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1736-1796),王氏自亢村迁此,以姓得名小王庄。1980年更为今名。 |
初名朱贺庄。系以朱、贺两姓得名。因何姓继续迁此,曾名小何庄。后演变为贺庄。 |
吴、李两姓最早迁此定居,以姓得名吴李庄。明代王氏自江西瑞州府迁此,有人名王贵者,武艺超群,方圆数十里内颇有声誉,王家盖了一座楼房,因王氏人口繁衍较快,吴、李两姓人丁不旺,遂更名王贵楼。 |
因过去黄河有个支流,经武陟白马泉过此,这里有个渡口为南北通行必经之地,此地又多生长红荆条,以此得名“红荆口”,后来认为叫口不如咀顺,便改口为咀,后演变为红荆嘴。 |
因毛氏住此,以姓得名毛家庄,民国时期因村北部有小毛庄,故名大毛庄。 |
明末,临交通要道,人畜车辆汇集于此。吴氏在此开一停车场,故名吴家场。后谐音简化为吴厂。 |
清康熙年间(1662-1722),亢村毛氏为种地方便,迁此定居,以姓得名毛家庄。民国时期,为区别南部毛家庄,又因住户较少,更名小毛庄。 |
因村原有唐代所建的法云寺遗址,该寺院系国家寺院,故取村名国寺。民国时期曾名国土村,后演变为郭土。1982年恢复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