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资中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2]

资中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2]

资中县辖镇。1914年建蔡家乡,1951年置龙江镇,1958年改秀峰公社,1961年更名蔡家公社,1984年置蔡家乡,1985年建蔡家场镇,1992年更名龙江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92.6平方公里,人口5.5万。资(中)安(岳)公路过境。辖秀峰、罗家、平等、民主、早和、白阳、清泉、安乐、民胜、金田、白鹤、松柏、光临、月山、团结、红星、浸源、永兴、联溪、农胜、宝元、自力、百乐、石坪、新龙、红旗、永镇、龙结、张家、川民、农富、繁荣、铁佛、和盛、全胜、治乐、双河、上游38个村委会和蔡家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特产金条子辣椒。龙江水库为旅游胜地。

双龙镇位于资中县东北方向,距离县城约13.5公里,新建成资安公路我镇的檬茨村、铧头场村、蔡六村、大坟包村、青龙嘴村,双龙镇境内全长11.8公里。我镇共有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92个社,全镇总户数14052戾,50140人。

   双龙镇位于四川省盆地中部沱江流域中段,属长江上游沱江水系,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旱冬暖、夏长秋短,无霜期长等特点,境内有蒙溪河贯穿境内流入沱江,按四川省植被区划双龙镇属盆地中丘陵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植被带。

   双龙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耕地面积43072亩,农民2人均耕地面积0.86亩。全镇28个村除孔家村地理条件限制外,其它27个村均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广播设施健全,光缆入户率达65%,村村通电话,手机用户率逐日增长。全镇共修有石田坎192根,卫生井285口。我镇天然岩石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方便,水资源丰富,水质达到国家检验标准,即将在此修建的大型水库(两河口水库),预计三年内完工。因此,我镇结合这一有利条件,拟在近两年内把镇建设成为一个旅游镇,主要农家乐为主。

   双龙镇属于丘陵乡镇,适宜种养殖业的发展,我镇全年出栏生猪、仔猪数万头,每年向外地输出仔猪3万多头。蔡六、青龙嘴、大坟包等村共建成桑树种植基地2000余亩,九龙村种有塔罗科血橙700亩。

   我镇交通方便,水利、土地、矿产资源丰富,为投资开发提供了自然条件。双龙镇人民热忱欢迎有意者前来投资开发。我镇将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优惠条件。

资中县辖乡。1815年设高楼场,1914年置高楼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49.2平方公里,人口4万。成渝公路过境。辖紫金、鼓锣、清凉、书房、五四、永定、鹤林、桥梁、农林、长沟、一心、天星、玉皇庙、同德、世民、合群、世发、三岔、爱国、兴义、集中、三河、虎山、二丰、四面、藿麻、龙台、惜字、雨台、共家30个村委会和高楼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花生、油菜子。盛产席草。

资中县辖乡。1815年为陈家场,1914年改陈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54.1平方公里,人口3.6万。通公路。辖半边街、新店子、竹林坳、桂家山、傅氏祠、南岩寺、老罐堂、碾盘寺、人和庄、陈家冲、王家坪、鲍家庄、枇把湾、陈家坡、牌坊、王家寺、何氏坝、双堰坳、芦稿冲、新峰坳、石庙子、冷家湾、黄连桥、篮子湾、高家坝、玉皇观26个村委会和陈家场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柑橘。陈家场口有烈士墓园。

资中县辖乡。1914年置孟塘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89.8平方公里,人口5万。辖龙洞、柏莲、德兴、建设、三江、梨园、新华、群力、互助、大堰塘、水口、李窑、胡家庙、梨树、节约、凉水、增产、胡顶、花房、新店、狮子、白山、大佛、贾家、力量、石古、杨树、文昌、睦邻、建华、新民、新中、新建3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辣椒。为县粮食主产区。

资中县辖乡。1951年建马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0.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资(中)安(岳)公路过境。辖马鞍、石板滩、小河子、石桥、麦子湾、伍隍、黄石坝、李子冲、拾童庙、熊家溪、鞍子坡、白羊沟、龙马桥、楠木岩、杨家寺、松树、驼柏树、高洞坝、两河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资中县辖乡。1951年置狮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9.3平方公里,人口3.7万。通公路。辖芳草堰、黑山寺、坊家铺、天池山、菜子冲、廖家观、高家寺、铜马桥、锣鼓山、玉林、清明嘴、长冲、茶站、天恩寨、磨加墩、双朝门、李子国、廖家寺、小笃湾、级海寺、筲箕堰、石龙寺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