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地社区共有2个居民组,211户,总人口266人,下设一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8名。社区服务中心综合办公面积30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居民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服务设施较为齐全,规范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卫生服务站、文体服务站、综合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办事和参加文体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社区党总支坚持以强化党组织建设为主题,以为居民服务为主线,以创建“文化型”特色社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
新道梁村距离克什克腾旗112公里,全村总面积10.5万亩(70平方公里),耕地2.49万亩(其中旱地2.29万亩,水浇地2000亩),草牧场5.7万亩,林地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278亩),辖14个村民组,总户数1019户2378人,常住人口348户717人。新道梁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小组6个,党员65名。村“两委”成员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人,平均年龄45岁。新道梁村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莜麦、小麦、玉米、谷子等农作物;主要养殖肉牛、肉羊和生猪,目前肉牛存栏约800头、肉羊存栏约4500头、生猪存栏约1500头。下一步,新道梁村党总支结合村情实际情况,整合现有资源,借助“兴牛贷”“育肥贷”等政策“东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逐步打造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
广华村位于新开地乡北部,东邻双山子村,西邻水泉村,南与新道梁村接壤,北与铁营子村接壤。距新开地乡政府19公里,距旗人民政府100公里。全村总面积10.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345亩,林地面积5.6万亩,草牧场3.7万亩,辖11个村民组。总户数1086户,2486人,常住人口379户,873人。广华村党支部共有党小组3个,党员4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大专及以上学历2人,平均年龄42岁。村党群服务中心面积212㎡,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2万元。广华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特色产业为主要增收致富渠道。种植业方面,年产青储玉米1万余吨;养殖业方面,牛羊存栏数2000余头(只);特色产业方面,投资3000万元建设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其中包含食用菌冷棚150个、3000平方米食用菌生产车间1处,目前冷棚已经投入使用,车间投产后不仅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也能为贫困户增加收入。2021年食用菌销售额达80余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为部分群众增加了收入。下一步,广华村将继续以青储玉米种植拉动舍饲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和冷凉陆地蔬菜,广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万元。
|
新开地村地处克旗东南部,与翁牛特旗亿合公镇接壤。全村总土地面积8.6万亩,现有耕地面积3.1万亩,草牧场面积2.6万亩,林地面积2.5万亩。以旱地为主,无霜期短,干旱缺水。以种植小麦、莜麦、土豆为主。新开地村辖16个村民组,户籍人口1166户2671人,常住户365户,人口730人。新开地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8名。村“两委”成员共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平均年龄47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70㎡。新开地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莜麦、杂粮杂豆等,目前全村共有养殖户100余户,牛存栏1800余头、羊存栏2750余只。有面粉加工厂1处,食用菌冷库共8间640平方米,冷棚106栋,每年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下一步,新开地村将由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饲草转变,引进优质肉牛品种,改变种植养殖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采用合作社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各类项目实施,预计未来5年内,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均可达20万元。 |
双山子村位于新开地乡政府东部,东与高地村毗邻,南与翁牛特旗接壤,距离经棚镇120公里,邻偏北线、龙双线公路。辖区内有9个村民组,户籍户数1137户,2619人,常住户数420户,645人,全村总面积为6.5万亩,耕地2.8万亩,草牧场1.2万亩,林地2.2万亩。双山子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名,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平均年龄48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384㎡。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村镇”,2018年被评为旗级“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双山子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莜麦等,牲畜总存栏数4411头(只)。共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牧场5个。下一步,双山子村将由传统种植业向饲草种植和杂粮杂豆种植转型,按照“以种促养、种养结合”思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高地村属于高寒漫甸地区,东邻土城子镇,南与翁牛特旗接壤,西与双山子村相接,北与新道梁村毗邻,地处新开地乡政府东南部,距乡政府18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667公顷,耕地2.3万亩,草牧场1.3万亩,林地1.7万亩。辖9个村民组,户籍人口818户1916人,常住人口385户654人。高地村党总支部下设2个支部,党员56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5人,平均年龄45岁。被评为赤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高地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马铃薯、小麦、荞麦、藜麦为主要种植作物,其中以藜麦、马铃薯种植为重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依托村办企业高地农机合作社与淀粉加工厂,对藜麦和马铃薯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高地村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新开地乡2022年社会化服务项目,实现集中连片推进规模化生产,可为农民节省17万元的农机服务费。下一步,高地村将加大力度推进优质肉牛养殖,促进种植业、养殖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
红石砬村位于新开地乡东南部,东与苇塘河村毗邻,南与翁牛特旗接壤,西与高地村相交,北与土城子镇紧连。距经棚镇170公里,邻新北公路。全村总面积为5.6万亩,耕地1.9万亩,草牧场2.4万亩,林地3.1万亩。辖9个村民组,户籍人口871户(2171人),常住户363户(872人)。红石砬村党支部共有党小组5个、党员44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共432㎡。村“两委”班子共6名成员,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平均年龄39岁。2021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22年被列为旗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红石砬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莜麦、玉米、大豆等杂粮杂豆,特色产业以粉条加工为主,共有马铃薯粉条加工厂2家,年产销粉条约150吨。红石砬村养殖业以肉牛、肉羊为主,目前存栏肉牛约200头、肉羊约3000头。红石砬村大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正在实施红石砬村肉牛育种基地项目,促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
苇塘河村位于新开地乡东南部,东与翁牛特旗毛山东乡毗邻,南与翁牛特旗广德公,亿合公接壤,西与本乡红石砬村相交,北与土城子镇紧连。辖区内有6个村民组,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5.0025万亩),耕地0.79万亩,其中旱地0.52万亩,水浇地0.27万亩,草牧场3.05万亩,林地1.189万亩。全村户籍人口414户997人,常住人口153户286人。苇塘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4人,平均年龄43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130㎡。苇塘河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荞麦等,目前存栏肉牛约100头、肉羊约1500头。下一步,苇塘河村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改革,争取建设蔬菜大棚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就业。同时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促进养殖业向着优质高效转型升级,形成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