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点推荐 > 202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7]
202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7]
清代乾隆时期从内地移民垦殖,最先有十四户人家在此落户而得名。文革时期至1984年前,此地为红光大队六队、七队,1984年二十里店乡人民政府成立后,命名为十四户村,下设五个队(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1998年将二十里店镇牧场划为十四户村六队,2005年设立行政村时命名为十四户村,沿用至今,原下设的六个队改为六个村民小组。十四户村……。 |
因村内多处有泉眼、湿地面积较大,故命名为百泉村。1955年成立牧场发展牧业生产队,经过多年的发展,为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2005年改名为百泉村。百泉村……。 |
清朝光绪初年,周文元(陕西)、安玉成(河南)的祖辈来此建庄定居,后来又有李、王、马三家在周、安两家庄子的西北方向另建一庄,人们为了区别,称周、安两家的庄子为上庄子村,李姓等三家的庄子为下庄子,故名。1974年命名为红升人民公社大队五队。1983年更名为上庄子大队,1984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上庄子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小村并大村,上庄子、梧桐树、下庄子合并为上庄子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上庄子村……。 |
意为清朝所设的“乐土驿”驿站。《绥来县图说》记作“乐土驿庄”,故名。1959年为塔西河公社红升大队副业队。1971年为乐土驿大队八队。1984年地名普查命名为乐土驿村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乐土驿村……。 |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包姓汉族人在此开车马店,接待过往商旅,群众习称包家店,故名。1958年包家店人民公社保林大队六队,1981年为包家店人民公社保林大队二队,1984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包家店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本村委会进行了小村合大村合并上油坊庄,2018年合并保林社区,沿用至今。包家店村……。 |
王姓的父辈移居此建庄种地,故称王家庄,故名。1958年为广西大队所辖,1959年广西一队划出成副业队。1964年并入红旗大队四队,1971年又从四队分出成立红旗大队八队。1976年调大队规模为红旗大队一队。1981年为二道树窝子大队一队。1984年为二道树窝子村委会所辖一个村民小组。1984年地名普查命名为王家庄村村民委员会,2018年年本村委会进行小村合大村,高家湖、张家水磨村合并至王家庄村,沿……。 |
意为骆驼肚子,此地地形像骆驼肚子一样,也有“好地”的意思,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为管理方便,命名为七大队,1984年乡镇建设时,更名为托干卡尔尼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托干卡尔尼村……。 |
在很早以前,从外地迁来几户人家,修建了几座房子,是一个很小的居民点,过去的人把居住地叫庄子,又是新建的,故起名新庄子。1954年成立初级合作社,有14户人家,起名为红旗社,1958年成立红旗大队,1984年包产到户时更名为新庄子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新庄子村……。 |
在哈密王时期有很多水塘,在水塘周围有很多沙枣树,因此而故名沙枣井。1956年成立沙枣井村,名称沿用至今。沙枣井村……。 |
赛克拉村是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德外里都如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50502209201。 |
清光绪初年,有一家韩姓农户开始住此垦植,故名,沿用至今。1985年以驻地改建为韩家庄子村委会。韩家庄村……。 |
因座落在大沙河沿南岸,习称上沙河沿,2005年奎苏镇政府将部分牧民搬迁定居于此,故名。1949年后建自然村,因座落在大沙河南岸,奎苏镇原牧业村委会;2005年改建为上沙河沿村委会。牧业村……。 |
由于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点扩大,人们在此地新建房,形成新的居民点故名。“英买里”系维吾尔语,“新村”之意。1958年为西依提勒克大队,1982年成立西依提勒克村委会,2003年西依提勒克村及伊里木合并为英买里村。英买里村……。 |
因地处吐鲁番市新城东门,故得名。1958年成立依提帕克大队成立依提帕克村委会。1995年命名为新城东门,2013年命名为新城东门社区。新城东门社区……。 |
很久以前政府驻军在此处,曾用洪水冲击结成的红色土硬块垒墙、垒土台子,屯田,故得名。1958年命名为巴合提大队,1995年命名为克孜勒吐尔村委会,2013年命名为克孜勒吐尔社区。克孜勒吐尔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