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六安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六安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金安区位于六安东部,毗邻省会合肥,是六安市主城区,皖江城市带和合肥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唯一的全域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全区国土面积16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万,辖17个乡镇、5个街道及省级金安经济开发区(六安市集中示范园区)。

金安历史悠久。是上古四圣之一司法鼻祖皋陶部族的聚居地,历史遗存有皋陶墓、汉王墓等。是兽医双圣元亨兄弟、清代兵部尚书涂宗瀛、台湾道台熊一本、杰出爱国民主人士朱蕴山的故里。是全国著名的十大将军县(区)之一。金安交通便捷。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312国道、合六南通道连通合肥,高速高铁直达京、沪、汉、广、深。金安生态优良。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总干渠穿境而过,常年保持国家2级饮用水标准,并向合肥、淮南供水。金安风景秀丽。有佛教圣地大华山、千年庙宇昭庆寺、洞里云霞嵩寮岩,以及东石笋、皖西大裂谷、大别山石窟、皖西博物馆、悠然南山、悠然蓝溪等八个4A级景区,“九十里山水画廊”一线串珠。金安宜居宜业。已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休闲旅游、轻纺服装等主导产业。

全区紧扣“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美丽金安”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顺利完成“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区委、区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以加快追赶、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新型城镇化、旅游兴区、乡村振兴和双招双引战略,努力打造合六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合六经济走廊新兴产业集聚地,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的休闲体育旅游目的地。

裕安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是1999年六安撤地建市设立的市辖区,居六安市主城区“半壁江山”,国土总面积1926平方公里,山区、岗区、湾畈各占1/3,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住人口92.6万人,是典型的革命老区、生态大区、发展新区。

生态环境优美。这里气候温润、景色怡人。地处江淮分水岭,年均温度15.5℃,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经济生态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全国投资环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区拥有4个4A级风景区,跻身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红色文化厚重。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上古四圣之一、司法鼻祖皋陶封地于此。革命战争年代,30万儿女英勇捐躯,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里”,是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走出了32位裕安籍开国将军,为新中国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绿色资源富集。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世界珍禽”皖西白鹅的主产区,也是六安“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绿色发展核心区和主战场,优质水稻、畜禽、水产等大宗产品品质优良,六安瓜片、皖西白鹅、有机油茶、绿色果蔬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全区万亩以上特色农业、林业示范园达17个,获评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油茶产业先进县区、全国绿色蔬菜高产高效示范县区。

发展潜力无限。这里发展快速、充满希望。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取得了新时代绿色振兴美好裕安建设的新突破,2018年评为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2019年度获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二类县区表彰。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6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14.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13亿元,同比增长23.8%;外贸进出口总额26567万美元,同比增长4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10.8%。

裕安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涌现出英布、喻仁、喻杰、许继慎等英雄人物,是刘伯承元帅夫人汪荣华、许海东大将夫人周东屏的故乡。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裕安籍开国将军有32位,为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叶集位于安徽西部,地处皖豫交界,素有“安徽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市辖叶集区,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史河街道、平岗街道共6个乡镇街,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全区户籍人口278590人,常住人口21.7万人。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亿元,财政收入9.36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33939元、15680元。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叶集东连长三角,南枕大别山,西接中原地,北临淮河水,境内史河、汲河环绕,沪陕、沪蓉、两条高速、G312、G105两条国道、宁西、合武两条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叶集铁路客货站,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路网发达、交通便捷。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叶集始建于春秋,是春秋战国十大以少胜多战役“鸡父之战”的发生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商贸繁荣,设有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六省商务会馆,境内的新石器时代红墩寺遗址是皖西地区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未名文化薪火相传,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台静农、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未名四杰”燃灯文坛,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饮誉中外;红色文化彪炳史册,陶勇、杨国夫等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名垂丹青;美食文化享誉省内外,四季羊肉、沙锥贡鱼、空心挂面等特产驰名四方。

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叶集家居、百年产业”享誉国内外,全区现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2000家,年木材交易量700万立方米,年产木地板150万平方米、家具120万套,是中国板材之乡、安徽省林产业十强县区。省级叶集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园区,“叶集人造板”品牌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估价值18.67亿元。叶集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园获得“中国家具新兴产业园区”,绿色板材工业园被授予全国“十大木业园区”,成功入驻中至信、科凡、东盾、丽人等知名板材家居企业100多家。“叶集化工、千亿集群”正在崛起,成功获批六安市唯一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5.38平方公里。

