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康王(宋高宗)从着衣亭逃难到此,为一少女相救脱险,因王避岙,明嘉靖《象山县志》作”王避岙“。又据民国《象山县志》载:乾隆己卯岁(1759),举人王乙山(名兆乾)有《秦碑诗序》云”予丁酉馆黄避岙,因里人旧传掘得残碑,镌有'秦时黄石公避迹'等字,因以命岙"。秦代所修县志作"黄避岙"。乡以黄避岙自然村得名。 [详细] |
相传昔时五狮山北麓为一广阔的茅草地,后形成6个自然村,统称茅洋。乡以茅洋自然村而得名。 [详细] |
清光绪初,南田招垦局招温、台之民围成龙泉塘,后因塘田较高,改称高塘。自然村以塘得名。再者高塘本是悬水岛,故名”高塘岛乡“。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