、3万亩优质油菜种植基地、5万亩经果林基地、8千亩旱杂粮基地、年养殖量达600万只(头)的畜禽养殖基地。“巢湖三珍”白虾、银鱼、大闸蟹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闻名遐迩。

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餐饮、娱乐业发达,有甲级医院白山中心卫生院,有办学效果在全县名列前茅的白山中学,程控电话 7000多门,移动、联通两大网络无缝覆盖全镇,闭路电视 2000多户,自来水厂供水量5000吨,占地面积500多亩的工业园正在兴建之中。

近年来,镇牢固树立“ 工业强镇”战略,致力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依靠以商招商、感情招商、服务招商、政策招商、项目招商,使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并已朝特色化、专业化方向积聚发展,形成了服装和渔网两大特色产业。 年产各种规格网丝1000吨,渔网5000吨,产品供不应求;服装产业拥有电动缝纫机 650余台年加工能力达 200万套(件),主要以外贸出口为主。两大产业年产值近亿元。利税超1000万元。新的一届镇党委和政府在抓好渔网和服装两大产业的同时,正着力于镇内巢湖旅游景点的开发工作。

盛桥镇位于巢湖南岸,是庐江县的东大门。全镇共22个行政村一人街道居委会,人口4.4万,其中非农人口0.7万人,集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万亩。我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省道庐巢路、盛白路横贯镇中,并与沪蓉高速、合宁高速相连接,水陆运输也非常发达,此地南临白湖,北濒巢湖。商业贸异常繁荣,是周边乡镇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的集散地。

近年,随着集镇建设的不断加快,镇区规模不断扩张,带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大跨越,目前及多家外资企业先后落户我镇工业园。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也发展迅猛,已初步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面粉面条、建筑建材、畜禽、水产养殖、饮食服务等为主的企业群体,161家乡镇企业年创产值近6000万元,利润450多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

该镇集镇功能齐全,拥有农贸市场2个,自来水厂一座,中心医院、完中、电影院、新华书店各一座,初级中学三所,完小十四所,运动场二所。全镇22个行政村水、电、路、通讯畅通无阻,共安装程控电话2500门,移动、联通基站横跨镇中,基本达到了无线通讯无缝隙。

该镇资源十分丰富。优质粮油、珍稀蔬菜、巢湖“三珍“(银鱼、螃蟹、白米虾)等水产品丰富。全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绩卓著,2000年,我镇新建了1000亩科技示范园,2001年投资新建了葡萄展示园。

2000年以来,盛桥镇两个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乡镇企业在同类乡镇评比中获得第一名,集镇建设被评为全县先进单位,被命名为巢湖市中心集镇。镇党委被庐江县授予“先进乡镇党委“光荣称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获巢湖市“模范乡镇“称号,镇党委获巢湖市“六个好乡镇党委“光荣称号。

誉称“皖中重镇,鱼米之乡”的庐江县白湖镇,位处庐江县东大门庐巢无三地交界,辖原“一镇两乡”行区。镇区总面积164平方公里,总人口90400人;镇属社区5个、村委会21个、村民组725个;创建基层党委1个,设立党(总)支部63个,党员2580名(截止2005年8月31日)。全镇农业资源丰富,工业企业发达,商贸市场繁荣;综合实力稳步发展,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格局明显优化,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农业经济——灵秀山水,沃野富饶,鱼米飘香

多年以来,白湖镇坚持走打造“三色”工程、发展四大产业的农业强镇之路,全面兴起了以“柳风”荸荠、“金坝”芹芽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以水产、水禽、水生为代表的蓝色“三水”产业,以优质高效特色蔬菜、菌菇为代表的白色篷膜产业,以车船运输、餐饮娱乐为代表的社会服务业。四大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成为支撑农业区域经济的四大支柱。特色农产品荸荠、芹芽同时获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标志认证,“金坝”芹芽获得国际农博会(2001)名牌农产品、国家级生产发明专利及省名牌农产品、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诸多殊荣。产业兴旺带动了百业兴起、社会稳定与市场繁荣。杨柳圩区境内,沃土肥美,绿茵如织,柳杨如烟,机帆穿翠,景色宜人;黄陂湖万亩生态水面,碧波-,芦苇滴翠,百鸟翔集,鱼蟹丰硕,口感鲜美。

工商经济——区位优越,政策优惠,发展强劲

近年来,白湖镇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立足点,着力培植税源经济;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支撑点,引进境外资金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精心培植主导税源;以优化投资环境为着力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综合实力为着眼点,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龙桥镇于2005年7月份由原缺口镇和黄屯乡合并组建而成,地处庐江县中南部,镇区距合肥90公里,距铜陵大桥4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裴桂路、黄鹤路穿镇而过,西河、县河在此交汇,拥有全县最大的水运港口,水运码头年吞吐量400万吨,通江达海,是庐江县东南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全镇辖18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面积105.2平方公里,全镇人口5.72万人。

全镇有山有水有丘陵,地上地下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各种工农业、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品位高,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现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锌、银、硫、绢云母、高岭土、锰石灰石等十余种,极具开采价值,更有地上竹青树绿,绵延成林,1992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林业“百佳乡镇”。境内供电、邮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良好,人民勤劳,投资环境优良,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敞开镇门,欢迎八方朋友前来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