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郫都区友爱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郫都区友爱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此处曾名“三元场”,故名。1930年,改划全县为10区109乡时,始设置三元乡,以场名作乡名。

解放初期1950年,郫县的第四区的区政府便设在三元场,1952年8月1日,郫县解放后的第一个农村信用社——“郫县第四区农村信用社”便设在三元场,三元场名字一直用到1953年。

直到三元乡、普兴乡、龙溪乡合并为友爱乡为止,三元场在1956年才撤销。

重新使用三元场的名字是在2004年撤销街村成立三元场社区之时。

2020年5月,村组优化调整,原三元场社区和皇庄村,迎凤村合并成立三元场社区.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三元场社区、迎凤村和皇庄村合并,设立三元场社区居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三元场社区服务站成立于2004年,三元场社区位于友爱镇迎宾街24号,交通便利,幅员面积0.8平方公里。全社区有居民小组2个,共有人口3876人,总户数为1901户,其中;流动人口2894人,户数1089户。该社区共有1个党小组,中-员24人,2015年人均纯收入15000元。

何家场社区位于友爱镇东面,共有2个街道(即何家场与释迦桥)。何家场街道东、南紧邻清河村,北、西邻兴福村。释迦桥东邻顺安村,北邻春台村,南、西邻清溪村。交通便利,有何石路连接我两街道。全社区共有人口3851人,总户数2195户(其中包括释迦桥6个小区)。社区实际人口户数422户。588人。现有党员人数20名。2个党小组,2个居民小组。其中:中小学校3所;幼稚园1所;金融店2家;农资公司2家;惠民药店10家。

金台社区于2011年底由行政村升级为社区居委会。金台社区位于郫县西南部,距郫县5公里,是友爱镇蜀都花卉产业园区的基地,是成都市土地整理试点村。社区西接清溪村,东接南部新城,南接弥陀村,,东距成都20余公里,西邻都江堰30公里。清水河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IT大道由东向西横穿全村,交通较为便利。全社区幅员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1994人,631户,辖11个村民小组;有党小组9个,党员69人;耕地1644.52亩,人均耕地0.83亩。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兼以花卉种植,人均年收入13036元。金台社区历年来被评有“二○一○年度综合目标一等奖”、“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土地规模经营先进单位”、“县级平安村”“劳动保障先进单位”等,就在今年又再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升平社区地处友爱镇东部,东邻郫筒镇,北、西、南分别与顺安、金台村相接,郫花路、太清路为本辖区区域内主要经济干道。升平社区原系升平村,由于村域内失地农民增多,大部分土地和人员已经征用和拆搬迁,村民普遍从事二、三产业,于2013年9月升平村建制改为友爱镇升平社区居民委员会。

本社区现有874户农户,人口2293人,下设13个村民小组,党员71人,村民代表67人。现有耕地面积1551亩。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12758元。社区服务场所设置有劳动保障工作站、计生服务窗口、残疾服务窗口、流动人口服务等窗口。社区内现成立有歌舞队、太极拳队、腰鼓队、老年人协会等群团组织。

石羊村位于友爱镇西侧,距友爱镇政府约2公里,现有人口1638人,村民代表27名,中-员67名,预备党员1名,分为9个党小组,下设9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1874亩,其中1000亩以上种植的是经济苗木,占耕地面积的60%,是典型的以苗木、农产品种植为主的村庄。石羊村长期在外打工人数约在50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上。

子云村是西汉大儒扬雄故里,村内现存“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雄墓”。子云村位于友爱镇西部,西与花园镇接壤,交通便利,郫花路、温彭快速通道和IT大道呈“工字”型贯穿全村,全村幅员面积3.04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837户、常住人口2654人,劳动能力1615人,7个党小组长,79名中-员,村域主导产业以大型乔木和灌木为主,其中大型乔木、灌木花卉种植面积2300多亩,无公害蔬菜680亩,粮食种植2000余亩,2014年人均收入16600元。

龙溪村位于友爱镇西北面,距友爱镇约4公里。龙溪村东接友爱镇达通村,西接花园镇永泉村,南与友爱镇子云村相连,北与安德镇互通式立交桥隔河相望。龙溪村下设村民小组13个,现有耕地面积4178.29亩,幅员面积约5647.8亩,农业户1028户,人口3219人;村支部下设党小组13个,党员89人,主要以花卉种植为主兼以粮食作物,2014年人均纯收入16433元。村域内彭温快速通道、走马河途经龙溪村。

达通村位于郫县西部,东距成都20余公里,西邻都江堰30公里。清水河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沿河两岸绿意葱葱,景色怡人。全村人口2978人,965户,耕地3216亩,辖14个村民小组,9个党小组,党员98人,主要以花卉种植为主兼以粮食作物,2013年人均年收入14058元。

达通村便民服务中心位于达通村5社达通村村委会一楼,郫县达通花卉专业合作社办公地点也在达通村村委会。

成都市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地处“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位于西汉大儒扬雄故里郫县友爱镇,是郫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的核心地带,曾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移动电话第一村”、“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等省部级、国家级称号。2006年3月,农科村经复核验收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年4月,获得“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称号。

