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云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美丽村庄[12]

云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美丽村庄[12]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云农领发〔2022〕7号)要求,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乡镇、精品村、美丽村庄建设工作。经逐级申报、分级审查、省级实地核查抽查,评定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瓦恭社区草鞋田小组等1638个村(组)为云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美丽村庄。
  寓意社会和谐安定,群众家庭和睦幸福。2016年3月27日从沿闸村分出米家湾、王家营、下干闸、砖瓦厂、刘家湾5个自然村(1至8村民小组)设立和谐社区居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和谐社区于2016年设立,距鲁甸县城4.5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 1066户,3877人,党员106名,建档立卡户158户,579人。……。
  因“巧家”系彝语,即初开辟时一夷人之名,清初时在此驻兵设营,故名“巧家营”。清时属七甲。1939年属九区。1950年属一区称营兴镇;1952年属一区称营兴乡;1958年属一区营兴人民公社称营兴管理区;1961年属营兴区称营兴公社;1963年属巧家营区称营兴公社;1970年属营兴公社称营兴大队;1982年属巧家营公社称巧家营大队;1984年属巧家营区称巧家营镇;1988年属巧家营乡称巧家营行政村;2……。
  因境内有一处积水的塘子,故称“水塘子”。清时属七甲。1939年属九区。1950年属一区营兴镇;1952年属一区设水塘乡;1958年属一区胜利人民公社称水塘管理区;1961年属营兴区称水塘公社;1970年属营兴公社称水塘大队;1984年属巧家营区称水塘乡;1988年属巧家营乡称水塘行政村;2000年属巧家营乡称水塘村民委员会;2006年属白鹤滩镇水塘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水塘村……。
  因境域多为山垴包,主产包谷(玉米),得名“包谷垴”。清朝时属二甲。1939年属五区。1950年属三区敦仁乡;1951年属三区设苞谷脑乡;1958年属红专人民公社称苞谷脑管理区;1961年属苞谷脑区称苞谷脑公社;1970年属苞谷脑公社称苞谷脑大队;1982年改写为包谷垴公社包谷垴大队;1984年属包谷垴区称包谷垴镇,1988年属包谷垴乡称包谷垴行政村;2000年属包谷垴乡称包谷垴村民委员会;2013……。
  因地处一山坡脚较宽大的平坝,解放后命名为新坪,得名“新坪”。清时属三甲。1939年属五区。1950年属三区敦仁乡;1952年属三区红石岩乡;1952年属三区设新坪乡;1958年属三区红专人民公社新坪管理区;1961年属苞谷脑区青山公社;1962年属苞谷脑区称新坪公社;1970年属苞谷脑公社称新坪大队;1984年属包谷垴区称新坪乡;1988年属包谷垴乡称新坪行政村;2000年属包谷垴乡称新坪村民委员……。
  因境域有一匹横山梁,松树茂密,得名“青山”。清时属三甲。1939年属五区。1950年属三区敦仁乡;1951年属三区苞谷垴乡;1952年属三区凹落乡;1958年属三区红专人民公社凹落管理区;1961年属苞谷脑区青山公社;1970年属苞谷脑公社称青山大队;1984年属包谷垴区称青山乡;1988年属包谷垴乡称青山行政村;2000年属包谷垴乡称青山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青山村……。
172、红石岩村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包谷垴乡] 梨园自然村、龙头坪自然村
