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弟子陈亢葬此,故名。清朝和民国县志记载,明清称亢村驿,民国则称亢庄。解放后因在亢村南部,故名。 |
孔丘弟子陈亢葬此,故名。清朝和民国县志记载,明清称亢村驿,民国则称亢庄。解放后因在亢村西部,故名。 |
孔丘弟子陈亢葬此,故名。清朝和民国县志记载,明清称亢村驿,民国则称亢庄。解放后因在亢村北部,故名。 |
初名李道营,明洪武年间(1368-1398),因有一王氏官员在此扎营,更名王官营,清代曾名南王官营。1949年更为今名。 |
初名桑古寺(来历、含义失考)。曾名赵岗村(来历、含义失考)。后因刘伶之后刘氏居多,且居住在故黄河堤上,故名刘固堤,位于西部故名刘固堤西街村。 |
丰乐屯远在唐宋之际即有此村。金、元以来屡遭兵毁,村人长处饥馑,增长枳绥,自明洪武年后,又有董氏自山西洪洞县来,相继有陈氏等姓自各地迁来,编户为丰乐社,村人取佳语称丰乐屯。 |
传原名王禄营,系通京大路上一个重要站口,清初为了加强统治,维护南方粮草安全进京,在此筑城池,建衙门,置四品守备官员,命名为新城。 |
牛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得名牛家屯。后更名为牛屯。 |
安懿王之子安寿曾在此“住府”,初名王府庄,清称南府庄,民国时期更为今名府庄。 |
初名桑古寺(来历、含义失考)。曾名赵岗村(来历、含义失考)。后因刘伶之后刘氏居多,且居住在故黄河堤上,故名刘固堤,位于东部故名刘固堤东街村。 |
约三百年前,此处系一片荒地,刘固堤住户王氏(号王朋),迁此开荒种地,后形成村落,故名。 |
原址在今村北数里处,因地势低洼,常年被水淹,李氏搬到黄河故堤上居住,故名。 |
传住户,原籍原阳口里村。约在明末,因响马路劫皇粮、官府抄家,群众匿居于此。因处黄河南迁后,遗留下的两条河沟之间,初称“河夹”,后认为含义不好,故名夹河。 |
因位于黄河故堤上,郭氏住此,故名。 |
村东原为黄河故堤,堤上有一座“结义庙”。明永乐年间(1403-1424),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庙西山头居住,渐成村落,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