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垅村位于湖口东高速出口,大垅乡集镇所在地,位于澎湖高速,定垅旅游线路连接处,是银沙湾工业园区主要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国土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全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共497户,2228人,其中农业人口1896人,全村共有全村耕地面积1314亩,山地面积615亩,水面面积150亩;全村九个自然湾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全村现有党员47人,其中女性党员8人,专科以上10名,60岁以上25名,35岁以下10名,村两委在职在岗干部5人。
近年来,大垅村已党建引领为抓手,做好民生工程建设,服务好乡党委中心工作,先后荣获“九江市文明村镇”,“江西省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先进党支部”,2021年已创建乡镇级全国退伍军人示范村和党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连续六年村级目标考评前三名,2022年已申报国家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2023年至今正在创建全国文明村镇。 |
王斯村位于大垅乡西南部,南与张青程山村、荷塘村相连,北接流泗镇东风村,距彭湖高速湖口东入口1.8公里,大张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风景秀丽,素有大垅乡南大门之称。
全村辖区面积6.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383亩,山林面积1794亩,水面面积195亩,共辖13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全村共283户,2321人,辖区内两座小二型水库,山水资源得天独厚,属省级森林村庄。
近年来王斯村围绕党建引领,依托优势,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主要以黑木耳种植和传统产业为主,同时正在建设鹭山民宿,王斯村将成为集休闲、体验、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
花尖村位于大垅乡政府南面约0.5公里,辖内有大垅中学和中心小学,是通往张青乡和马迹岭的必经之路,全村国土面积约6平方公里,下辖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490余户,2100余人。(其中:农业户口487户,人口1876人).其中,脱贫户24户62人,监测户4户14人,低保户41户,87人,分散供养11户,集中供养1人,残疾人48人。支部现有党员46人,在职在岗村干部5人,全村耕地确权面积1731亩,林地面积2700亩,水域面积300亩。
产业发展:花尖村立足自身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把棉、粮、油、茶等农作物为主产业发展,利用荒坡山地发展绿色产业,种植果树、茶叶、茶油等,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综合治理:村“两委”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及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花尖村各项事业稳步向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面完成。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是为群众办理各项事务提供了便利,创办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图书馆、体育活动场所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花尖村建设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和谐安康的社会新村。 |
大垅乡芦岭村位于大垅东南方,262县道穿插其中,距大垅乡集镇1.5公里,地处花尖山脚下。东与彭泽县太平关乡接壤,北与大垅乡花尖、大垅、管垅村毗邻,南倚“湖口八景”之一花尖山脉,东南西北主干道路通畅,区位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国土面积3.7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0.2万人,耕地面积1832亩,山林面积2400亩,水面320亩,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形象地说,就是四分山水三分田,三分道路和庄园。境内有小(二)型水库四座,马迹岭水库灌溉管道分东西两条线,山水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芦岭村围绕“党建引领,工业强村,产业富村,生态立村,平安稳村”的发展战略,努力在村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思想、实干担当,全面开启乡村振兴芦岭新征程!大力发展了传统的板糖产业,传统手工艺板糖技艺列为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经营状况良好,多次收到上级组织的表彰。 |
管垅村位于大垅乡中东部,东邻彭泽县太平关镇太平关村,西与大垅村相邻,北邻牌骆村,南邻芦岭村,属丘陵地带,澎湖高速及定垅线连接公路从西到东穿越而过。
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农户360户人口1381人,全村共有党员46名,其中女性党员9名,流动党员17名。3个党小组。辖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6亩(其中水田1100亩,旱地276亩);新增复耕面积约60亩。林地面积1100亩。脱贫户18户、共49人,监测户2户3人,分散供养户9人,低保户34户53人。目前村两委工作人员有6名,其中聘用干部2名,平均年龄45岁。
一、村集体经济:近两年,我村集体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今年我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加大农业投入,壮大集体经济,引进水果甘蔗种植技术,现将下熊湾大畈30亩土地承包种植水果甘蔗。甘蔗丰收后,可以使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还可以解决留守剩余劳力,增加村民务工收入。
二、组织建设:积极宣传组织党员报告精神及其它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发展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增强组织力量。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村8个自然湾已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点,其中骆吉白湾2020年列为巡回看变化点,该自然湾进行了污水处理建立了污水站。 |
大垅乡牌骆村位于乡政府北面,东邻彭泽太平观乡大岭村,西接本乡马步村,南连本乡管垅村,距乡政府3千米。全村324户、1227人,我们支部党员44人,其中包括一名预备党员,党员中女性党员9人,退役军人党员4人,全体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村脱贫户28户72人,通过防返贫监测入户摸排调查,28户脱贫户没有一户出现返贫现象。
一、抓好基层党建工作。2021年—2023年,我们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实现全村村民致富为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全方位适应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农村。
