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十里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十里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由原许堰村、刘河村合并而成,村内原有朝阳中学,以学校名命名。
以姓氏和此地曾在某一时期出现过集镇而得名。
以境内水塘名“红石塘”派生而得名。相传秦始皇统治时期,此地有一男子被抓去修长城,留下妻子孤身一人,几年之后丈夫仍迟迟未归,杳无音信。爱妻每天在家中以泪洗面,年年如此,最后哭瞎了眼睛,流出血泪,染红了门前的水塘,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女子,就把把门前的水塘取名为“红石塘”,而村名亦是由此派生而来。后修建有红石塘水库,在原灯坡村和原木鱼寨村中间,2004年合并村就取两个村中间水库名字“红石塘”为名。
因为原吴家畈村和杨畈村合并而来,两村村名中均含有一个“畈”字,故取名“双畈”。
蒋林坡古时叫“捡令坡”相传某朝某代有个人在坡上捡到一块令牌,他觉得令牌一定很重要,就赶紧把它交给当地县太爷,县太爷正在焦虑的寻找,正遇到这个人来交还令牌,于是县太爷非常高兴,并奖励了他,把他捡令牌的地方叫做“捡令坡”。又过了好多年,这山坡被一姓蒋的人买去,这个坡就被称作“蒋令坡”,因山上有很多树木,人们习惯称作“蒋林坡”。
《广水市十里办事处志》记载:七里冲有两层含义,一是它距离县城刚好七里路(3.5公里),二是此冲从汤家塆入口至八里叉冲顶有七里(3.5公里)路长,故名。
因姓氏及位于河边而得名。
由境内地名虎山派生而得名。
以故事传说而得名。据说此地是南海观音经常光临显圣的地方,并在给村民治过病,村民为感谢观音菩萨,把村名取为“观音村”。
以美好的愿望而得名。19世纪60年代原两个大队合并时村民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表达了美好的愿望,故名。
以小集镇“杨家岗”派生而得名。杨家岗位于原县城东北部,中华山西部山脚下,距原县城9公里。明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诏从江西移民来此定居,先后有熊、杨、彭等姓移居宝林寺一带,此时,还没杨家岗这个地名。如今集镇旧街西侧,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山岗半坡有一条人行道,是由县城到宝林寺再到河南的一条必经之路,道旁搭有一间草棚子,主人长年在此卖水果、点心,供偶尔经过的路人小憩。山岗的南面有一个“现子塘”,塘边有一条从西北往东南而去的人行道,这条道是从郝店、黄土关经十里到广水的一条大道。这二条路是古时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行人、商贩必经之路。山岗东侧行人道两边,有二个散落的村庄,分别叫王家塆、沈家塆,各有三五户人家。偶尔过往的行人,因天时不便就只好在草棚子及附近二个小村歇宿,因此两个村庄便成了“驿站”。明朝初年,熊、彭、杨三姓从江西经麻城迁徙至此,熊姓落籍于山岗北面及山岗北一里处的山坳里后发展为熊家塆,彭姓在旧街北面及山岗东侧山脚下慢慢发展成了两个塆(上塆和彭家院子塆)。沈、王、李姓是当地居民,后又迁来一些袁姓。大家都紧挨山岗两边建房,当时建房的人中以杨姓人最多,杨氏祖坟多葬在这个山岗上。因集市街道正处在山岗半坡上,故将集市取名为“杨家岗”。
因靠近中华山,又由两村合并,故取名“新华村”。
以宗教建筑名称派生而得名。因“宝林寺”修建之初,选址在方圆三里的翠柏林中,其树干挺拔,直插云霄,树枝苍劲奇特,树叶繁茂青翠,一日之内景色数变,远望朝如一片碧海,暮似一团青云,千百年来树叶青翠欲滴,寺以树得名,树因寺远播,故名宝林寺,被誉为应山县八景之一的“宝林拥翠”。
因是由多个村子,经几次合并在一起,“九”为最高数,又与“久”谐音,自古被人们喜爱,寓意村民多次联合,群策群力,共同发展经济,故名。
快活岭的名字十分古老,从明朝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快活岭是一个方圆2平方千米的土丘,呈南北走向。山丘的最北端是一个小土包,相传是朱元璋和同伴们一起堆的“拜帝台”,顺着土包一直往南走是一条1000米长,100米宽的舒缓山岗,这里是朱元璋小时候和伙伴们放牛玩耍嬉戏的“天堂”。快活岭山上有一块大石头,朱元璋经常躺在上面睡觉,头枕牛棍,蜷着腿,身体形成“天子”字样。据说他睡过的地方,上有彩云遮阴,下无蚊虫侵扰,好不舒坦快活,因此后人便将此山岗称为“快活岭”。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