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达州市调整通川区等5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1号):设立淙城街道,将新宁镇淙城社区、滨河社区、新安社区、清河社区、建设社区、橄榄社区、金牛社区、圆井眼村、三里桥村、真武宫村、接龙桥村、黄泥沟村、老鹰岩村、二里半村、红庙村、明月坝村和普安镇峨城社区、九石坎社区、观音寨村、杨柳湾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淙城街道管辖,淙城街道办事处驻明月坝村1组110号。 |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建新宁县,初治沙坝境内。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迁治淙城(今新宁镇,因处于澄清河东、蕉溪河(新宁河)南,淙河穿城而过,故古称淙城)。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定名城厢乡。 1932年12月,更名城厢镇。 1953年2月,改名城关镇。 1981年,复名城厢镇。 1992年12月,东门乡与城厢镇合并为新宁镇。 2003年7月,明月坝乡并入。 |
古属梓潼县、梓潼郡地。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设南梁州,后更名安州、始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普安郡,领普安、武连、临津、梓潼、永归、黄安、阴平7县,属普安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改为剑州。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升为隆庆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普安并入梓潼,属利州;六年,设剑州,属保宁府。 民国元年(1913年),州改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设普安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设县苏维埃政府。 1949年,属剑阁第一区,辖街道段组。 1953年1月,更名城关镇。 1954年5月,撤城关镇,段组由县直属。 1955年9月,设城关镇。 1958年4月,析置城郊乡。 1981年10月,更名普安镇。 1984年1月,安镇,辖第一、二、三、四居民段、红星、城郊乡10生产大队。 1992年10月,鹤鸣、普安镇,辖22行政村和5居民委员会。 1995年10月,析置凉山乡,剑公、剑北、闻溪3村划入城北镇。 |
西魏和北周年间为蛇龙县治,属开州东关郡。 清光绪元年(1875年),属保顺乡南荣里。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定名回龙乡。 1911年,属新宁县。 1912年,属新宁县普安区。 1929年,属新宁县回龙区。 1931年,属普安区。 1950年1月,属永兴区。 1966年11月,更名长青公社,属长青区(原回龙区)。 1973年,恢复回龙公社。 1978年8月,撤区并社,长田公社并人回龙公社。 1980年9月,恢复区社,长田从回龙公社析出。 1983年5月,回龙公社改回龙乡,属回龙区。 1992年8月,回龙区公所与回龙乡合并为回龙镇。 |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达州市调整通川区等5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1号):撤销新太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兴镇管辖。 |
明末称贺家沟。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迁往埔子岭,依一浆洗大田得名浆池坝。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定名讲治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改讲治镇。 1952年3月,分为讲治等6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12月,乡改镇。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达州市调整通川区等5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1号):撤销宝石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讲治镇管辖,讲治镇人民政府驻正街180号。 |
古称天子殿。 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六年(1733~1741年),改天子殿为添子店,后名天子店。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县置17乡,甘棠铺改甘棠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乡改镇。 |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任市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更名任市镇。 1958年,为任市公社。 1992年,撒区并乡建镇,明桥乡、靖安乡部分村、长岭乡部分村合并为任市镇。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达州市调整通川区等5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1号):撤销靖安乡、新街乡,将原靖安乡和原新街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任市镇管辖,任市镇人民政府驻黄瓜店村2组166号。 |
古称广福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定名广福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1992年7月,乡改镇。 |
清代建场。 1950年10月,建长岭乡。 1952年,析设新华、新农2乡。 1956年,新华、新农2乡复并入。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 1992年12月,乡改镇。 |
古称八命桥或八庙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乡,初治于张爷庙(今拔妙信用社)。 1952年,建拔妙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78年,并入长岭公社。 1980年9月,恢复拔妙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2016年,撤销拔妙乡,设立八庙镇,以原拔妙乡所属行政区域为八庙镇的行政区域。 |
古称太和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定名太和乡。 1958年10月,乡改公社。 1981年12月,更名灵岩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 2016年,撤销灵岩乡,设置灵岩镇。 |
古称仁和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定名仁和乡。 1952年,析设共和乡。 1956年,共和乡并入。 1958年,乡改公社。 1966年,改名东风公社。 1972年,复名仁和公社。 1981年12月,更名梅家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