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清泉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5]

清泉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5]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初级社,取名驼背一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为联合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河名王家河定名王家河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王家河大队更名为王家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群乐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取名群乐大队,属蔡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时改名团结大队,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驼背柳定名驼背柳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驼背柳大队更名为驼背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新民社初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新村大队,属蔡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红石磙命名为红石磙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时被划拨属望城区龚铺乡,原红石磙大队更名为红石磙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乡属余堰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青年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青年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朴树坳定名为朴树坳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朴树坳大队更名为朴树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星星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名星星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黑鹿坳定名黑鹿坳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黑鹿坳大队更名为黑鹿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红旗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七一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时,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地片名黄坳定名黄坳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黄坳大队更名为黄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黄坳村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五一初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五一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以境内片名龚铺定名为龚铺大队,属余堰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龚铺大队更名为龚铺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下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三好社,属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三好大队,属十月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余堰公社管辖;1981年以境内河名命名为阎家河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阎河乡,原阎家河大队变更为阎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2010年更名为闫河村民委员会,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石群初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石群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象鼻咀定名为象鼻咀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阎河乡,原象鼻咀大队更名为象鼻咀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2010年更名象鼻嘴村民委员会,属清泉镇至今。

明朝时期属蕲水县开源下乡;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下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星光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为星光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山名滴水岩定名为滴水岩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阎河乡,原滴水岩大队更名为滴水岩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乡属余堰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初级社时取名星火初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定名为星火大队,属十月区望城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时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庙名小仙庙更名为小仙庙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阎河乡,原小仙庙大队更名为小仙庙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明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开源下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红星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取名红星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寺庙名大仙庙命名大仙庙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阎河乡,原大仙庙大队更名为大仙庙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下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建设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取名建设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时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王家岩定名王家岩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阎河乡,原王家岩大队更名王家岩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胜利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取名星光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以境内山名九垄寨命名九垄寨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阎河乡,原九垄寨大队更名为九龙寨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星光高级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星光大队,属白石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时与大别大队合并为田桥大队,属十月公社;1980年与大别大队分开,仍定名为田桥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白石乡,原田桥大队更名为田桥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