特色城区前景广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淮河经济带、合六经济走廊等多重战略叠加,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作出把叶集打造成皖豫边界特色城区的战略部署,为叶集充分释放改革活力、奋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新时代的叶集将聚焦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一个定位”,突出百年家居、千亿化工“两大产业”,建强G312发展轴、史河干渠绿色振兴经济带、中心城区“三大平台”,实施区域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数字智能化“四大战略”,努力实现打造全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魅力城市体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宜居宜业新高地“五大目标”,在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叶集上取得更大进展。

霍邱县隶属安徽省六安市,古称蓼国。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始设霍邱县,至今有14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这颗明珠历久弥新,烁古耀今。

淮域绝佳的风水宝地。被誉为“华夏风水河”的千里长淮,营造了霍邱三面环水、南拥沃原的佳境旺地。城东湖日出,烟波浩渺,流光溢彩。城西湖映月,碧荷扬花,清香醉人。临淮岗大坝,横跨淮上,理水安澜。南原的田野,稻硕麦壮,四季丰收。地下的矿藏,开采正旺,日进斗金。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霍邱物华天宝,是国家首批商品粮、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县,畜牧水产生产重点县。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生猪饲养量和肉蛋产量居安徽首位、全国百强;铁矿探明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35亿吨以上,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沣虾银鱼古为贡品,今为俏品,冠盖淮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临淮柳编,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远销海外,走进了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大楼;临水美酒历经千年,香飘万家,是安徽的白酒骄子。这些“国强省冠”,成为富庶霍邱的靓丽名片。

史迹厚重的红色文化。1919年1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携霍邱籍夫人来城关探亲,向青年学生赠送《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新文化思想,使霍邱成为党的火种最早播种的县城之一,留下红色文化珍贵的史迹。1932年7月6日,霍邱成为红25军誓死保卫的城池,鏖战三天三夜,牺牲一千多人,烈士鲜血染红蓼城,红色遗址遍布城区。1966年5月7日,城西湖成为毛主席五七指示发源地,军垦农场再添红色文化景观。1986年7月,徐向前元帅为“霍邱县革命烈士纪念塔”题写塔名。2000年4月18日,洪学智上将为“李特故居”题名。红色墨宝倍加珍惜。丰厚的红色文化,是霍邱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纬武的耀世群英。霍邱将星璀璨,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功勋卓著。开国将军中,海军副司令员陶勇、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杨国夫等将军百战殊勋,功标史册。霍邱文人荟萃,清朝著名文物鉴赏家、收藏家裴伯谦,翰林苑学士李肖峰,中议大夫刘竹溪;新文化运动先锋革命作家蒋光慈,鲁迅创办的六人未名社中就有“霍邱四杰”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新中国文物事业奠基人王冶秋,著名学者李何林;当代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等都是其中杰出代表。一个个闪亮的姓名,辉映出霍邱的荣耀。

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国家4A级风景区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五闸一线串珠,巍然屹立起“淮河第一闸”的雄姿;主坝、南北副坝总长78公里,堪称“世界第一坝”。道教圣地安阳山,是三霄娘娘-的道场,四百年来香火不断,每年农历10月15日庙会香客达十余万众,名冠三省十县,充满传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庄园,是全国闻名四大地主庄园之一,三宅十二院,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千年古陂水门塘,为楚国令尹孙叔敖治水安澜的史迹,似人间瑶池,绿岛棋布,飞鸟翔集,如临仙境。处处胜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区位优越的立体交通。明清时就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享有“江淮通衢”之誉,既是挺进中原、东进西出的跳板,又是连接江淮、南上北下的纽带。现在,105国道、济广高速、310省道在县内交汇;阜六铁路穿境而过;淮河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临淮岗,使内河航运通江达海;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小时左右可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立体化交通体系,四通八达,每位来宾和过客,时刻能感受到高效快捷的“霍邱速度”。

成就大业的招商沃土。经济开发区(省级)位于铁矿区,2014年被列入安徽省唯一的全国25个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之一,项目总投资33.9亿元,是各地商贾大亨、各界创业朋友施展才华的圆梦舞台。2016年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复设立,享受合作共建皖北现代产业园区各项政策。长集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县城中部,交通便捷,区位优越,以发展生态高效科技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主,是“农”字号企业创业发展的乐园。各园区已入驻五矿集团、首钢集团、武钢集团、中钢集团等世界五百强和南钢集团、马钢集团、雨润集团等中国五百强龙头企业聚集落户。县委、县政府着力营造“招商、亲商、扶商、富商”的投资软硬环境,竭诚欢迎更多的国内外客商来此共创大业。

