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村位于惠水西部,系大龙乡政府所在地,距惠水县城13公里,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冷水河贯穿全村,惠长公路穿过村寨。辖17个村民组,649户3107人,其中劳动力1746,外出务工人员560人,耕地面2564亩,林地面积2631亩,长征村地处丘陵地区。地下有生产铁合金所需的大量黄砂白棉,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特色产业有石雕、生姜、经果林和烤烟。
|
该寨子位于三座山的关口的槽子里,故称“山口”。1984年得名山口村村民委员会,属大龙乡。 2001年行政村调整将原山口村、偏岩村合并成山口村村民委员会,属大龙乡。 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属涟江街道。 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山口村地处县城西南部,距惠水县城8公里,惠长公路横通而过,交通便利,东邻和平镇,西邻长顺县,南望长征村,北与九龙村毗邻。全村辖9个村民组381户1971人。全村总面积18864亩,有耕地2215亩,其中田888亩,土1327亩。全村现有党员33名,其中男党员30名.女党员3名。 |
九龙村是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试点”之一。九龙村位于惠水县城西面,距离县城9公里,属一类贫困村,309省道至九龙景区四级景区油路已建成通车,并已开通县城至九龙景区专线公交车。全村国土总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60%,丘陵占24%,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1150米。植被丰富,林木葱郁,公路沿线森林覆盖率90%,全境森林覆盖率40%。全村辖7个村民组,430户,2030人,其中苗族人口200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9%。近几年来,九龙村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重点加强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发展乡村旅游业,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推动了全村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
辖区由大坪和艾坪两村合并而来,两村村名均有一坪字,故称“双坪”,意为好事成双。1984年得名大坪村村民委员会,属九龙乡。 1991年属大龙乡。 2001年行政村调整将大坪村与艾坪村合并为双坪村村民委员会,属大龙乡。 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属涟江街道。 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双坪村位于大龙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惠水县城9公里,全村总面积9.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4亩。辖6个村民小组,223户,总人口930人,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数的98%,劳动力601人,双坪村村内全是岩山,平均海拔86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交通不便。 |
龙瓦村位于大龙乡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惠水县城8公里。龙瓦村属我县扶贫开发一类重点村,全村总面积7.72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246户,总人口1131人,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总数的98%,劳动力635人。2006年农民人均产粮345公斤,人均纯收入650元。龙瓦村村内全是岩山,平均海拔86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村民勤劳、能吃苦。目前村内有村级卫生室一所(房屋租用,面积约10平方米),服务半径8.5平方公里。 |
以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的名称。命其村名。1984年得名岩脚村村民委员会,属九龙乡。 1991年属大龙乡。 2001年由岩脚村、原民中村、马脚村、拉力村合并为民中村村民委员会,属大龙乡。 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属涟江街道。 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民中村位于惠水县城西,距县城十四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313户,总人口1610人,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6亩。其中土:681亩,田335亩,人均耕地0.65亩,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特色产业有烤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