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赵姓从太康县西赵楼迁此建村居住,故取村名为赵楼。 |
明永乐二十年(1423)张李两姓迁居此地,张姓取名张庄,李姓取名李庄,两村相距百米,年深日久,村庄扩大,两村连成一个村,后张姓较盛,故取名张大庄。 |
东头有小桥一座,因村内李姓较多,故取村名为李小桥。 |
以前有个大土堆,人们议论要起山了,结果没有起来,成了个死土堆。后演变为死(石)山。现土堆已无,改称石山。 |
里人为了免交皇粮,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庙阁,没有安置大梁,恭请皇上看后,皇上说,好是好,就是少了一根横棍,还是没有免粮,当时村中人就称为无梁阁。 |
明洪武元年(1368)张姓在此定居,认为这块地是风水宝地,人希望将来出大官,有帝王之臣出世,故取村名为张帝臣。 |
清道光元年(1821)王姓由外地迁来,在村头修一坝,故取名坝王。 |
清光绪年间田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后来人丁兴旺,故取村名为田庄。 |
的人性格刚强好胜,为吓唬恶人以狼野岗为村名,后来便起演化为琅琊岗。 |
以村庄的故事演变取名,后经更名。孔子七十二贤弟于从灵店路过,停在此处高岗上,故名停灵峰,1984年更名为丰收厅。 |
明洪武元年(1368)韩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居住,后人丁兴旺并建了楼,故取村名为韩楼。 |
原是一土岗。西汉年间(202-9)王莽赶刘秀,刘秀路过此地休息,将马拴在石磙上,当王莽赶来,刘秀忙割缰绳骑马赶路,后来演变为葛岗。 |
李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故取村名为李庄。 |
明洪武八年(1375年)梅姓由外地迁来建村居住,因该处地势较高,人们称凸,故名为梅岗。 |
村西有一座窑,取名窑庄,时间久了,演变为了姚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