富民强县的宏图方略。县委、县政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确定了未来发展思路,持续增强县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增强保障引领能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幸福美好霍邱奠定坚实基础。宏伟的蓝图,铺开了霍邱壮丽的画卷;勤劳的儿女,踏上了奋发圆梦的征程。风生水起的霍邱,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开拓奋进,创造辉煌。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东邻庐江县,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肥西县,距省会合肥市54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经济状况西困东荣,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西南为大别山余脉,山高岭大,林木葱茏,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拔1539米。山地面积约占全县52%。中部是丘陵岗区,岗岭绵延,山丘起伏。丘陵面积约占全县20%。东部属冲积平原,阡陌交错,坦荡如砥,最低点舒三海拔7米。畈区面积约占全县28%。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99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辖21个乡镇、2个街道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490个行政村。

全县现有耕地67万亩,人均耕地0.7亩。山场面积153万亩,宜林面积127万亩,森林覆盖率43.8%。主要林区分布在西南山区。水面27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县内主要河流有9条,其中杭埠河和丰乐河为两大骨干河流。大小水库62座,其中有以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坝而名闻遐迩的龙河口水库(万佛湖)。

气候

全县气候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24天,阳光充足,雨水丰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行政区划

舒城县辖15个镇、6个乡:城关镇、晓天镇、桃溪镇、万佛湖镇(副县级)、千人桥镇、百神庙镇、杭埠镇、舒茶镇、南港镇、干汊河镇、张母桥镇、五显镇、山七镇、河棚镇、汤池镇、春秋乡、柏林乡、棠树乡、阙店乡、高峰乡、庐镇乡;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文历史

舒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周时期属舒国,分立舒鲍、舒龙等国,史称群舒国。置舒县(治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翌年复设龙舒县(治今舒城县龙河口)。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设舒城县延用至今。名胜古迹有周瑜的故里周瑜城,与都江堰齐名的汉代水利工程七门堰,雄居县城中心最高处的明代古建筑“龙头佛塔”、县城南溪古渡的龙津桥等。历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有,皋陶、西汉羹吉候刘信、三国名将周瑜、公学始祖文翁、宋代大画家李公麟、明代刑部尚书郑时、吏部尚书秦民悦、“抗日战争灭寇第一人”的年轻的将军、中国抗日战争中剿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孙立人、被周总理誉为我党初期情报战线“三杰”之一胡底、史称“南陶”(因)“北马”(寅初)的我国政治经济学界泰斗陶因等烂若星辰,光辉照人。此外,还有著名国际影星王祖贤,时至今天,国际金融、学界著名学者、教授滕茂桐,中科院院士刘有成、宋家树,工程院院士刘(王介)、著名作家艾暄等,已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目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工作者有9人。

舒城综合实力较强,社会稳定进步,是全国科技工作、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省创建文明县城第一名;省“两基”教育、省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省“双拥”模范县;全省综合改革、全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全省信息化建设试点县。1998年9月,舒城作为内陆县,在全国首次成功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2007年第三届国际徽商精英年会上舒城县荣获“最佳投资城市凤巢奖”。

舒城是鄂豫皖革0据地的组成部分,游击战争时期,是红二十八军、皖西北独立游击师的主要根据地之一。1938年新四军第四支队进驻该县西南山区东港冲和西港冲。东、西港成了新四军第四支队指挥机关的驻扎地,是皖中、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指挥中心。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期间,舒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所在地,舒城是毛泽东主席和-总理视察过的地方。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开发区,全县常住人口为496501人,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

一是红色奉献的土地。境内先后爆发了立夏节、六霍起义,组建了12支主力红军,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安徽省抗战指挥中心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线指挥部。战争年代,10万儿女为国捐躯,走出了洪学智等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建设时期,修建了治淮骨干工程——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总蓄水量50亿立方,淹没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和3大经济重镇,移民10万人。

二是各级关注的土地。2003年以来,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等领导同志先后来县视察。1990年,李克强同志到金寨考察并选址建设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三是区位优越的土地。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快速铁路贯穿全境,宁西铁路、312国道擦县而过,东融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南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靠武汉城市圈,直通“一带一路”。

四是资源富集的土地。“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丰富,现有5A景区1个、4A景区7个,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林地44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75.5%,是六安瓜片茶原产地,素有板栗之乡、名茶产地、西山药库等美誉;各类矿藏20多种,其中钼矿储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五是亟待发展的土地。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当时贫困人口19.3万人,贫困发生率33.3%;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万户13.01万人,贫困发生率22.1%。2020年4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4周年之际,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0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金寨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大湾村颁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

