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金沙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金沙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此地旧时常出现火烧房子,造成人民生活贫苦,加之场口有一株巨大柏茶树,故名“苦茶园”。解放后,街上未发生火烧房子的事,“苦茶园”改为茶园。 [详细]
  相传距现木孔街2公里的坪上,有一棵千年无名古树,参天耸立,古树径大心空,非常奇特,树肚内能摆放一张大方桌和四根板凳供人们棋牌娱乐,树木古老“空”为“孔”,因此而得名“老木孔”。1949年,置木孔乡,因治所地在老木孔街上,去掉“老”字,取名“木孔”。 [详细]
  长坝镇原名老场坝。清朝末年,当地富户设集市贸易,因不繁荣,迁至堰坎和堰沟境内,因与街相连有韩家坝、喻家坝、田坝、后坝,相连几坝地形狭长,故将“场坝”易为“长坝”。 [详细]
  元末时期,播州末代土司杨祖龙与水西土司安香玉经驿道快马传书,相约来此勘边定界,聘邀思州土司安田作证。杨率侍从十数骑抵垅,不见安田。忽见一马负鞍而至,问从者后面是谁,答曰:“后面是山。”陡现尘土飞扬,马影腾空不散,茫茫中见一骡骑将军系马仙人垛石,随闻金鞍落地,疑为马山羽化求名,遂取前后二字更名后山。 [详细]
  明代有仡佬族石姓在此开设旅店铺,取谐音为“石革闹”,简称“石场”。 [详细]
  1951年,因回龙街有一棵大桂花树,就将回龙乡改名为桂花乡,桂花乡由此而得名。 [详细]
  太平彝族苗族乡原名九盘坡,清代末年开为集贸市场,以开场人宋太平之名为场名,定名太平场,简称太平。 [详细]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安洛集镇在砂安桥,名李家桥场,一场大水将李家桥及三家李姓全部冲走,场坝迁至彝补底陈家寨。人们把这次洪水归纳为“李家桥场淹落河”,把到陈家寨赶集称为赶淹落河。后来以谐音“安洛”逐渐取代淹落或安乐,安洛因此而得名。 [详细]
  1950年,改革保甲制,以新街、化竹二保合建新化村,至新化由此得名。 [详细]
  传说因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一块大水稻田而得名。 [详细]
  马路彝族苗族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境内马路河而得名。 [详细]
  1941年析黔西县西北部及大方、遵义2县部分地置县,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各取头一个字作为县名,故名金沙县,属地理地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