  因境域有一座红色石山岩,得名“红石岩”。清时属三甲。1939年属五区。1950年属三区敦仁乡;1951年属三区设红石岩乡;1953年属三区红箐乡;1958年属三区红专人民公社红箐管理区;1961年属苞谷脑区红箐公社;1962年属苞谷脑区设红石岩公社;1970年属苞谷脑公社称红石岩大队,1984年属包谷垴区称红石岩乡,1988年属包谷垴乡称红石岩行政村;2000年属包谷垴乡称红石岩村民委员会至今;因……。
  因马树河流经此地形成狭窄口子,称“河遇口”,音变为“河玉”。清时属头甲。1939年属八区。1950年属四区崇溪乡;1952年属七区设河玉乡;1958年属七区促进公社称河玉管理区;1961年属共和区称河玉公社;1962年属崇溪乡区称河玉公社;1970年属崇溪公社称河玉大队;1984年属崇溪区称河玉乡;1988年属崇溪乡称河玉行政村;2000年属崇溪乡称河玉村民委员会;2012年属崇溪镇称河玉村民委员……。
  因从前曾于此地建炉房采炼铜矿,得名“炉房”。清时属头甲。1939年属四区。1950年属同仁乡;1952年属八区称炉房乡;1958年属创造公社称炉房管理区;1961年属杨梅山区称炉房公社;1963年属马树区仍称炉房公社;1970年属马树公社称炉房大队;1984年属马树区称炉房乡;1988年属炉房乡称炉房行政村;2000年属炉房乡称炉房村民委员会;2013年属炉房乡改称炉房社区居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
  因“噜布”在彝语称“噜博”,“噜”为兵营,“博”为山,意为驻兵扎营的山包。清时属头甲。1939年属四区。1950年属同仁乡;1952年属八区噜布乡;1958年属八区卫星人民公社称噜布管理区;1961年属杨梅山区称噜布公社;1963年属马树区称噜布公社;1970年属马树公社称噜布大队;1984年属马树区称噜布乡;1988年属炉房乡称噜布行政村;;2000年属炉房乡称噜布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
  因马树原称“马书”,系彝语地名,后谐音演变为马树。“马”为一;“书”为湖。意为一片湖泊沼泽之地。清时属头甲。1939年为四区;1950年属三区乐平乡;1951年属治乐乡;1953年属八区为马树乡;1958年属八区卫星公社称马树管理区;1961年为杨梅山区称马树公社;1963年属马树区称马树公社;1970年属马树公社称马树大队;1984年为马树区称马树镇;1988年为马树乡称马树行政村;2000年属……。
  白龙自然村、水井湾自然村、法土自然村 。
178、尹武社区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老店镇] 半坡自然村、新营自然村
  因“尹武”系彝语,一家彝族的姓氏,意为尹武家居住的村寨,得名“尹武”。清时属三甲。1939年属五区;1950年属三区敦仁乡;1951年属治乐乡;1952年属三区设尹武乡;1958年属三区上游人民公社称尹武管理区;1961年属苞谷脑区称尹武公社;1970年属苞谷脑公社称尹武大队;1984年属包谷垴区称尹武乡;1988年属老店乡称尹武行政村;2000年属老店乡称尹武村民委员会;2006年属老店镇称尹武……。
179、治乐村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老店镇] 炭山自然村、老街自然村
  因“治乐”,彝语称“子乐”。子为树;乐为塆子。意为有树林的山塆,得名“治乐”。清时属三甲。1939年属五区。1950年属三区乐平乡;1951年属三区设治乐乡;1952年属九区称治乐乡;1953年属三区称治乐乡;1958年属上游人民公社称治乐管理区;1961年属苞谷垴区称治乐公社;1962年属铅厂区称治乐公社;1970年属铅厂公社称治乐大队;1984年属铅厂区称治乐乡;1988年属老店乡称治乐行政村……。
  因原巧家至昭通的人行路经此,设有一旅店。得名“老店”。清时属三甲;1939年属五区;1950年属乐平乡;1951年属治乐乡;1952年属九区设老店乡;1953年属三区老店乡;1958年属三区上游人民公社称老店管理区;1961年属苞谷脑区称老店公社;1962年属铅厂区称老店公社;1970年属铅厂公社称老店大队;1984年属铅厂区称老店乡;1988年属铅厂乡称老店行政村;2000年属老店乡称老店社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