六是充满希望的土地。2012年6月19日,吴邦国同志亲临金寨视察,为金寨量身定制“5+1”帮扶项目,并确定全国人大机关对口帮扶,省委省政府作出“抓金寨促全省”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特别是2016年4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金寨迈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1.3%和42.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6亿元,同比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671元、15018元,同比分别增长9.2%、11.1%。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地处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之间。东与舒城县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市接壤。105国道贯穿全境,距宁西铁路40公里,至省会合肥120公里。

全县总面积2043平方公里,南北最大横距59公里,东西最大纵距63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季风显著,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优越。常年平均气温为15℃,平均

无霜期为2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平均降雨日为141天,最少111天。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县国土总面积204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71个行政村和12个街道居委会。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非农业人口4.4万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抽样调查,2003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44‰,比上年降低0.4个千分点;死亡率为7.3‰,比上年增加0.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1‰,比上年降低0.63个千分点。

(三)自然资源

霍山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美誉。拥有可开采矿产23种,潜在价值1600多亿元;中药材1460多种,是全国中医中药试点县;毛竹22万亩,是江北毛竹第一县;茶园12万亩,是全国名茶基地县;桑园5万亩,是全国重点蚕桑基地县;水能资源蕴藏量20万千瓦,是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县;森林覆盖率达69.7%,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30多种,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霍山是毛竹之乡。竹类品种多达6属20余种,竹林总面积24万亩,蓄积量4000万株,是江北毛竹第一大县,“万亩竹海”桃源河被林业部授予“中国毛竹之乡”。霍山毛竹节长、质韧、壁厚、纤维长而紧密、整株尖削度小、径级大,品质优良,20世纪70年代送省城合肥参展的“竹王”径级达18cm。

霍山盛产名茶。全县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干茶3000吨,产值800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占30%,产值占70%,获得有机转换证的茶园面积超过1万亩,是全国名茶重点产区。霍山黄芽产于海拔400米以上深山,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非凡的品质,自唐代以来就成为御用贡茶,久负盛名,畅销大江南北,现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中国霍山黄芽茶市”是农业部批准的全国两大茶叶产地批发市场之一,将成为华东地区茶叶的集散中心。

霍山是药材之乡。中药材1460多种,药园面积5万余亩,是全国中医中药试点县。其中,素有“软黄金”之称的人间仙草霍山石斛和断血流、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贵中药材享誉海内外。

霍山盛产蚕桑。现有桑园5万亩,年产干茧1500吨,蚕茧产值2500万元,年产白厂丝200吨,产值3800万元,是全省十大蚕桑基地县之一。

霍山盛产板栗。栗园12万亩,年产鲜栗8000吨,年产值3000万元,是全省重点板栗基地县。

霍山是油茶产区。油茶12万亩,年产茶油1000吨,产值4000万元。茶油是纯天然无污染食品,具有降低血压、血脂,软化血管,护发养颜之功效,既可直接饮用,也可烹炒食用。

霍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23种矿产40多个矿点,潜在价值1600多亿元。已开发金矿、花岗石、石英、萤石等9个品种,其中年产黄金100公斤。

霍山是水电之乡。霍山地处淮河源头,境内河流纵横,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14条,最大河流东淠河是淮河主要支流。蕴藏水能资源20万千瓦,已建成佛子岭、磨子潭两大水库和73座小水电站,开发水能7.1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亿度,还有大型水利工程白莲岩水库和众多小水电有待开发利用。

霍山旅游资源丰富。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远东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镶嵌其中,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号称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黄山”铜锣寨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温泉之大成,还有南岳天池、六万晴霞、潜台赤壁、会胜钟声、故埠帆联、西山瀑布、石城夜月、文峰古塔、明代文庙、宋窑遗址、九丫古树和“卧大佛”、“睡美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堪称上海、南京的后花园。已开发的小南岳—佛子岭和铜锣寨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白马尖风景区亦即将建成。

七世纪之前的南岳衡山在现在的霍山。主峰白马尖,高一千七百七十四米,属于大别山脉。因中国疆域向南大幅开拓的缘故,霍山很久以来就从边疆退缩到腹地,不能算作“南”岳。七世纪时,隋王朝把它的名称向南搬家六百公里,搬到现在的湖南衡山。中国前期历史上的南岳和衡山,都是指霍山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