农科村东距中国西南大都会成都市25公里,西距都江堰市30公里,成灌(成都至都江堰市)高速公路、温彭(温江区至彭州市)快速通道均从村边穿过,交通十分便捷。

2占地面积编辑农科村占地4000余亩,人口2310人,花卉种植面积2300余亩。全村共有农家乐常年经营户30余户,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全村接待游客124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4963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近5万元。

3详细编辑农科村具有悠久的花卉种植的历史传统,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和销售基地。农科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郫县友爱公社的农科试验队,八十年代中期撤队建村后,出现一大批花木种植专业户,整个村成为大型花木生产基地。因业务需要,以徐文康、宗竹林等农户为首,搞起非营业性的餐饮接待。

1987年,村内整个园艺景观已连点成片,农家庭院经整修也形成较为优美的环境。《成都晚报》记者对农科村进行了系列报道,称这里是“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与此同时,县内外一些来村参观的游客不断增多,村里的徐家大院率先搞起营业性的农家旅游接待,随后宗家、何家、蒲家、邹家、赵家等花木种植大户,也如法效仿。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农科村的农家旅游接待已初具规模。

郫县人民政府和成都市旅游局联合举办了国际望丛赛歌会,参加赛歌的外籍歌手和赴会的省、市老领导、民俗专家,在此期间专门参观了农科村。在农家旅游接待点上,外宾们还参与了推豆花、挖芋头、骑牛、推鸡公车等民俗活动。民俗专家们肯定了农科村在花木生产基地上嫁接起来的这一旅游形式,建议农科村的旅游定位为乡村民俗旅游。原省委副书记冯元蔚专门为徐家大院题写了“农家乐”的字幅,从此,农科村的旅游正式定名为农家乐旅游。

2003年4月,农科村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到了2005年底,由于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尤其是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农科村全村花卉苗木盆景生产纯收入2400万元,旅游收入16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4万元。在成都市首届星级农家乐评定中,农科村涌现了一批三、四星级农家乐,再次实现了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档升级。

2005年下半年,农科村不仅完成了农家庭院风貌改造和区内道路的整修,还修建了扬雄广场及配套的牌坊、汉阙、仿古群雕、石柱、石灯及有关的亭、台景点,同时区内还建了“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史料馆”,完善了“川派盆景之乡展览园”、“川西农家民俗收藏馆”,通过一系列的精心打造,农科村从旅游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到历史文化内涵的充实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后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农科村景区命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农科村这个乡村旅游的标志性品牌,经成功打造后,再次为中外游客瞩目。如今,农科村不仅成为了花木种植基地型的大市场,更是个风光秀丽的农业旅游胜地。

2006年4月12日,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开幕,郫县农科村作为本次乡村旅游节的活动分会场接待了国家旅游局常务副局长孙刚和来自贵州、云南、宁夏、新疆、江苏、福建、山西等省市的分管旅游副省长和旅游局长一行。同时,来自中央、省市的40余家新闻媒体共同参与了乡村旅游节郫县分会场的报道。

考察团先后参观了农科村游客接待中心、购物中心、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徐家大院、观景楼和中华盆景园,对农科村在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农科村不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农家乐布局合理,而且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在氛围营造上很有特色,值得借鉴和推广。同时,在此次盛会上农科村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了“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称号。

弥陀村隶属郫县友爱镇,地理位置位于友爱镇东南面。距郫县县城7公里。东临德源寿增村、和众村、永光村;南接温江区万春镇先锋村;西面接本镇的清河村;北面接本镇的金台村、兴福村。弥陀村幅员面积4989.45亩,其中耕地面积3738亩。弥陀村下设村民小组15个。其中农业户数989户,农业人口3005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9个,党员110名。全村种植蔬菜大蒜1500余亩,其中大蒜1200亩,韭黄40亩。花卉苗木1200余亩,2014年人均收入16523元。

此处曾名青㭎村,改“㭎”为“冈”,故名。1949年前是何家场的第九和十保,1950年按照小地名改为青㭎村、昌林村。

在供社会时期的1961年合并为解放公社三大队。

我们从1982年地名办编辑的《郫县地名概况》里面查到,当年清河乡的三大队,的确改名青㭎村。

1989年出版的《郫县志》中《郫县地图》上也标明是青㭎村。

但不知何故,《郫县志》正文却写作“青杠村”现在有的地方写作青“冈”村。

2005年6月撤社并村改革中,止水村、青㭎村合并为青冈村。

2020年5月,村组优化调组,原青冈村、梅花村合并为青冈村。

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梅花村和青冈村合并,设立青冈村村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青冈村位于友爱镇东南面,与农科村紧紧相连,青冈村东接兴福村,西靠江安河,南接梅花村,下设村民小组14个,现有耕地面积2361亩,幅员面积3256亩,农业户785户,农业人口2295人

