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岔路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岔路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前身是岔路街道,建国初期时属岔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五四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队均划小,属岔路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时属五四公社,1972年恢复区委建制分设区,属岔路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政社分开,属岔路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属岔路乡,1999年改乡为镇,属之,2010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岔路街道改设为岔路社区(城镇社区)。

建国初期时属岔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五四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队均划小,属岔路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时属五四公社,1972年恢复区委建制分设区,属岔路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政社分开,属岔路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属岔路乡,1999年改乡为镇。

1991年以前称岔路大队,1991年后改为现名称,2010年12月与韩冲村合并为现岔路村。

建国初期时属岔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五四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队均划小,属岔路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时属五四公社,1972年恢复区委建制分设区,属岔路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政社分开,属岔路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属岔路乡,1999年改乡为镇。

1978年前称天堂大队,1978年改称天堂村,2010年12月胡桥村与天堂村合并为现天堂村。

建国初期时属岔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五四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队均划小,属岔路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时属五四公社,1972年恢复区委建制分设区,属岔路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政社分开,属岔路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属岔路乡,1999年改乡为镇。

文革期间改为东红大队,1983年撤乡后改为宋草楼村,2010年12月18日与张圩村合并为草楼村。

原为邢楼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为邢楼村。

建国初期时属莲塘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五四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队均划小,属周店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时属五四公社,1972年恢复区委建制分设区,属周店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政社分开,属周店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属岔路乡,1999年改乡为镇。

1949年周店属莲塘乡所辖的一个行政村,即周店村,当时的乡政府在现在的砖洪乡莲花村的“冯家圩子”。

2010年12月周店村与汤楼村合并为现周店村。

建国初期时属莲塘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五四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队均划小,属周店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时属五四公社,1972年恢复区委建制分设区,属周店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政社分开,属周店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属岔路乡,1999年改乡为镇。

1950年为五一大队,后改村委会,1988年10月定名水楼村,至今沿用。

建国初期时属莲塘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五四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队均划小,属周店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时属五四公社,1972年恢复区委建制分设区,属周店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政社分开,属周店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属岔路乡,1999年改乡为镇。

1958年属周店公社,1983年改制后,改为洪城村委会。

2010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周店街道并入洪城村。

原为共同大队,1983年为共同村,2010年12月黄店村并入共同村。

2010年12月大竹园村与外圩村合并为元圩村,属岔路镇。

2010年12月,黄棚、宝盒两个村合并成立莲花寺村。

2015年7月,莲花寺村村委会驻地迁至莲周路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