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街道社区,成立于2003年,位于华蓥市西部,渠江南岸,与主城区较近。是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 社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户1600多户,总人口3900多人,4个居民小组。社区内组织健全,建有社区党支部,其中有党员54名、居民委员会、社区妇联、计生协会等多种组织。为更好服务居民,社区还组建了文艺队伍、志愿队伍。社区内设施齐全,有集体闲、娱乐、阅读、健身于一体的日间照料中心,是离主城区较近的一个城乡结合部社区。 |
沱湾村位于明月镇东部,东与工业园区比邻,南与顶足、红光相接,西与长田坎、明月村相连,北与白鹤咀、果子社区交界,辖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约1100亩,总人口1022人,全村有党员48人。村党支部坚持不断提高党员服务群众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多方引进业主发展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生产,同时帮助业主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把支部建立在专合组织中,加强对他们的业务指导的同时也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6年底该村被评为“广安市四好村”,2017年底被评为“广安市平安村”。 |
明月村位于明月镇西部,地处渠江流域水淹区,与广安区方平乡隔江相望,东邻沱湾村,南面与长田坎村交界,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1118户。总人口3314人。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2016年被评为“广安市四好村”。 近年来,在明月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明月村紧紧围绕建设“明月风光·渠江画廊”乡村旅游廊道,新修滨江旅游公路2公里,花卉观光游步道3公里,打造明月沱广场旅游景点,力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全村连片发展桃李产业,增加集体经济;并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力促村风民风转变,使贫穷落后面貌得到切实改善。 |
竹河村地处渠江流域水淹区,常年因灾致贫,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3470人,现有党员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440人,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底被评为“广安市四好村”。 2015年8月以来,竹河村积极响应镇党委开展的“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最前线”主题活动,筹集资金建成了标准化的党群活动中心,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省级机关选派优秀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成员和农技员帮扶力量到位,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班子严格落实村级监督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三字经,组织评选先进人物事例狠抓精神脱贫。竹河村坚持党建带扶贫,党员带群众,2017年完成贫困村摘帽,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
人和寨村位于华蓥市西部,属渠江流域水淹区地带,海拔高差大,全村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56亩,其中林地1500亩,有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56户,总人口3130人,其中,贫困户44户,贫困人口104人,总劳动力1820人,外出务工人员1200人。2017年被评为“广安市四好村”。 全村有硬化公路12公里,便民路14公里,山坪塘14口,蓄水池25口,农民新村一个,标准化活动室一座,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并开通了农村客运专线,实现了集中供水、供气、有线电视、宽带进村入户。 |
长田坎村地处明月镇东南部,距明月镇政府3公里,距华蓥市区6公里,全村总人口3521人,985户,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04名,耕地面积2487.2亩,林地面积630亩。2017年被评为“广安市四好村”。 长田坎村交通便捷,北面是华蓥市工业园区,东南面西环线公路穿越而过,并在在长田坎村境内4组、5组、6组、7组交汇,形成交通枢纽。引进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租地200余亩,成立桑梓产业园,经营花卉苗木基地,使全村由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助农增收。 长田坎村新农村共有房屋34幢, 6+1综合体一幢,并安装了健身设备,供电,供气设备一应俱全,管理规范,环境优美。 |
白鹤咀村地处渠江流域水淹区,常年因灾致贫,全村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1815人,现有党员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9人。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2016年被评为“广安市四好村”。 白鹤咀村既是省级贫困村,又是曾经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后进村。2015年8月以来,该村探索开展了“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最前线”主题活动,成功由后进村转化为先进村。通过让班子强起来、把阵地建起来、带党员动起来、强监督严起来的方式强基固本工程,促进党风政风转变;通过把政策交给群众立规矩、弘扬正气、知荣辱典型示范的防治综合施治工程,促进村风民风转变;通过推行以党建带扶贫,以党员带群众,加快全村发展高效提升,2017年顺利完成脱贫,贫穷落后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
红光村位于明月镇东南,距蓥城城区6公里,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共856户,2895人。其中,党员70人。 红光村的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足迹遍布广东、山东、山西等8个省市,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能创收,是团队中的骨干力量。红光村委坚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以富群众口袋为动力,以强基层组织为目标,不断完善村民自治,规范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我约束,自我遵守,自我实行的自主监督行为,引导村民走向文明,从而塑造弘扬精神文明正能量,创造精神文明新起点。 |
刘家庙村位于华蓥市明月镇东南部,距明月镇约7.5公里,华蓥市区13.5公里,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754户,总人口2326人,其中党员64名。作为省级贫困村,刘家庙村党支部加强党建促进脱贫的力度,进一步突出党员的作用,把党建工作与脱贫和经济发展相融合,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打造党建示范点,确立“三个依托”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过政策扶贫、就业引导、发挥山区养殖业优势,不断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该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通过农民夜校、农民运动会等载体带领村民从物质、精神上脱贫致富。2017年该村顺利完成脱贫摘帽,村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