兴福村坐落在美丽的田园花乡。毗邻IT大道,东有清水河,西临农科村,南望田园绿道,到成都仅需要25分钟,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辖14个社,共有人口2660人,住户847户。外来人口20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2753.96亩,花卉苗木2000余亩,辖区面积2.74平方公里。全村政治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014年人均收入17200多元。

全村党员114人,党小组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7余万元,收入来源主要是租出土地管理费。

全村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空气的纯度为市区的5倍,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市区的150倍,平均气温比市区低3到4度,三季有花、四季有果,享有“成都绿肺自然大空调”之称。这里还有在建的凡美花卉e购实体中心、海枣生态度假村等。它能让你远离都市的喧嚣,感受到一份宁静与脱俗,忘却忧愁与烦恼,无限风光在兴福。

清溪村位于郫县友爱镇东南面,距郫县县城5公里,以西是安德镇,以东是郫筒镇,紧邻金台村、兴福村、皇庄村、春台村,清水河、郫花路贯穿全村。清溪村现有人口1936人,632户,下设1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023亩,一社人均耕地面积1.25亩,二社人均耕地面积1.05亩,三社人均耕地面积0.72亩,四社人均耕地面积1.21亩,五社人均耕地面积1.3亩,六社人均耕地面积1.11亩,七社人均耕地面积1.38亩,八社人均耕地面积1.3亩,九社人均耕地面积0.995亩,十社人均耕地面积0.64亩。村党支部下设党小组5个,党员59人。清溪村主要以花木种植为主,全村土地集中流转出去1500余亩,清溪村绿道名称为清溪路,根据区域不同分为A、B、C三段。清溪路A段面在卿家湾,清溪路B段面在玉川路,清溪路C段面粘合剂厂至何释路之间。2014年清溪村圆区路成功创建为友爱镇示范道路。在清溪村村两委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人均年收入达17391.4元,村域内现有企业30多家。清溪村历年来被评为“农村环境整治和道路养护工作先进村”、“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先进单位”、“优秀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先进基层党组织”、“土地规模经营先进单位”、“县级平安村”、“成都市卫生示范村”、“成都市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文化建设示范村”、“民主管理示范村”等,就在今年又再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2015年清溪村将创建“法治建设示范村”。

筒春村位于花园镇以南,幅员面积2.75平方公里,辖14个社,831户、2630人;是遵循市场化原则和民主化方式,规划建设的“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展现川西民居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示范样板。

一、规划设计:突出“三体现一方便”。按照“因地制宜、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和“产村相融”理念,突出体现田园风貌、新村风格、现代生活和方便农民生产,依托原有川西林盘和传统种植花卉苗木的生态本底,采取农民全程参与新村点位布局、民居户型设计和风貌形态规划,聘请专业规划设计机构完成“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四态融合”的农民新居设计,集成展现组团式、院落式的新村规划布局,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川西民居风格,规划打造川西健康养生第一村。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筒春村共规划建设10个聚居组团(占地161.3亩),涉及7个社、599户1739人(有232户已参加首批土地整治),应参与率达98.5%;人均综合用地6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

二、新村建设:遵循“市场化民主化”。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思路,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通过自主组建“筒春资产管理公司”,采取参与农户自筹和向银行抵押融资的方式,自主实施土地整理和新村建设,利用整理节约出的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和产业用地流转收益实现土地整理收益。去年8月底开工建设,已完成10个组团共8.3万平方米的新居主体和立面建设以及6个组团的总平建设,已完成安置点外围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电、通讯等“大配套”建设,6月底实现入住;已完成16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达到超过“1+33”配置标准。

据初步测算,农民新居建设(含风貌)约7500万元、安置点内“小配套”约1800万元、土地复垦和规划设计等费用约450万元,共计投入约1.17亿元,直接成本约44.3万元/亩。预计节约集体建设用地264亩,指标单价为44.3万元/亩,就地用于本镇已签约产业项目建设。

三、产业发展:突出“生态化高端化”。坚持“高端项目为龙头、花卉苗木为本底、农家旅游为配套”的产业发展思路,组建了筒春花业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水平,引导发展一批精品园艺场和高端花木种植基地,致力打造为集培育研发、观光展示、市场交易为一体的精品花木示范区。利用整理节约出的产业用地已与中石化惠泽养老项目等4家签约企业达成意向投资协议,依托自身优越的花卉苗木和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集休闲、度假、颐养于一体的养老养生项目,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利用农户新居,引导发展家庭农场、乡村酒店等乡村休闲度假产业项目,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持续增收,形成产村相融、一三互动的发展格局。

江安村位于花园镇以南,东与农家乐发源地紧紧相连,南与温江区隔河相望,西与都江堰市接壤,北和玫瑰谷遥相守望。全村幅员面积4706亩,耕地3220亩。辖15个村民小组共838户2736人。党员108人,其中女性30人,大专以上学历13人。全村以种植、销售花卉苗木为特色产业,现拥有3000亩的庞大花木种植基地。人均年纯收入为15700元。连接成都和都江堰市的IT大道穿村而过,涛涛的江安河顺流而下,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江安人。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2013年江安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环境优美示范村庄,今天的江安人正以满腔的热情,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