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合涧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合涧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据明洪武年间,郭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郭家屯”。1981年地名普查时,群众为使村庄安定,改为“稳政村”,沿用至今。
具体建村时间失考,《重修林县志》记载有“大南山”。因村庄四周都有山坡,村西、村东、村北地势较低,村南山坡面积大,又高于其它山坡,故取名“大南山村”,沿用至今。
据说方圆十里全是荒坡,属小圈财主家,派了一个姓李的管家看管,后管家成家,取名“小丰”,后管家人丁兴旺,觉得小丰村名字太小,后改名小庄村,1942年解放,元康有一个南小庄,因位于北部,后改为“北小庄村”,沿用至今。
此地有个“尼姑庵”。每逢灾年,常有人在此搭棚施粥救济穷人,人称“道棚庵”。后此地聚居成村,便称之为“道棚庵村”,沿用至今。
明末年,外地一萧姓人家迁此定居。取名“萧街村”,因“萧”与“肖”谐音,后改为“肖街”,沿用至今。
据原名北圪台,来历待考。解放前后,有一条彰德府至潞安府大道,交通方便,故改名“八达”,沿用至今。
具体建村时间待考。大付街原名“付家”。因付氏最先迁此得名。后来,村庄渐大,家多成街,村名随之改称“大付街”,沿用至今。
具体建村时间失考。据付氏迁此建村,因位于“大付街”村东北部,故名“东付街”,后改为“小付街”,沿用至今。
具体建村时间失考。据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树木旺盛,且集中,故得名“木纂”,沿用至今。
具体建村时间失考。据宋代有一吕姓人家首迁此地,后人口逐渐增多。唐代窦天官在窦家庄一代安营扎寨,该地作为囤粮之地,故称“吕家小囤”,后改为“小屯”,沿用至今。
具体建村时间待考。原名“大店村”,原位于现址东部,因此地当时建有一大车马店,故名。后遇洪涝灾害,村庄迁移至新址,从新安家,故名“新安”,因“新”与“辛”谐音,后改为“辛安”,沿用至今。
据民间传说,明朝年间,有户人家,让自己饲养的子马与母马配种,子马不从,便蒙上其眼。事毕,子马看到仍是其母,羞愧难当,便一头栽入村中蓄水池内,变成了一头金马驹。人们感其德行,便称村名叫“马君池”。后来演变成“马军池村”,沿用至今。
地处山区,村东山坡,南、西、北、中有沟,故叫“难平”,后村民感到风俗及字的不雅,便将“难平”改为“南平”,沿用至今。
解放前,叫“西门岭”,传说想进入这个村子只能从西门这一门才能进入,后因村里全是路氏自此居住,所以改名为“路家岭”,沿用至今。
因该地村北有大圣山,山顶建有藏真观,山腰有药王庙,山下有孝思寺。因村庄位于三座古刹之南(古人称山南为阳),故名“三阳”,沿用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