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互助县东沟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互助县东沟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尔克是尔开的谐音,为藏语,意为宽广平坦之意,故名。
由当地方言“卡汉素化”(意为白水沟)谐音而来,故取名曰:卡子沟。建国后统一改村制,遂命名为卡子村。
因地处沟口得名,据查,原来口子村和沟脑村统称车路沟,把口子村称车路沟口,沟脑称为车路沟脑,随着时间长了,车路沟口简称口子村。
古时候将龙一、龙二统称为龙卧沟,后来村庄逐渐发展扩大,将龙卧沟分为上龙窝沟和下龙窝沟,龙窝沟西部(下龙窝沟)为入口,称为龙一村民委员会,故名。
根据村上的老人讲,相传很早以前龙在此卧过,龙头在上龙尾在下,故龙头为龙二,龙尾称为龙一,统称为龙卧沟,故名。
洛少村是因“窝洛善”谐音而得村名,“洛少”在民国以前称为“窝洛善”。“窝洛善”一词为土族语,这里原居民由“阿拉善”迁来,因不忘根本而保留“阿拉善”的故称,后逐渐演变叫为“窝洛善”“洛少”。
纳卡,是藏语,意为牧场之地,故名。
根据村上的老人讲,由于以前在此生活的人们,在半农半牧生活中常以羊毛等材料以古老的方式自制毛线,俗称“捻线”来制作衣物、麻绳、口袋、褡裢、帐篷、腰带等用物,以此方便放牧等户外活动的取暖,故也称“捻线沟”,故名。
据查,从明朝起,石窝村有原住南京的保氏先祖搬迁至此地谋生,石窝村位于龙王山脚下,因花岗岩石居多得名。由于受长期山洪冲刷夹带大量滚石泥沙形成现在的石窝村地形,村庄地表0.5米以下及河道内多为滚石,旧时多有石匠,打凿生产生活石器而小有名气,解放后改名为石窝村。
东沟乡姚马村位于县城东部,曾是秦汉时的羌戎牧地;宋代时曾在这里设过“牧马营”,作为官府牧马游猎的活动场所,明末清初,因此地姓姚、姓马者最多,故得名。
据查,从明朝开始,因姓氏居多为曹家村,后叫曹家窑。其中因曹家户落居此地,因此得名曹家窑村。约在1949年更名为曹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