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分属永宁乡四十都、四十一都、四十二都。 清后分属第七区沙头乡、古庙乡。 民国时属沙头区沙头乡。 1949年5月仍为沙头乡。 1958年改置沙头管理区。 1961年改为沙头公社。 1984年复为沙头乡。 1988年改设沙头镇。 1992年古庙乡并入沙头镇。 2011年4月花坦乡、渠口乡并入沙头镇,名称沿用至今。 |
清时属仙居乡五十都。 清后改设鹤盛乡,属第八区。 1949年设罗川乡。 1951年分设为罗川乡、岩上乡。 1958年改置鹤盛公社罗川、岩上管理区,1961年两管理区合并设鹤盛公社。 1984年改设鹤盛乡。 2011年鹤盛乡、东皋乡、西源乡、岭头乡合并设鹤盛镇,沿用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建政为六龙乡、瓯渠乡、荆源乡,后相继改为管理区、公社,1984年恢复为乡,隶属永临区公所(县辖区);1992年合并为西溪乡,2011年撤乡并入桥下镇,2016年5月从桥下镇析出,建置为金溪镇。 |
清时岭头属仙居五十都。 民国时称第八区(枫林)岭头乡,1947年并入岩头区。 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岭头乡,1951年分为岭头、中源两乡,1956年并为中岭乡,1957年又分为岭头、中源两乡。 1958年改称岭头、中源管理区,1961年两管理区合并改为岭头公社,1984年复称岭头乡,2011年撤乡并入鹤盛镇,2016年调整鹤盛镇管辖范围,增设云岭乡。 |
县志载,茗岙清时属清通乡四十六都。 民国时期为第十区茗岙乡,后称碧莲区茗岙乡,1949年解放建政为茗岙乡,1956年四里乡并入,1956年四里乡复分,1958年建立茗岙管理区,1961年与四里管理区合并,调整为茗岙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茗岙乡。 2011年区划调整并入桥下镇。 2016年复称茗岙乡,沿用至今。 |
县志载,“溪下”清时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后期属永嘉县碧莲区大岙乡。 1949年解放,建政为溪下乡,1958年称四川人民公社溪下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溪下人民公社,1984年称溪下乡。 2011年区划调整并入岩坦镇。 2016年调整岩坦镇管辖范围,增设溪下乡。 |
县志载,“界坑”清时属清通乡四十六都,又名“夹坑”。 民国后期为碧莲区界坑乡,1949年解放,建政界坑乡。 1958年称四川人民公社界坑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界坑人民公社,1984年称界坑乡。 2011年区划调整并入巽宅镇。 2016调整巽宅镇管辖范围,增设界坑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