党支部为了抓好党建引领,每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不少于4次,讲党课4次,大力开展党史及党的方针政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学习和宣讲。特别是去年开展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真正做到“两个维护”。全体党员增强了爱党爱国热情,坚信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坚决做到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二、切实抓好乡村振兴项目及民生工程建设,2021年至2023年我们顺利完成了5个项目的民生工程建设,分别是村部至继明湾道路拓宽改造、产业建设(村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鸽机械设备的添置)、产业基地做鸽棚、产业基地(村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鸽养殖买种鸽、阳初湾池塘改造建设。每个项目坚持做到按上面的要求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保证群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进而保证了每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2021年至2023年,我们切实加强村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抓好肉鸽养殖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效益,每年肉鸽销售达到了10万元,同时加大了秸秆收储工作力度,每年收储大棚收集秸秆达17万斤,将秸秆粉碎后和鸽粪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年产2000吨左右,既保护了环境又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从而有力推进了秸秆禁烧工作。
认真抓好村级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营管理工作。2021年至2023年,我村光伏电站发电收益每月达到3000元以上,切实解决了脱贫户的公益性岗位,切实解决脱贫户就业,增加了脱贫户的家庭经济收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从而保证了28户脱贫户没有一户出现返贫现象。
2021年至2023年,我村为了增加集体收入,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村集体种植油菜600余亩、棉花400余亩、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左右。
四、切实抓好惠民的各项工作。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具体操作部署下,我们共修建村内道路14.5公里,其中沥青路面3.5公里,水泥路面7公里,沙石路面4公里,全面完成了省市新农村建设点7个,且全面达到验收标准,池塘砌护清淤33口,厕所革命全面完成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约762亩,全村基本上无一块撂荒的土地。
我们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成立了5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中,结合大塘湾新农村点的提升工作拆除围墙106米,全面完成了大塘湾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湾内白改黑400米,为美丽村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马步村地处大垅乡北端,东临彭泽县太平乡大岭、横山村,西与流泗镇西塘、莲花村接壤,拥有面积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366亩,其中山林地200余亩全村八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351户,1560人,外出务工人员703人。全村共有党员45名(含驻村工作队成员3名)。
近七年,在全乡综合考评中一直稳居前三。同时,还获得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江西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九江市先进民兵连”、第七届“九江市文明村镇”以及湖口县信访工作“三无”村等荣誉。
|
垅村位于大垅乡西边,全域面积176.9公顷。彭湖高速贯穿而过,交通便利。现有7个自然湾,11个村民小组,农户335户1315余人,全村共有党员35人,其中女性党员8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有12人,60岁以上的有18人。脱贫户20户64人,监测户5户20人,集中供养1人。享受低保待遇36户72人(含脱贫户和监测户)特困供养5人。村支“两委”共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2人,支书、主任实行一肩挑。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村民收入稳步增长,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8.8万元,2022年15.5万元,2023年17.8万元。
阳垅村大力发展农业,把棉、粮、油、茶等农作物为主产业发展,利用荒坡山地发展绿色产业,种植棉、粮,以及开设豆粑加工厂,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村“两委”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及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阳垅村各项事业稳步向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面完成。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是为群众办理各项事务提供了便利,创办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阳垅村建设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谐安康的社会村。 |
联丰村位于湖口县大垅乡的东南角,距大垅乡10公里,东与彭泽县太平关乡交接,南与彭泽县天红乡交界,西与本县付垅乡殷山村接界,北与本乡花尖村、芦岭村相接。该村四面环山,内有一千余亩的马迹岭水库,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优美。
全村拥有版图面积9平方公里,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293户村民农户,总人口1206余人,耕地面积1056亩,山林面积9564余亩。联丰村山多地少,主要经济作物以茶叶、油茶和蔬菜为主。茶叶总面积达2000余亩,其中有10亩以上茶园12个。油茶种植面积500余亩,蔬菜种植面积300余亩。
近年来联丰村立足独特的山水资源,以马迹岭茶叶为抓手,整合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政策支持、公共品牌宣传等工作,注重在茶产业技术发展、产业市场拓展、茶园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党建引领,打造“党建+合作社+茶农”发展模式,始终以坚持带领联丰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这个理念,集中优势力量打造联丰茶旅康养美丽乡村。先后荣获“九江市水生态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和市级卫生村”“省级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