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市首批37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
1949年为双龙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双龙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红卫公社三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时为龙井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龙井村管辖至今。龙井村……。 |
得胜镇地处鄂陕交界的竹山县西部,与陕西省白河县接壤,是著名的省际“口子镇”。全镇版图面积29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979亩,其中水田7139亩,辖14个村、69个村民小组、7456户、27600人。 二○○五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得胜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 |
2005年3月,原花园村与圣水茶场合并为现在的圣水村,期间没有发生更名的情况,并一直延用至今。圣水村……。 |
竹坪乡位于竹山县西部,与陕西省旬阳县交界,素有“朝秦暮楚、西楚门户”之称。竹旬、竹大路交汇于此,构成了竹坪乡小“Y”型经济走廊。全乡辖15个行政村、1个林场、1个居委会,共 6502户26154 人,版土面积163.9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 3.4万亩,其中水田7000亩。境内有丰富的煤、铁、绿松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和高家花屋、金花娘娘庙、店坪人工湖等人文景观。近年来,竹坪乡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 |
2003年金湾村、陶家坪村、钦峪村三村合并为东钦村,一直至今。(金湾村:1949年为金盆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潘家湾、金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潘家湾、金盆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时合并为金湾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金湾村;陶家坪村:1949年为陶家坪村,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为陶家、滚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为陶家、滚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 |
1949年为太和村,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太河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为太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新河大队,1976年为太河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太河村,2002年薛家村、观音村并入太河村,一直至今。(薛家坪村:1949年为南田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中心、南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中心、南田大队,1963年为中田大队,1981年1月23日……。 |
东川“宜居村庄”示范项目位于竹山县溢水集镇以西1公里处,社区辖居民213户865人,以现代农业和劳务经济为主要产业,2011年实现社会总收入8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3元。东川“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以“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为建设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精心建设”的原则,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改善为保障,投资91……。 |
中峰镇邓家坝村位于镇政府西部1.5公里处,以邓姓人氏居多而命名。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358户,1586人,其中农业户355户,1538人,党员35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4公顷,其中水田20公顷,旱地64公顷,2014年邓家坝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70.4万元,粮食年产量649吨,乡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近年来,邓家坝村以党建促经济、以活动促发展,以创争树先优,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不断提升……。 |
1、地理位置:竹溪县丰溪镇古称泗水关,位于鄂西北竹溪县南部边陲鄂陕渝三省市交界处的大巴山脉腹地,素以一脚踏三省的独特位置而声名远扬。全镇版图面积392.25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丰溪镇位于东径109°42’16",北纬31°52’24"上,西与陕西省镇坪县接壤,距镇坪县城54.5公里,西南与重庆市巫溪县毗邻,距巫溪县城98公里,距竹溪县城102公里,260省道(兴界路)贯镇而过,……。 |
汇湾镇位于竹溪版图中部位置,因汇湾河横贯东西而得名,在全县起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中轴点作用。全镇有19个村、116个组、1.7万人。版图面积172.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9235亩。森林面积1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 ,植被覆盖率达83%。先后被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优秀单位”和“优秀乡镇”、“全市先进乡镇”、“文明乡镇(街办)”荣誉称号……。 |
房县辖乡。1949年为化龙区所辖,1975年建窑淮公社,1987年改置窑淮乡。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2万。316国道贯通。辖桦皮塔、后河、竹林、化鱼河、阳坪、长青、建山、界山、陈家铺、八道河、长峪河、黄金寺、淮水、窑场、里乐城、新桥、观音堂、铺沟、三岔、卢家湾、庙沟、金沟、银沟、东沟、巴山沟25个村委会。野生动物有野猪、獐子、黄羊、狐狸和人工培育的梅花鹿。农业主产小……。 |
房县辖乡。1949年上龛区(十一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区,1975年为公社,1987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85公里。面积355平方公里,人口1万。车九(车家湾一九道)公路穿境。辖王家湾、草池沟、五台沟、范家垭、上龛桥、四湾、白玉坪、五池沟、干溪、黄龙山、扁担沟、双龙、江南沟、杜家沟、高草坪、金竹园、湖溪沟、鞍场、百户沟、石柱、二荒坪、青龙、南冀、乌梢尾24个村委会。农业以玉米……。 |
很久以前,在沟河流经一石庙垭后,有深水潭,潭深数丈,河中有一条大红鱼,每逢在水潭上面游戈,必然下雨。人们把红鱼奉为神灵,干旱时节,到此谭边祭拜红鱼,祈祷天降甘霖,无不灵验。故称此河为红鱼沟,后俗写“横峪沟”。明清时期,建地方保甲乡里,设官民相兼的基层组织,查户籍教化,催祖斌徭役;清光绪7年(1881年)为加强统治、兴办民团组建军民相间的基层组织,改传统的保甲乡里制为团,联保甲制,设青峰联保,由东乡……。 |
商贸活镇。土城镇是房县的北大门,境内又有两条国、省道通过,商贸流通极其便利。未来五年,该镇将通过“建”、“拓”、“育”等手段,促进全镇商贸流通。一是“建”。强化集镇建设,为商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重点抓好“二街二场二路”的开发。“二街”指土城集镇街道、通省集镇街道;“二场”指沿街小商品市场和已经建成的土城农贸综合市场;“二路”指209国道、235省道及其周边地块的开发利用。新的集镇规划中明确……。 |
汪家河流经此河段,以处河湾为方位,上游两岸的居民点,命名上湾村。1952年8月7日,全县划为1个镇4个区276个乡,上湾归三区黄龙乡管辖;1956年3月,由195个乡合并为96个大乡,设上湾高级农业合作社,划归化龙区管辖;1958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将原来的区、乡、高级农业合作社规划为人民公社,管理区和生产大队,上湾隶属化龙管理区管辖;1975年3月,撤区并社,化龙划归军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